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研讨家庭教育缺失对留守儿童社会化影响及策略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9706 浏览:133742
论文导读:上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③儿童适应不良是缺乏安全感的外在表现。农村留守儿童一般在其很小的时候父母就不能在身边照顾,一般将其交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亲戚或朋友代为监护,由于家庭结构的不完整,与父母分离带来的分离感以及与监护人的隔阂感,容易使留守儿童在焦虑、敏感等的检出率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④即留守儿童相较非留守
摘 要 文章阐述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家庭教育缺失对个人社会化造成的不利影响,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理由,倡议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的共同参与,提高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质量。
关键词 农村留守儿童 家庭教育缺失 社会化
: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

5.01.061

据全国妇联公布的《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数据表明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过6000万,其中学龄前农村留守儿童(0-5岁)达2342万,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规模为2948万。①面对规模如此之巨且以学龄前和义务教育阶段为主要构成的弱势群体,又恰逢他们处于个体社会化进程的关键时期,留守儿童却不得不面对父母不在身边的窘境,由此造成的家庭教育缺失无论是对留守儿童个人社会化进程,还是对整个社会的影响,都是不言而喻的,因而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理由应该也必须引起足够的关注和重视。
1 儿童社会化含义
家庭则是儿童早期接触最多的生活场所之一,而家庭作为社会的一个子系统,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和互动是儿童社会化的起点。家庭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家庭教育的个体社会化功能,家庭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通过家庭教育的个体社会化功能实现。②在这一过程中,家庭教育应着重培养儿童以下几个方面:提升自我认知水平、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培育良好道德品质、培养社会角色认知、培养基本生活技能。具体说来即是家庭教育不仅有助于儿童习得社会生活的基本规则,而且有助于培养儿童的亲社会行为,还有助于儿童锻炼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更有助于培养儿童正确的社会角色意识,从一个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
2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影响
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长期在外,造成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功能弱化或不完善甚至是缺失,使孩子教育处于“真空”状态,这对儿童的生理、心理、人格以及社会化进程都会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

2.1 适应不良

郝振等的研究表明,农村留守儿童在社会适应性的得分上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③儿童适应不良是缺乏安全感的外在表现。农村留守儿童一般在其很小的时候父母就不能在身边照顾,一般将其交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亲戚或朋友代为监护,由于家庭结构的不完整,与父母分离带来的分离感以及与监护人的隔阂感,容易使留守儿童在焦虑、敏感等的检出率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④即留守儿童相较非留守儿童更容易焦虑和敏感。留守儿童和父母相处时间减少,空间距离加大,渴望父母关怀、爱护等一系列的需要得不到及时的满足,导致留守儿童亲子依恋的安全性降低,相对非留守儿童更容易产生人格障碍,即容易形成攻击型人格或者是畏缩型人格,较难形成安全型的依恋。而根据美国心理学家约翰·鲍威尔的研究表明,早期没有形成安全型依恋的儿童缺乏对人最基本的信任,不能与人很好地相处,人际交往能力得不到锻炼,容易使他们产生人际关系障碍。由于人际信任度低,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与人交往往往表现出退缩畏惧或目中无人,⑤难以与人建立、维持稳定融洽的关系。从而使农村留守儿童更容易出现适应不良行为,例如:退缩或冲动、内向孤僻、敏感多疑、人际关系紧张等理由。⑥

2.2 认知偏差

有研究表明,农村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在认知偏差上存在着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留守儿童的认知偏差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这种认知偏差首先体现在对自我认知方面存在偏差,由于长期缺少亲情关注,留守儿童难以进行合理的自我认定、自我评价和自我制约,留守儿童大都有比较严重的自卑感,⑦对自我的认知和评价更多集中于消极方面。另一个表现则是在生活中对事件的认知上,相比非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更容易用消极的眼光看待事件,最显著的体现就是会把不好的事情发生理由都归咎于自己身上。⑧缺乏父母的引导、教育,加上自卑感,使得留守儿童在认知方面存在普遍偏差,不能相对客观地评价自己和看待理由,缺乏自信,做事缺乏主动性。

2.3 学业成就不高

父母长期外出打工会对留守儿童的学习动机、学习过程和学习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留守儿童的学业成绩等级为“优”的比例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而等级为“差”的比例又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⑨也有研究表明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不理想,在班级名列前茅的只占12.6%,处于中游的占63.6%,处于下游的占22.7%。 以上研究结果都表明留守儿童的学业成就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从而导致农村整体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出现了农村学生自1990年以来考上重点大学的比例不断滑落的现象, 进而影响我国人力资源整体素质的提升。

2.4 难以形成亲社会行为

由于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隔两地,本身缺少清晰的榜样行为可供模仿,再加上没有父母对其亲社会行为进行及时的评价、奖励、强化和惩罚,使得留守儿童难以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道德品质和形成正确的社会角色认知。按照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可预知,长此以往留守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将难以形成并转化为道德行为。更为严重的是当留守儿童在两难的道德情境下面对抉择和取舍时,当他们迫切需要一个道德知识的传授者、咨询者和道德行为的示范者时,他们却不得不面对的是有着陈旧观念、知识匮乏的监护人,不仅会引发留守儿童的困惑和内心冲突,更为严重的后果是由于道德学习过程的受阻,使他们无法形成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和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
3 家庭教育缺失的理由

3.1 父母亲情缺失

儿童所有的情感之中,父母亲情是最基本,也是其他感情所不能替代的。但是随着城乡经济差距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背井离乡到城市谋求更好的经济条件,造成的留守儿童从小便与父母分隔两地,由于时间、地域或是工作忙碌等理由,使得留守儿童同父母之间缺少必要的情感纽带,情感交流较少甚至几近于无。
3.2 责任心不足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ncyjlw/lw48181.html上一论文:试述微型社会背景下的微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