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研究论知识经济背景下高校教学创新路径选择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2383 浏览:48947
论文导读:学质量的标准是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的增长,从这一作用上来讲,教学创新“过程”论调和了以上两种观点。教学创新“本质论”认为教学创新是教师对教学理由的创造性解决,教学创新就是创造性教学。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一定的教学技巧,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并使得这种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学会将其已经掌握的东西应用到新
【摘要】高等院校教学创新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搞好高校教学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本质要求。针对西藏大学教学创新的目前状况,论文从更新教师教学观念、创新教学具体环节和平衡教学创新三大利益群体利益诉求等角度对西藏大学教学创新作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在汲取国内外教学创新的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西藏高校实际,以教学创新研究推动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使西藏高校教学工作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推动西藏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论知识经济背景下高校教学创新的路径选择相关论文由www.7ctime.com收集,如需论文.知识经济;教学创新;目前状况;策略
随着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在人类面对知识经济的今天,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尤其是高科技领域的竞争。归根结蒂,国际竞争的核心是以人才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人才资源是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的资源。
随着西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大学生的素质期望值逐渐提高,大学培养的不仅仅是“知识性人才”,更重要的是为社会输送“创新性人才”。大学生素质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大学教学创新的水平。基于此,近年来,西藏大学在教学创新方面做了大量科研工作,如“提高教学质量研究”、“西藏大学创新性人才培养新模式”等,取得了一定成效,遗憾的是“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也只是数量上的加加减减、相近学科内容和课程上的合并,而缺乏教学观念上的实质性突破和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1并且“与人们的愿望相比,现代大学教学改革的目前状况却令人忧思”。2有鉴于此,笔者认为,要切实提高西藏大学教学创新与改革的实效性,除科学把握教学创新的各个环节外,更重要的是创新教学观念,以提高教学创新主体积极性主动性。大学教学创新必须建立在一定的价值观念基础之上,建立一整套由多学科共同关注的评价管理体系,以平衡各方利益诉求;同时,应把大学教学创新与改革置于多学科的视野中,实现多学科的“视域融合”,只有这样,才能对高校教学创新有更加理性的认识,从而为教学创新与实践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基于以上认识,本论文从教学理念创新、教学具体环节创新、以及平衡大学教学创新三大利益群体的利益诉求三个维度进行了探讨,以期对地方高校教学创新提供一定参考。

一、教学创新的概念界定

教学创新是一个新的学术概念,目前,学术界对此未形成一致认识。研究者从不同视角对此概念作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教学创新“目的论”、教学创新“活动论”、教学创新“过程论”和教学创新“本质论”。
教学创新“目的论”从学生创新性素质提高的角度来界定教学创新,认为“教学创新就是通过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3这一界定强调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素质的手段和途径,教学创新应主要关注教学在培养学生创造性素质的效能方面,而教学对教师的影响则处于次要地位。教学创新“活动论”从教师的角度来界定教学创新的概念,认为教学创新是一个教育活动,其关键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创新性活动,以及在教学创新实施过程中获得的经验积累、教学反思和自身发展,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这种观点的“教学”主要是指教师主体的能动活动。卢炳惠认为:“教学创新是主体(教师)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而遵循教学过程的规律,对当前教学各个环节进行必要变革,以使教学活动得以更新和发展的这样一种变革行为”。4与上述两种概念不同的是,教学创新“过程论”强调教学创新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发挥创造性的教学,“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个主动参与、独立深思、积极探索的空间和机会,使学生的学习过程真正成为一个主动的过程、创新的过程、个性化的过程”。5这种观点的关注点是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强调教学过程中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按照“主体性教学”的观点,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是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的增长,从这一作用上来讲,教学创新“过程”论调和了以上两种观点。教学创新“本质论”认为教学创新是教师对教学理由的创造性解决,教学创新就是创造性教学。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一定的教学技巧,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并使得这种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学会将其已经掌握的东西应用到新理由的解决上”。6这一观点把现代认知心理学“创造性理由解决”的概念引入教学创新的概念中,认为教学创新是指教师把创造性理由解决的办法和技巧运用到自己的教学活动之中,教师教学的目的是教授学生创造性理由解决的技能。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教学创新是指教学主体(主要指教师和学生)在具体教学实践中,遵循教育和学习的内在规律,在当前教学的各个环节渗透创新思想,以创造性的解决教学理由、推动学生自由全面发展和教师自身价值的实现,从而使教学活动得以不断更新和发展的活动。

二、西藏大学教学创新目前状况及理由

(一)教学理念方面。教育理念是教学创新的核心,它规范着教学的全过程,制约着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模式的选择、教学具体措施的有效实施和教学效果等。
相对于教育发达地区而言,西藏大学教学创新理念还比较滞后,固守传统教学观念,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比较严重。部分教师教学创新意识薄弱,动力不强,安于目前状况,得过且过。在人才培养方向上,“单一的专业教育”比较普遍,忽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对全面素质教育缺乏理性认识,从而造成教学的专业面过窄、功利性过强和学生的知识单一。另外,相当一部分教授、副教授不接课,只做科研。目前,西藏大学教授、副教授所占比例较小,而一些教授副教授不授课的现象又加剧了这个矛盾。应该指出的是,西藏大学大部分教师创新意识较强,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积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自身水平。
(二)教学具体环节方面。整体上来看,西藏大学在教学目标设定方面主要是培养“靠得住、留得下、用得上”的人才目标,这是一种面向西藏,服务西藏的目标设定。教学内容以教材呈现、联系实际为主,教材的选取较为合理。很大一部分教师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策略,结合西藏实际,充分利用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人论文导读:展和专业设置等。(3)产业界是教学改革的次要利益群体。从产业界的角度来看,大学生是产业界未来的劳动者,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产业的效益。因此,产业界也为给大学教学改革与创新提出要求,甚至作出相关决策,使大学教学改革朝着有利于产业界的方向发展。在现实中,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创新中拥有的权力是极为有限的,学生甚至在
格魅力引导、感染学生,较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但也应该看到,一些教师教学模式、方式策略等还很落后,不能适应新形势下西藏大学教学的实际需要。例如,有的教师还是固守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只是单调的“教师教—学生学”,教师是教学的中心和权威,学生很少有自由深思的空间。课堂教学完全以多媒体为基本内容,简单呈现教材,照本宣科,没有必要的扩展和有学生参与的讨论,造成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积极性不高,其结果是学生学习的目的简单化、功利化,上大学不过是为了取得,上课不过是为了期末考试过关。(三)教学创新三大利益群体的利益诉求方面。教学改革的相关利益群体主要是三类:(1)教师和学生是核心利益群体。学生是教学创新效果的直接体现者,教学创新的成功意味着大学有更高的人才培养质量和体素质的提高,意味着学生毕业文凭的升值,也意味着学生能够有更好的就业前景和更高的未来收益。教学创新的失败则意味着大学整体教学质量的停滞或倒退,同时也意味着学生素质的停滞或倒退,毕业生就业前景和未来收益受到极大制约。(2)教学领导与政府是教学改革与创新的重要利益群体。教学领导主要包括学校分管教学的校长、教务处长及各学院分管教学科研的院长等。教学领导是教学改革与创新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协调者。教学创新的成功意味着教学领导能得到更多的升迁机会,也会得到更多的尊重与肯定。政府则是教学创新的决策者。政府拥有教学资源的分配权,教学改革的经费和大学人事制约权,决定着大学学科发展和专业设置等。(3)产业界是教学改革的次要利益群体。从产业界的角度来看,大学生是产业界未来的劳动者,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产业的效益。因此,产业界也为给大学教学改革与创新提出要求,甚至作出相关决策,使大学教学改革朝着有利于产业界的方向发展。
在现实中,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创新中拥有的权力是极为有限的,学生甚至在教学创新中没有或者很少有自己的选择,是教学创新中的权力最低者。教学领导在大学内部来说,是最大的权力拥有者,而从社会整体来说,政府拥有教学改革的最高权力,产业界有一定权力。西藏大学教学创新的三大利益群体拥有的权力分布大致如上所述。

三、教学创新策略

(一)教学理念创新

一是办学指导思想应以“教学为中心”和“教学创新为核心”。教学工作始终是高校最经常、最具实际作用的中心工作,理应成为也应该成为学校一切工作的中心,其它工作应当为教学工作提供优质服务。教学质量提高的动力不在于不断进行教学改革,而是形成一套制度体系,转变思想观念,真正把教学工作放在中心位置。在教学实践经验积累的基础上,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才培养的需要,适时进行教学创新,真正把教学创新放在核心位置。为此,应该把教学工作和教学改革列入校领导工作目标,摆在工作议程上,校领导应加大对教学工作的重视力度,常抓不懈。
二是树立全面素质教育的教育观。全面素质泛指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整体表现水平,包括人的知识、能力、道德修养等方面的内容。其实质是突出人的主体性,着眼点在于培养学生质的、整体上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以增强对未来社会的适应能力。要真正树立全面素质教育的教育思想观念,必须转变学校从“专业对口”向“全面适应”的思想。为此,广大教育工作者要扩展自己知识面,增强素质,尤其是人文素质和心理素质,以自身为榜样,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从学校的层面来讲,在专业设置上应拓宽专业面,增强社会适应性;课程设置上,要强化基础,拓宽知识面,压缩专业必修课的数量,增加选修课比重;应减少闭卷考试,增加开卷考试,在题目设置方面注重学生个性、创造性的发挥,淡化书本知识的死记硬背等。
三是树立内涵式发展观。内涵式发展注重学校内部潜力的挖掘,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方针。这种发展观符合高校发展的一般规律,强调在规模稳步扩大的基础上,优化学校结构,从而推动教学质量和学校效益的提高。要真正树立内涵式发展观,必须增强质量意识,要认识到高校教学质量不仅仅是学生学习成绩或某方面专业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学校专业设置能否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课程设置能否反应最新科技成果、人才培养目标能否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等。

(二)教学具体环节创新

教学具体环节创新主要指教学目标创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策略创新和教学评价创新,它是教学创新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具体体现,决定着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效果。

1、教学目标创新

教学目标创新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目标制定创新。教学目标制定的主要原则是切合实际。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制定必须认真研究课程目标和教材,在结合教师自身特点和学生实际水平的基础上,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设备、环境等,使教学目标真正符合实际。二是教学目标内容创新。要做到教学目标内容的创新,首要的一点是教师、学生、家长和教学管理者摒弃“应试教育”的观念,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教育目标内容的创新应以“以人为本”为指导方针,突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三是教学目标实施创新。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教材知识和社会因素,使教学目标既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又与人的身心健康发展相适应。

2、教学内容创新

教学内容创新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重组教学内容结构。教学内容不是对教材内容的完全呈现,教师不能拘泥于教材,而应该在不违背教学规律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特点对教材进行改造和重组,把教学目标安置在教材中,重新编排教材内容结构,使其具有多样化的特征,功能更加齐全,从而更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第二,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中的理论联系实际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不论知识经济背景下高校教学创新的路径选择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是说只有走出校园,走进社会才是真正的实践,只要是学生运用理论解决生活中的理由就是实践。为此,教学内容应增加实践课的内容,营造一个开放式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大胆运用理论深思身边活生生的事例。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注意增加能够推动学生独立深论文导读:
思、展示个性的开放性内容,把饱含创新理念、创新思想的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第三,合理安排教学进度,重视超前性的教学内容。所谓超前性,即教学内容具有发展性和前瞻性,现在教授的内容不至于在未来社会落伍;也指教学中应适当超前讲授对以后学习有帮助的内容。重视超前性的教学内容,一方面减小了新旧知识之间的障碍,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能在较短时间内掌握更多知识;另一方面“允许教师跳跃式地进行教学,省去讲授哪些已经陈旧的不必要的知识内容和策略,这十分有利于学生大脑的开发和智力的培养”。7

3、教学方式策略创新

第一,广泛采用探究式教学、体验式教学、反思性教学等教学方式。探究式教学主张教师要营造一种以学生学习为主的探究学习环境,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以帮助学生在探究中明确方向。体验式教学指的是教师有意识的创设一定的情景,在情景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和科学的认识。这种教学方式建立在生活情景理论和心理情感理论基础之上,在情景体验中,学生是以教学过程主体的身份参与的,这有利于学生发挥主动精神,真正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反思性教学既强调教会学生学习,又强调教会教师教学,二者是相互联系的。这种教学方式“以探究和解决教学理由为基本出发点;以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为动力;同时也是全面发展教师自身的过程”。8
第二,重视和采用现代教学技术。现代教学技术的广泛运用要求教师真正实现从教授为主向辅导为主的转变,高校教师要善于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使教学更加生动、直观。教师可通过自学、参加培训等方式掌握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学校可举办不定期的培训班、教学技能大赛等方式,提高教师使用现代教学手段的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必须明确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是为了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更易于学生接受,绝不是只追求声像感官享受的“花架子”工程。

4、教学评价创新

传统教学评价只重视对教学的评价,很少或忽视对学生的评价。教育的实质是推动学生的发展,因此,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应把对学生的评价放在显著位置。对学生评价的创新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重视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偏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有利于及时纠正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理由和偏差,把教师和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学习过程中。二是对学生的评价应当全面、客观、公正。转变过去以一个或少数几个标准衡量所有学生的做法,对学生采取全面测评的方式进行评价,既关注学生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创新实践能力的提高,又重视对学生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和道德素质等方面的提高。在评价过程中,不以论知识经济背景下高校教学创新的路径选择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某个教师的好恶为根据,而应该以所有相关教师的综合评价为准。三是评价策略应是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立体评价方式,要充分考虑学生自己的评价,形成一种由教师和学生双方参与的互动评价机制。对教师的评价:一是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价制度。应摒弃自上而下的教师评价方式,建立一种包括自下而上的教师评价、平级教师之间互评和教师自我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二是注重整体性教学评价。对教师的评价不仅仅只看重上了多少课,也不仅仅是做了多少科研项目,而应该从总体上评价,把教师教学质量和参加教改项目的效果等作为职称评价的硬性指标。

(三)教学创新三大利益群体的权力制衡

如前文所述,教学改革与创新主要存在教师和学生(核心利益群体)、学校领导和政府(重要利益群体)和产业界(次要利益群体)三大利益群体。现实中,三大利益群体的权力是不平衡的,作为核心利益群体的教师和学生拥有的权力极为有限,极大的制约了教师和学生参与教改的积极性。因此,探索三大利益群体的权力制衡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1、构建和完善利益表达机制

现实中,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创新中的利益表达不通畅,这严重束缚了教学创新的顺利进行,亟需建立一种长效、合理的利益表达机制,保护各利益群体合理的利益表达权利、规范和制约不合理的利益表达行为(尤其是强势利益群体的非制度化利益表达行为)。为此,政府和教学领导应该转变观念,实现权力中心的适度下移,以学术权力为核心,扩大院系自主权,加强基层自主适应能力。教师和学生应该增强利益表达意识和能力,通过提高自身素质,在与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利益博弈中争取更多自主权。合理的利益表达机制的建立还应当重视利益表达渠道的规范化、制度化和利益表达方式的多元化。利益表达渠道的制度化就是通过制度设计将利益组织化表达和公开舆论表达结合起来,使各利益群体的利益表达在制度中都占有应有的位置,同时保证合理的非制度利益表达(主要指弱势利益群体的利益表达)有一定空间,从而为教学改革各利益相关者的合理利益表达提供一个良好平台。多元化的利益表达既满足了完善大学教学改革利益表达机制,又能推动大学教学改革化的发展。

2、权力制衡的可能途径

权力制衡指通过建立一定的组织、机构、制度等,约束和规范各权力主体的行为,实现权力结构上的均衡和权力关系上的相互制约、相互制约。大学教学创新中的权力制衡的关键是在对各利益相关群体的权力进行合理定位的基础上,保护好弱势利益群体的利益,监督和制约强势利益群体的权力。具体来看,可能的实现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合理定位权责,避开各利益群体的越权、侵权行为。在理清大学教学创新各利益群体权力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制度的方式明确规定各方权责,划清权力边界,使权力主体的地位及行为制度化,对越权、侵权行为严肃处理。二是提升教师权力和保障学生权利,实现教学创新系统内部的权力制衡。“我国现代大学制度权力分立模式已经成型,但高层权力特别是行政权力实际运用往往缺乏强有力的横向权力制衡,导致泛化”。9要转变这种目前状况,可从教师权力的提升和学生权利的保障两个方面看。从提升教师权力的角度讲,教师利益表达的最主要渠道是学校的教职工代表大会。提升教师权力就应该切实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重视教师的意见。为此,一方面要保证教职工代表大会开会的时间、频次和代表的广泛性;另一方面,加大教职工代表大会参与学校决策论文导读:原则研究》,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6.卢炳惠:《教学创新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2年;基金项目:本文是2012年西藏大学校级教改项目《西藏大学教学创新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XZDX2012JG18。上一页1234
,尤其是教改决策的权力,重视他们提出的教学改革方案等。三是构建和完善问责制,实现教学改革系统外部的权力制衡。大学教学创新问责制的建立就是在教学创新各利益群体存在卸责的情况下,通过责任追究保障教改的顺利进行,它包含明确权力、明晰责任,以及经常化、制度化的问责、质询等方面。大学教学创新问责制的建立,从法律角度保障了教改各利益群体的合法权利,对“越权”、“侵权”行为采取强硬的法律惩罚措施,能够切实保障教学创新的顺利进行。
结束语:教学改革与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在长时期内,通过各方通力协作、共同努力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本论文从教学理念创新、教学具体环节创新、论知识经济背景下高校教学创新的路径选择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以及教学创新三大利益群体权力制衡的角度,结合西藏大学实际,提出了一些具体策略措施。当然,由于笔者水平所限,文中不乏遗漏和偏颇之处,敬请同行不吝赐教。
注释:
①李静、赵伟:《论大学教学改革的文化视野》,高等理科教育,2003(03)。
②孙泽文:《现代大学教学引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页。
③辛自强、池丽萍、俞国良:《创新教育的系统观》,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
④参见卢炳惠:《教学创新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2年。
⑤危晓音、黄秋兰:《教学创新浅议》,江西教育科研,2000(12)。
⑥In:Gurteen D.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creativity.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September 1998,2,(1)35-44.
⑦张鲁阳:《论教学内容的现代化》,机械工业高教研究,1997(03)。
⑧熊川武:《反思性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5页。
⑨刘爱东:《大学内部管理权力制衡的历史考察和现实选择》,中国行政管理,2007(06)。
参考文献:
[1]张武升:《教育创新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辛自强、池丽萍、俞国良:《创新教育的系统观》[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
[4]朱开群:《对教学创新若干理由的辩证深思》[J],山西教育,2000(19);
[5]卢炳惠:《教学创新及原则研究》[J],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

6.卢炳惠:《教学创新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2年;

基金项目:本文是2012年西藏大学校级教改项目《西藏大学教学创新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XZDX2012JG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