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关于论《喜福会》中我国式母爱在西方文化中对立和统一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7895 浏览:73331
论文导读:
【摘 要】《喜福会》是美国著名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小说讲述了四位美国华裔妇女和她们出生在美国的女儿之间的故事。四名母亲深受中国旧社会封建思想的影响,严格要求,努力教育自己的女儿。然而她们给予女儿的中国式母爱却被从小受西方文化影响的女儿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全力反抗。小说展示了两代女性之间的心理隔膜、感情冲撞、爱爱怨怨,上演了一出由相互争斗到殊途同归、相互认同的情感剧。
【关键词】喜福会;中国式母爱;对立;统一
《喜福会》讲述了移居美国的四对华裔母女之间的爱恨恩怨。书中直接或间接呈现了中西方三代女性的故事。全书从母亲和女儿两个体系入手,描述了西方文化下充满矛盾的母女关系。来自中国的母亲和出生在美国的女儿分别在不同的文化氛围和教育环境中成长,母亲把对女儿深深的爱转化成了对女儿的严格要求和深切期望。然而,她们带着浓重中国色彩的母爱令女儿们无法理解,努力地排斥反抗。但是,也正是母亲绵绵不息的母爱,在中西方文化冲突中架起了她们与女儿之间相互理解的桥梁,使原本矛盾重重,沉闷压抑的母女关系最终实现了爱的融合。

一、四位母亲的成长背景及受到的封建教育决定了与出生在西方文化中的女儿们的必定冲突

小说中四名母亲尽管已移居美国数十年,但她们仍然深受旧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思想的影响,在美国的生活中恪守着所受到中国传统教育。这些教育已经在她们心中根深蒂固,溶入在她们的血液之中,体现在她们对女儿的教育管束上来。
首先,百善孝为先。子女对父母的孝顺和顺从深深植入在她们的心目中。小说中薇韦莉的母亲林多五岁时便在媒婆的撮合下成为了一家大户人家的童养媳。自此,她的母亲时时处处不忘教导提醒她如何去在婆家当一个合格的媳妇。小时候的林多虽然性格执拗,但却默默接受了被家人早早嫁出去的命运。到婆家做了童养媳之后,她想到的是一定不让婆家人挑出她丝毫的不是。在以后的岁月里,她始终记着母亲离别时对她的嘱咐。子女对长辈的顺从淋漓尽致的体现了出来。而露丝的外祖母被家人所不容,逐出了家门。尽管这样,在获知其母病重的消息时,她依然前来探望,并根据当地传说割肉炖汤救母。当然其母并未被救回,但中国千百年来的孝道在这封建迷信中真真切切的展现了出来。
其次,对于不公平待遇的隐忍在母亲这一代及上一代处处可见。丽娜的母亲莹莹爱上了有钱的花心少爷,奉子成婚匆匆忙忙一头扎进了婚姻之中。结婚之后面对丈夫的花心和精神的,她一直在默默忍受,一直在怀有期望的等待,一直在抑郁中挣扎。终于有一天,她溺死了自己的孩子,逃离了这场失败的婚姻。女儿露丝的性格则像极了她的外祖母,那个年轻守寡被富翁设计强占,被亲人所不容,对不公平待遇默默忍受数年的可怜女人。母亲们成长在旧中国的封建环境中,一味的自我贬低,压制着自尊,努力接受着一切对自己不公平的待遇。

二、中国式母爱在小说中的具体体现及女儿的反抗

四位移居美国的母亲经历了生活的苦痛,她们希望自己的女儿幸福快乐。她们把自己很高的期望一股脑压在女儿的身上。虽然身居美国,她们并不在乎女儿的内心感受和真实需求,以中国的方式教育自己女儿。她们按照自己的意志为女儿设计生活,严格要求。她们的母爱是典型的中国式的母爱。作为母亲,她们以有优秀的女儿为荣,暗自攀比。女儿做事取得成绩,有出息,母亲与引以为荣,在中国人眼里天经地义,这是为整个家庭争了脸面,是光宗耀祖的事情。这对于从小接受西方教育追求自我价值的女儿来说是无法理解也不可接受的。小说中强韧而精明的母亲林多和把对失散孩子的希望加倍在女儿晶美身上的母亲素媛她们把自己的争强好胜强加于女儿身上。为了女儿朝她们的希望发展,她们不惜一切为女儿提供条件。林多在发现女儿的下棋天赋后鞍前马后的为女儿的天赋发展铺平道路。她为女儿安排时间表,免除了女儿的家务劳动,尽管不懂象棋,在女儿下棋时总站在女儿身后。素媛为了女儿,收集智力测试题训练女儿。为了培养女儿的钢琴才能,她任劳任怨为别人打扫卫生。然而她们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母爱却激起了女儿的强烈反抗。薇韦莉因母亲四处炫耀而发泄出自己的不满。晶美故意在表演赛上演奏得一塌糊涂。随着女儿的成长,她们在婚姻大事上也试图远离母亲的干涉。典型的中国式母爱使母女之间产生了深深的隔阂,扭曲了女儿们的心灵,她们充满叛逆。

三、母女两代人之间爱的最终融合统一

生活中往往最爱彼此的人,也是最有能力伤害彼此的。然而,也正是因为彼此间有爱,在相互理解后终会走向和谐。童年的女儿因为母亲的中国式母爱尽力抗争,用自己的反叛来挑战母亲的管束,因而深深伤害了最爱她们的母亲。但是,即使倍受伤害,即使她们之间存在着似乎难以跨越的鸿沟,母亲依然全心全意的爱着自己的女儿。当女儿在生活中苦苦挣扎时,母亲毫不犹豫的帮助女儿摆脱困境。露丝和丽娜在母亲的支持下解开了心锁,认识到了自己的价值,树立起信心,懂得了自尊自爱,终于走出了苦恼。薇韦莉在和母亲推心置腹的交谈后终于明白了母亲爱自己的方式,两人冰释前嫌。而晶美也最终懂得了母亲对她的爱,看到自己曾经极为讨厌的那架钢琴,她理解了母亲那种“望女成凤”的迫切心情。
总之,母女关系是小说中贯穿始终的主题。由于语言、文化、价值观的不同,小说中母女关系充满着矜持与冲突。但是无论何时母亲给予女儿的母爱始终如一。这种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终于化解了各种矛盾和冲突。女儿们理解了来自中国的母亲。母女两代之间的爱最终达到了融合和统一。
参考文献
[1] 郭玉晶.《喜福会》中女性反抗精神[J].赤子,2009(8).
[2] 王毅.论中美文化对小说《喜福会》中“女儿们”的影响[J].河北大学学报,2009(1).
[3] 任雪丽.在夹缝中苦寻文化身份—解读《喜福会》中华裔“女儿们”的文化认同[J].吉昌学院学报,2010(4).
[4] 谭恩美著,程乃珊等译.喜福会[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12.
作者简介:郝亚宁(1979- ),女,陕西绥德人,渭南师范学院教师。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qzwhlw/lw43804.html上一论文:简论高职院校校企文化融合育人模式与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