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有关于高校公选课学习心理、状态和效果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4278 浏览:108723
论文导读:
摘要:公共选修课程在国内高校本科阶段越来越受到重视并普及化。认真分析和研究大学生的公共选修课选课心理、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非常重要,由此得出结论并有针对性地提高教学管理水平也很有必要。本文拟对该议题进行浅析。
关键词:高校公选课;学习;分析
1674-9324(2013)48-0277-03
高校公共选修课程越来越受到重视,公选课程所占本科生教学培养计划中的学分比例要求也在逐步提高。社会和就业市场对大学生的素质期望要求高校在专业课程之外搞好公共选修课程,大学生对增加自身的选学机会也抱有兴趣。因此,在国内高校推进和完善学分制模式下的公选课程教学过程中,对大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进行客观分析和监测并不断改善教学管理是非常必要的。下面本文对这几个理由进行简要分析。

一、大学生的选课心理动机分析

从一般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大学生已经成年,他们对于学习兴趣已经能够较好地认知和把握,能够根据各种因素决定自己的取舍。在大学生对于公共选修课程的选择中,以下情况是他们的惯常心理动机。
1.以遵照培养计划和学籍管理规定要求完成公选课程为初始驱动。这一点是大学生选课的基本缘由和压力驱动。按照教学培养计划,每个大学生必须在就读期间完成一定比例或者规定学分的公共选修课程。否则,他将不能够获得毕业资格。这是强制性培养要求,任何一个打算正常毕业的学生都不能违背且必须完成。因此,这是选课的初始心理驱动力。在这个前提下,学生选课的各自目标心理和内生动机又各不相同。
2.以完成规定选修学分作为最终目的。这种心理动机基本上就是“选定或选够课程以完成学分”就好。有些学生在入学后对专业课程之外的内容并没有比较深入的深思,对自选公共课程基本没有认真分析和选择。在选课阶段,他们可能对某课程的新奇甚至陌生名字感到好奇而决定选修,有些学生是凭直觉认为某种课程看起来“顺眼”,只要由此决定课程选择。这样的情况在学生初次接触选修课程并作选择时最常见。
3.按照学习兴趣或爱好选择课程。这样的情况大多发生在对学习内容甚至是授课教师比较有主见的学生身上。他们在选课之前就已经有一定的学习方向和兴趣,所以在选学课程时能够直接寻找与自身兴趣最接近的课程。这种兴趣可能和自身的未来发展与定位有关,比如深造和就业等,也可能完全是基于爱好或兴趣的考虑。但是否喜好所选课程是首要因素。这种选课心理往往是少数学生所有,而且所选课程未必是大众化、流行化的内容。
排除为获得深造、就业机会或者其他功利目的而主动接近目标教师并选课的情况,也有学生是因为对教师的个人喜好而决定其课程内容取舍。比如,有的学生仰慕某位教师的人格,喜好某位教师的讲课策略或者特点,听闻过某位高校公选课的大学生学习心理、状态和效果由优秀论文网站www.7ctime.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教师的名头,与某位教师的价值观相接近等。这种情况下,学生对教师的个人喜好与对教师所授课程的兴趣关系不大,属于人格取向心理。这些学生自身也往往具有比较鲜明的性格特征或者某种比较确定的价值取向。
4.为了深造或者就业便利而决定选修内容。这两种学习心理和动机比较常见。调查显示,做出这种选择的学生正呈现增长趋势。基于这两种理由,学生的选学内容要么是和其拟深造的专业相关,要么是与所准备报考的导师相关,再或者是对个人技能具有推动或者增强就业竞争力的效果。考虑到国内就业市场和社会大众目标心理,以上所述选课心理比较常见,可以算得上是主要分支之一。从推动就业角度来决定课程选择的话,计算机、公关、商务和财会等内容是优选课程。
5.以是否容易通过考试获取学分为选课标准。由于公选课程的开设具有随机性,学生的选择也具有绝对自主性,他们可能就学习内容对自身的各种影响不太关注且不予认真比较和鉴别。有为数不少的学生以课业负担轻、上课内容轻松、通过考试容易甚至简单来决定选修内容,至于能否学到更多知识或者得到实质性帮助,再或满足其兴趣倒是次要的。这类情况也较常见,也是学生选课心理的主要类型之一。当然,有些优秀的教师也的确能够把课程讲得通俗易懂并且风趣横生,学生们也学得兴趣盎然并且轻松通过考试。
6.基于盲从心理决定课程选择。有些学生没有比较明确的学习内容需求,也缺乏相对稳定的兴趣,对于教师的选择也没有要求,不在乎是不是能更轻松的通过考试。他们在学习态度上可能是非常认真或者比较认真的,但是在选学心理上属于盲从状态。这种心理类型的学生往往是根据某种课程的选课人数多少,是否有朋友选修甚至根据旁听他人的评价来决定选学内容。有学生因为有身边好友选择某课程而决定一起选修作陪伴就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情况。从笔者的观察和调研来看,这种类型的学生在人数上不算太少。
上述所分析的学生决定选修课程的学习心理和动机类型,和他们的学习状态密切相关,甚至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效果。

二、大学生的公选课程学习状态分析

这里所讨论的学习状态,是指学生在课堂上对待课程及其学习的态度。学习态度既是学习心理和动机的外在表现,又直接关系学习效果,将决定学生能否从选修课程中实现掌握知识、开阔视野、增强科学素养的功效。
1.比较常见的认真学习型态度。在很多选修课程上课期间,大多数学生能够坚持到堂听课,完成课后作业,深思教师提问的理由并积极回答。持这种学习态度的学生能占到一半以上。他们比较在意老师的授课讲义或者PPT,同学之间甚至借阅笔记。他们的认真还表现在不随便缺课,不向老师打听考试内容和方式等。在认真学习者中,他们的学习动机可能是兴趣、爱好、打算深造或者为就业作准备。其中,为了考研、深造或真正掌握某方面内容的学生大多积极提问甚至“缠住老师”请教,他们的学习态度总体上都是认真而且努力的。打算通过学习增强就业技能和竞争力的同学,他们更可能倾向于掌握一些实用技巧或者“诀窍”、“行业内容”等,态度更是认真。那些出于对老师的喜好而选课的学生一般都是认真学习而且敢于提出个人见解甚至意见的,他们甚至可能对老师没有达到自己所期望的某种人格、知识水平或道德价值观标准时感到不满。反过来论文导读:在蔫的可能理由。持这种态度的学生属于少数,但是其表现却一望即知。4.不闻不问甚至旷课缺考型的学习态度。笔者也遇到过这类学生,他们根本不在乎自己所选修的课程,想起来就去一次,想不起来就旷课。他们中间甚至有学生除了点名时接到别人的告知信息临时赶到课堂或者干脆让同学代为请假,除了初始几周和临近考试时到课堂以外
,他们对于老师的要求也能推动自己更加认真的去学习和深思。
2.过关大吉型的学习态度。以追求考试过关拿学分为目的的学生,他们既算不上非常认真,也不是吊儿郎当,而是基本保持出勤率并听课,但是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迫切性,总体上呈现出“不瘟不火”之态。持这种学习态度的学生可能是基于以下心理动机:完成规定的培养计划内容或拿到规定学分即完成任务,某课程容易通过考试或者课堂纪律不严而选课,盲从他人选课等。这几种心理动机的学生占到以追求过关为目标的学生中的大多数。他们对课程内容的精彩与否并不是太关心,对于教师本人的授课也没有太高的要求,对于通过课堂学习尽可能掌握新知识的要求也并不迫切。
相反,只要“过关就好”为基本要求的学生在学习内容上很可能更追求新奇、轻松或娱乐性,他们对那些不需要经过背诵、记忆、深思、课下补充学习知识甚至演算或试验的课程最有好感。诸如美术欣赏、电影电视剧评论和欣赏之类的课程内容很受他们欢迎。处于这种学习状态的学生在比例上不算多,但是在人数上并不算少,往往一门流行内容课或影视课会座无虚席而且少有学生早退。
3.相对消极甚至心不在焉型的学习态度。心不在蔫、试图蒙混过关甚至对于课程教学不闻不问是前述学习态度的常见表现。考虑到公共选修课程相对于专业课程的教师陌生因素、跨院系因素和考试压力相对小等因素,部分学生在选修课上不认真听课,玩手机、听音乐、小声聊天、看碟、睡觉甚至打游戏。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不认真、不严肃的情况呢?还是要从他们的学习心理出发寻找理由:有的学生在选课时本来就没有学习情趣或者提升目的,主要是希望通过考试完成规定学分,也不重视那些非本专业教师开设的选修课程,自认为老师不认识自己而影响不大或能够应付考试,或认为老师也不会太认真而在选修课程上为难自己,考试内容和形式属于考察或者写论文等容易过关勿需担心,凡此种种都是有些学生对待选修课程学习心不在蔫的可能理由。持这种态度的学生属于少数,但是其表现却一望即知。
4.不闻不问甚至旷课缺考型的学习态度。笔者也遇到过这类学生,他们根本不在乎自己所选修的课程,想起来就去一次,想不起来就旷课。他们中间甚至有学生除了点名时接到别人的告知信息临时赶到课堂或者干脆让同学代为请假,除了初始几周和临近考试时到课堂以外,其余时间基本看不到人。有的学生甚至在考试时抄袭同学的答题或者论文。更有甚者,连考试也不参加了。持这些态度的学生确实是有一些的。他们要么是希望蒙混过关,要么是毫不在乎,对能不能学到内容再或通过考试根本就漠不关心。当然,也不排除有学生确实因某种理由不能参加课堂学习。虽然人数不多,但这样的学生还是有一些的。
学生们在种种学习心理支配下所表现出的各种学习状态恰恰是教师和学校评估教学效果的基本依据,各种学习心理和学习状态又和学习效果直接相关。

三、公共选修课的学生学习效果分析

此处所指的学习效果,主要是指学生通过选修课程实现的增加知识、开阔视野、提升素养的功效。在这其中,功效实现程度基本可以分为四类:很好,较好,差,很差。
1.那些怀着求学求知目的,希望有助于考研或者增强本身就业技能,再或仰慕老师而追随其课程的学生通常是能够通过所选公选课程学到知识、开阔眼界或者掌握一定技能的,至少也是在某方面专门知识上入了门槛的。笔者对这样的学习效果评价为“很好”。能够达到这种学习效果的学生人数比较少,属于少数向优群体。
2.那些以通过考试为目的,同时又能坚持上课并且基本完成学习的学生在学习效果上多属于“较好”。之所以这样评价,是因为他们虽然更在乎能不能通过考试,但在平常学习中跟上了教师的授课内容,一般都能够在选定课程知识方面有所收获。倘若能够坚持听课,即便是盲从心理型的学生也是能够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的。毕竟,只有主动学才能有所获。
3.那些试图蒙混过关、态度懒散或者心不在焉的学生,笔者对其公选课的学习效果评价为“差”。很明显,不能够保证出勤、上课不能认真听讲、总想“走捷径”通过考试的学生不会在所选公选课程上下太大的功夫,甚至很少下功夫,能够耐心听老师讲课就算是很好的了。虽然不排除其中有智力超常的学生过目不忘或“形散心不散”而获取一定的知识,但是这个群体的总体学习效果相比前两组应该算是“差”了。
4.少数试图蒙混过关、不闻不问甚至旷课避考的学生在学习效果方面可以归于“很差”一类。理由很简单,那些对所选课程的授课不闻不问、放任自己,基本不听课或者不到课堂参加学习的学生,再加上极少数无故不参加考试的学生,他们在学习效果方面既不可能掌握教师授课内容,又缺乏个人深思和自学,自然难有学习效果,甚至连“皮毛”也没有掌握。知识不可能自动进入一个人的大脑。所以,对其学习效果评定为“较差”是合乎逻辑的。
综合以上情况来看,参考学生对公共选修课程的学习心理、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的分析,加强和改善公选课程的教学管理以提升其教育教学效果是完全必要的。

四、加强和改善公选课教学管理与督查的倡议

笔者认为,基于传授知识、开阔学生视野和提升教学效果的考虑,学校教务等部门不妨从以下方面着手改善公选课程的管理和教学督查。
1.根据学校自身特点调整优化开设选修课程,扶弱补缺。每所高校都有自身的优势学科和弱势学科,大多数学校都对自己进行文、理或工方面的主干定位。因此,高校在开设公选课程方面,要注重利用优势资源,同时也不忽视那些本身没有或弱势的学科,通过提供相关选修课程予以填空扶弱,只有均衡提供各门类主干学科的选修课程,才能扩大学生的选择面,有效弥补专业课以外的缺漏甚至是学校学科的不足之处高校公选课的大学生学习心理、状态和效果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推动学生的多知识面教育。高校公选课的大学生学习心理、状态和效果由优秀论文网站www.7ctime.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