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讨在课堂教学中语言交际功能实现及其对策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600 浏览:20588
论文导读:
【摘 要】对语言交际教学过程的研究使我们了解到,课堂教学不是信息的单向流动,而是信息双向流动的交际过程,要达到交际效果,需要对整个交际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考量,制定出积极的策略。
【关键词】言语交际;课堂教学;策略
文章编号:1673-0380(2013)03-0037-01
无论在基础教育中,还是在高等教育中,很多老师不太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真实反应,实行“一言堂”、“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达不到期许的教学效果,有时还适得其反,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对教学活动的顺利完成造成了很大障碍。课堂教学本质上是为了让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而非教师单方面教学活动的完成,它应该是一个发送和接收,并更看重接收的语言交际过程。语言交际功能可以说是语言最初和最重要的功能,只有了解言语交际活动特点,才有可能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放矢取得较好教学效果。人可以在语言交际过程中对整个信息的发送环节和接收环节进行预测、反馈、监控,从而在原始交际目的和实际交际效果的对照的基础上做出进一步修正和调整,以达到发送者心中最好的交际效果。至于哪些环节是可控的,我们可以看看下面的这个人类语言交际模型。
在课堂教学这个典型语境中,一方面,作为言语的“发送者”的教师,其“交际内容”立足于课本和教学大纲,基于为学生传授知识这一个“交际动机”,根据接收对象(学生)的情况进行内容调制,选择“发送角度”(语言的切入点等),在自觉或者不自觉地“综合编码”之后“综合发送”(伴随着表情、语调、节奏、体势等),形成话语;另一方面,作为 言语“接收者”的学生,由于“接收目的”(升学、求知、只为文凭等)不同,“接收角度”(受个人兴趣爱好、知识背景等影响)不同,其“综合接收”和“综合解码”的程度(座位的远近、听力的好坏、智商的高低等)不同,导致其“接收内容”(全然不知、一知半解、豁然开朗、南辕北辙)也不同。所以好的教师应该清楚课堂教学中言语交际的过程和环节,考虑到作为发送者的教师和作为接收者的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预测、反馈、制约,才能真正保证课堂上言语交际活动的顺利和高效完成。在一堂课中,宏观上都指向同一个目标,即学生接收到教师发送的是教师想要学生接收到的信息,但事实上可能有多次交际活动过程的完成,在课堂教学中每个阶段的交际目的是不同的,因此需要对这些言语交际过程中的环节的制约也是不同的。

一、导入阶段

在导入阶段的言语交际更多地是为了为后阶段的言语交际提供一个好的气氛背景和心理背景。常用的就是语言沟通功能中的情绪协调。教师需最好能够找到交际内容与学生兴趣的契合点,并从这里切入,进行内容调制,确定发送角度。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学生的积极回应,促成本次交际活动的顺利完成,并为后面的交际提供良好背景。比如在讲授有关乡愁为主题的课文前,教师根据很多学生都是外地学生的情况,先和大家聊聊生活在异乡的感受,这样学生可能有话可讲,有话想讲,便于形成良好的交际情绪。当然交际内容也可以与课文内容无关,比如聊聊时政、生活之类,也可以起到情绪协调的作用,关键要看学生的反应。

二、传授阶段

传授阶段是课堂教学过程的重要阶段,但需要教师清楚认识到,知识传授需要充分注意到学生的接收状况,不断进行调整。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充分了解,熟悉他们的接收能力,对自己的交际内容和交际角度进行调整,要强化需要学生记忆的内容,弱化那些会干扰或者误导学生接受自己发送的内容的信息。例如,易中天在大学课堂面对大学生讲三国,和在百家讲坛面对普通群众讲三国肯定是不同的交际话语。这些都是考虑到了言语对象的接收能力之后,选择了与对象的言语能力相适应的言语内容和手段。应该注意到的是,这种观测和调整并不可能是一劳永逸的,如果在本次交际过程中效果不佳,要在下次转变策略,灵活处理,直到达到交际动机。还有一点,教师需要在这一阶段,应该不断强化自己所要传递的信息,在不同的交际过程中都应该有一个有向心力的交际内容,即教材和教学大纲想要让学生知道和掌握的。

三、提问阶段

提问是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接收效果的一种检验和加强,也可以是为下一个交际过程的展开的一个准备。提问在语言的交际功能上表现为语言祈使。语言祈使就是言语发出者通过言语行动影响言语接受者并产生预期的言语效果的一种言语交际行为,语言祈使的目的是希望在接受者身上引起一种预定的反应,并以这种反应是否实现来确定交际目的是否达到。在课堂教学中语言祈使,在这里也可以说提问,是一门很深的学问。首先,要对言语对象进行了解和把握,对于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加强难度,对于能力弱的学生要转变理由的角度或深度。如果理由太难,学生会有挫败感;如果太简单,又达不到加深印象的作用。所以理由设计要根据提问的对象进行调整。例如教师讲授完毕李白的《静夜思》,想要通过提问来考察一下学生的学习情况,他可能会设计以下提问: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诗中的明月有什么样的特殊含义?作者的视野是怎么变化的?你对这首诗有什么体会?这些理由要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提出,理由的深浅难易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能力,最好的理由是让学生有话可答,又有空间可以发挥。他可以选择是否发挥,这样就可以保全学生的自尊,稳定他的情绪。确保交际活动的完成,也为下一次交际创造条件。
不过在提问过程中还会出现这种情况,教师认为某个学生可以回答他所设计的理由,但是学生因为注意力不集中或状态不好,造成了课堂上的僵持场面。这个时候就牵涉到了语言交际功能中的语道谐调。教师可以有两种语道谐调的策略:一是转换理由,比如当老师问出“你对这首诗有什么体会?”后,发现这个学生可能回答不了时,可以接着说“那你觉得它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理由的难度降低后,交际的尴尬可能被打破;二是转换提问对象,比如刚才的情境中老师也可以说“那班长觉得呢?”这样课堂教学就得以继续。

四、练习阶段

练习阶段多数是整体诵读、布置作业等,教师面对学生们,是一对多的交际,而且要求学生都能够接收到老师的信息。比如在一起诵读课文的时候,教师要喊“一、二、开始!”,在理科的实验室里,要确保大家的步骤同步论文导读:,对交际活动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测和调整,制定出相应策略,保证课堂教学的成功开展。基金项目:西安邮电大学2012年教改项目“基于推进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的第二课堂教学体系模式探索”(201112)。上一页12
,否则会出事故。在进行言语协调行动的时候要注意到几个细节,比如是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准备着接收信息,可能有的学生关注着别的东西,所以这个时候首先要用言语提醒他打开接收通道。其次,也许教室比较吵,学生可能听不清教师发出的信息。另外每一次言语协调的时间要合适,保证节奏的顺畅,留给大家深思和书写的时间。言语协调能否顺利进利,也关系到最终交际效果的实现。
言语的交际活动是非常复杂的活动,有很多环节和细节需要我们去学习和研究。具体到课堂教学中,语言的交际功能的实现有了一个具体的语境,我们要具体分析,对交际活动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测和调整,制定出相应策略,保证课堂教学的成功开展。
基金项目:西安邮电大学2012年教改项目“基于推进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的第二课堂教学体系模式探索”(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