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论双林寺韦陀造像艺术特点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8254 浏览:82154
论文导读:之精,最要传其生动”的艺术表现思想。这形象地体现了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引用顾恺之“鬼神人物有生动之可状,须神韵而后全,若气韵不周,空陈形似,谓非妙也”的艺术思想。三、强调着色——色彩艳丽双林寺彩塑发挥了古代寺观造像中塑绘合一的艺术特色。色彩是彩塑中重要的构成因素,它的合理运用可以更深刻、生动地
【内容摘要】双林寺韦陀造像是中国的历代佳作之一,它是彩塑发展进程中塑绘艺术水平的多元表现,是民族艺术的瑰宝。双林寺“韦陀”像的艺术精髓体现在这尊雕塑所展现出来的寓静于动的态势、独特的神韵、艳丽的色彩以及“以线入体”的造型,它让我们领略到了彩塑中独特的造型手法与高超的赋彩技艺及其审美变向中所衍生出来的哲学思想。
【关键词】双林寺 韦陀 艺术特点 彩塑
双林寺地处晋中平原的平遥古城,寺有泥彩塑两千余尊,保存完好的有1566尊,大多为明朝的作品,有“东方彩塑艺术宝库”之称。彩塑中以天王、菩萨等塑工最精,彩塑的体量大小不

一、大者丈余、小者尺许。

双林寺沿中轴线形成三进的院落,自南向北依次排有天王殿、释迦殿、大雄宝殿和娘娘殿,大雄宝殿是此寺当中最宏伟的建筑,东西向各有一配殿相伴,千佛殿坐落在其东侧。殿内共有彩塑五百余尊,其中韦陀造像是明代彩塑中少见的精品,被称为“中国韦陀造像之最”,代表了双林寺彩塑造像的最高水平。
韦陀菩萨,是佛家弟子非常熟悉的护法天神,担当驱邪魔、护佛法的重任,为佛教中护法金刚力士的代表之一。中国佛教寺院中的韦陀形象,大多为身穿甲胄的雄装武将,手持金刚杵,或以杵柱地,或双手合十。而双林寺的韦陀造像被塑造得不仅体格魁伟,威武勇猛,而且十分隽美,武中蕴文,颇具动势,极富个性色彩。韦陀造像精湛的彩塑工艺可以概括为强调动势、神韵、着色与纹饰的审美特征,具体体现为如下四点 。

一、强调动势——寓静于动

与一般双手合十、拱架降魔杵的韦陀造像不同,双林寺的韦陀菩萨寓动于静、破静为动的动势十分强烈。塑像的左脚为着力的重心,从腰部开始,由头部带动整个上体躯干向右侧水平扭转,头颈胸扭动达到人物结构的最大极限,呈现出一种夸张的 S 形曲线,头部的转动与胸腹形成强烈的空间感,拉大了人体结构的层次,整个身体仿佛一张拉满了的弓,突出威猛、逼人的强大力度和动感。在这种蕴藏动势的曲线中,韦陀整个身躯表现出一种“愈静愈动”的感觉,加之萦绕飞舞的飘带,恰到好处地突出了曲线的流动感,增加了该造像气韵贯通、盎然生动的视觉感受,具有强烈的震慑力。
正如法国雕塑大师罗丹所说:“运动是从一个姿态到另一个姿态的转变,在移动视线的时候,这座雕像的各部分就是先后连续的时间内的姿态,所以观者的眼睛好像看见它在运动。”双林寺的韦陀造像运用概括与夸张的处理手法,着重强调人双林寺韦陀造像艺术特点相关论文由www.7ctime.com收集,如需论文.物的头、躯体至脚中蕴藏的强烈而又矛盾的动势,来达到“寓静于动”的审美意境。

二、强调神韵——神气灵动

关注人物形象的内在神韵,是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内核,两汉《淮南子》中即有“夫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之说。这一思想在魏晋时期进一步提高,南齐谢赫在“六法”中,提出“气韵生动”,以作为品评古代人物画的第一标准。
双林寺的彩塑从体块构成、塑造动态到色彩绘制不仅体现了这一艺术观念的影响,又有其本身的表现特色,尤其是千佛殿的韦陀像,在神韵方面表现得十分突出而有特色。其一,通过强调动态来塑造人物神韵。韦陀彩塑,在突出人物神态的同时,更加注重对人物动态的变化把握,通过一个特定的动态瞬间表现人物的神情状貌及事态过程。韦陀的肢体动态联结衣饰、甲胄和萦绕的飘带一起仿佛构成了一种有如气流在气场中贯穿的动感,以人物的动态最大化,强调神态气势。其二,通过对眼神的特殊塑造突出人物的神韵。韦陀的塑造中,着重刻画其双目,使瞳仁有意识地转向与头部运动方向相反的一侧,打破常规,安排了相反手法处理眼神,将其引入并与转折面部相逆的面,随着头、脖、躯体及骨盆的扭结,刻画了一种极具动势的曲线,使彩塑加剧了运动的内力。从微观之点引导观者驻足,视线也随之平移,无形中延伸了雕塑的灵魂,由小及大,联想留白正是予人的一处灵妙的塑造,更加深入地体现了“二目乃日月之精,最要传其生动”的艺术表现思想。这形象地体现了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引用顾恺之“鬼神人物有生动之可状,须神韵而后全,若气韵不周,空陈形似,谓非妙也”的艺术思想。

三、强调着色——色彩艳丽

双林寺彩塑发挥了古代寺观造像中塑绘合一的艺术特色。色彩是彩塑中重要的构成因素,它的合理运用可以更深刻、生动地表现彩塑主题,丰富彩塑的视觉效果和情感色彩。双林寺彩塑在用色上根据不同的寺观造像特点,设色工整而又协调,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审美心理需求。
韦陀彩塑中,主观色彩是最主要的语言,用色上主要选用石青、石绿、朱砂、赭石、雌黄等几种矿物颜料,色泽鲜艳统一。工匠们通过冷暖色调和明暗变化来表现衣物的阴阳向背,突出衣物的层次感和立体感,并采用肉色颜料润饰肌肤,使之光亮而有韧性,从而达到“神采惧足,惟妙惟肖”的效果。韦陀造像中,找不到过于精雕细琢的细节,色彩上也是采用大胆地夸张与概括,凸显色彩在彩塑中的张力,体现出佛教艺术“夸张但不过度,修饰而不泛滥”的审美追求,极大地丰富了彩塑的艺术感染力,塑造富有个性、神韵的宗教人物形象。

四、强调纹饰——以线入体

“线”的元素在中国传统艺术中的很多领域均有表达,如绘画、雕塑、书法等,它是中国艺术及文脉的立足之基石。与西方写实雕塑不同,中国的彩塑也深受中国传统艺术的影响,在线的处理方面,工匠们在尊重衣纹本身物理性、合理性的同时,更注重主观情感的表达以及气韵、神态的再现。
从韦陀塑像衣纹线条的深、浅、浮、实的梳理中可以看出,古代工匠们十分重视线的曲直、起伏、转折与穿插,突出衣纹与内在肌骨形状的统一。依附躯体的姿势,用几笔概括的衣纹把人物的气势自内而外汇聚并浮于胸口,非但没有破坏塑形的“气”与“魄”,而且自身的体量感得以强化,威猛的韦陀形象油然而生。造像下身的衣纹,与上身挺直基调的衣纹处理手法不同,采用有弧度的曲线,不仅表现出服饰的质感,也把韦陀柔情的一面表现出来。
双林寺“韦陀”塑像被雕塑家钱绍武教授誉为“东方的大卫”,是中国的历代佳作之一,也是彩塑发展进程中雕塑艺术水平的多元表现,是中华民族先进文化的论文导读:审美特征.装饰,2011(06).张耀.形彩塑绘妙传神——析双林寺彩塑艺术表现的“神韵”特色.陕西教育·高教,2012(05).郑先觉,孙兰.论双林寺“韦陀”塑像的艺术特征.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08).作者系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李汉平)(责任编辑:郭晓)上一页12
结晶,它让身处当下的人们领略到了彩塑中独特的造型手法与高超的赋彩技艺及其审美变向中所衍生出来的哲学思想,它汇聚了我国古代艺术家艺术创造的智慧,是民族艺术的瑰宝。
参考文献:
[1]张贵明.从韦陀造像看双林寺彩塑的审美特征[J].装饰,2011(06).
[2]张耀.形彩塑绘妙传神——析双林寺彩塑艺术表现的“神韵”特色[J]. 陕西教育·高教,2012(05).
[3]郑先觉,孙兰. 论双林寺“韦陀”塑像的艺术特征[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08).
作者系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
(指导教师:李汉平)
(责任编辑: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