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分析艺术设计主题式摄影教学模式初探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1644 浏览:145429
论文导读:合,以及与现代艺术的全方位碰撞。传统摄影课程在原有学科专业架构内进行的一些摄影教学尝试,也仅局限在为创作收集各种素材,而不是独立的艺术作品,或是作为美术或设计作品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因而只能弱化独立的表现主题,服从于作品的整体构想。因此,摄影课程急需教学改革和在新领域的拓展,加强学科间的结合、学科与学生的结合
【内容摘要】以“观念摄影”为先导的主题式教学,是把“观念摄影”的创作理念融入到教学、实践、评析环节,在摄影教学中引导学生研究和把握这种“新方式和规则”,一方面传授摄影的基础技术,培养学生观察世界、选择主题、画面构成的能力,拍摄个人审美倾向的作品;另一方面,更强调表达内容与形式的实验性。借由课题设置提出开放式的话题,进行主题式探索,引发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更多、更深层次地深思和探索。文章希望借助现代艺术领域对摄影产生的影响与研究成果,反作用于艺术类摄影教育中产生碰撞与激发效应,从而在整个艺术设计教育中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艺术设计专业 “观念摄影” 实验性 主题式教学 教学改革
一般来说,非摄影专业的摄影课程因学时限制,教学重心在于摄影技术的传授,追求准确再现的视觉效果,练习光圈与景深制约、光线和影调等摄影的基本技巧,因此在摄影教学中针对非技术性因素的相关内容涉及较少。
然而,摄影技术只是摄影创作的基础工具,摄影教学的作用远不止此。“摄影艺术创作应该是摄影观念与摄影技能的有机结合”。服务于艺术与设计专业的摄影教学应更侧重对视觉表达方式的探究和个人观念的传达。

一、艺术设计专业摄影课程改革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审视摄影艺术教育的目前状况与发展趋势

从目前的摄影教育来看,摄影课程结构,尤其是非摄影专业的摄影课程结构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摄影教学缺少与美术、艺术类学科的紧密结合,以及与现代艺术的全方位碰撞。传统摄影课程在原有学科专业架构内进行的一些摄影教学尝试,也仅局限在为创作收集各种素材,而不是独立的艺术作品,或是作为美术或设计作品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因而只能弱化独立的表现主题,服从于作品的整体构想。因此,摄影课程急需教学改革和在新领域的拓展,加强学科间的结合、学科与学生的结合、学科与社会的结合,以摆脱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的错位。

2.拓展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核心知识结构

艺术的发展时常融入新的规则与方式,摄影自诞生以来,在艺术领域从从属性媒介逐渐转化成艺术家意图的重要表现方式,由辅助的记录手段转变为艺术作品本身。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有相当数量的艺术家加入到新艺术的实验中,影像、行为艺术、装置等媒介技术的应用成为艺术家的先锋表达形式。
观念是人类大脑思维的产物,摄影又是发现与创作的过程,所以观念摄影关注个体感受,并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内化传达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结,使摄影作品展现更具作者性的艺术创作状态。因此,在摄影课程中培养学生的赏析、构思、创意的能力,鼓励学生进行摄影语言的探索,借鉴观念摄影在与当代绘画、艺术装置、行为艺术、多维影像等的结合所呈现出异常丰富的视觉形态,更利于拓展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核心知识结构。

3.加强学科横向联系延伸专业发展范围

依托艺术设计各学科专业,如动漫、环艺、产品等专业的横向联系,利用计算机基础和相关艺术设计专业知识,作为启发教学、提高审美素质、引导学生开展数字影像合成创作、扩展创新能力的原动力。对于以观念摄影为先导的主题式教学来说,影响作品成像质量的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学生对数字影像技术的掌握程度。因此,在摄影教学中,我们要正视数字技术在当代摄影中的优势,结合艺术设计专业的软件教学,借助数字化环境对摄影教学提供的支撑,更有利于推动教学资源、教学方式的改革和探索,提高摄影课教学效果,并可延伸至CG插画、网页设计、多媒体与电视电影制作等多个方向,以适应传播媒体领域的职业需求,打造艺术设计专业的就业优势。

二、“观念摄影”主题式教学的主要教学形式

观念摄影创作并不完全是瞬间的灵感,而是根据观念和思想重构画面,是构思、执行、完成的一系列过程。在以观念摄影为先导的主题活动中,实践课分为外拍课时与棚拍课时,组织学生进行校内外活动采风,既能够在实际拍摄中解决相关技术理由,还可以在采风的过程中对特定场景预设画面,从而有利于学生的主题创作,以及对摄影艺术的理解和拍摄水平的快速提高。

1.在原有课程基础上,增加“导演模式”,规范操作程序

每一张图像,不论以什么方式创作,都存于未言明的假设与推断之中。也就是说,摄影绝不仅仅是一面“镜子”。从一开始,摄影师布置出带有不同元素的场景,这些元素既代表自己又象征了更多的含义,通过这种策略,摄影师将叙事性与象征主义引入自己的作品中。由于与电影相似,因此被称为“导演模式”。①基于这样的创作理念,在前期准备工作中,要求学生围绕主题构思画面,翻阅大量美术类及摄影类作品,预先设定照片的色彩基调、环境色彩的气氛、主体的造型,以保证最终成像质量和拍摄效果。从灵感来源、策划拍摄到外景拍摄当中,带领学生制订详细拍摄计划,构思拍摄的细节和要点。
在具体课程设置方面,调整为在原有摄影概论(4课时)、摄影技术训练课程(8课时)的基础上,增加创作引导专题,创建小组式创作团队,并规范学生操作程序:确定选题(4课时)——构思、前期准备(4课时)——道具、服装(4课时)——拍摄(12课时)——后期制作(12课时),都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通过大量、自觉的创作实践,提高学生的主观表达能力和对客观世界的观察、思维与表现能力。

2.通过角色带入增加模拟式体验,培养团队精神

通过模拟式体验学习摄影师的工作方式,如通过不定期约定跟随观察商业摄影师的一天,剧场摄影师的一天、新闻摄影师的一天等,在角色带入的过程中学习和交流,并在同等题材作品面前让学生揣摸职业摄影师的构图形式、拍摄意图、拍摄手法和技巧,通过比较找出差距,从而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对图像的处理能力,学会与拍摄对象的交流和制定合理的工作流程,并通过小组主题创作带来竞争和筛选,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完成拍摄。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mslw/lw43643.html上一论文:试议和玛丽娜一起表演行为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