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谈慢半拍,破译孩子爱语言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0594 浏览:93257
论文导读:亲子关系也一样,有时候我们拼命给予孩子,觉得全天下最称职的父母就是自己,因为自己付出太多、牺牲太多——如果到了这份儿上,我们就真的需要对自己叫停了。孩子9点前不睡觉就一定会生长迟缓;孩子洗手的时候玩水容易得感冒,孩子偶尔一次不刷牙就一定会患龋齿……我们很容易生活在对孩子的妄念之中,无端焦虑,极尽制约,从
宝宝在地板上玩耍,我端着一盘瓜子打算坐在她旁边看一会儿书。“妈妈,妈妈!”小家伙黏糊糊地贴过来。哼,准是眼馋我嘴里的瓜子了!
“这个叫瓜子,很硬,宝宝现在还磕不动。”刚说完,一只灵巧的小手伸了过来,抓了一把。
我急了:“喂,已经说了宝宝不能吃!”这时,眼前迅速浮现被无数媒体报道过的小孩被异物卡住喉咙、送医院抢救的画面。
“哎!”小手伸到我的嘴边,甜糯的声音纯得滴出水来,“我给妈妈吃呀。”
羞愧!为我的“小人之心”度了一个小人儿的“君子之腹”,也为自己的惯性思维——以为小朋友见到零食只会往自己嘴里塞,压根儿没想到她会主动照顾妈妈,为妈妈服务。
情感大师盖瑞·柴普曼博士曾说:“每个人都有自己表达爱的方式。一个孩子用什么方式表达对父母的感情,意味着当父母也用类似或同等的行为对待他时,他更能感觉到父母的爱。”
虽然每个孩子都不同,但还是有一定的共性。比起无节制地为孩子购买玩具,或是满口“心肝宝贝”,为孩子换尿布、洗澡、穿衣服……这类具体、实在的行动,更能让1岁多的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和感情。
孩子再大一些,你可以在与他的互动中用好奇的心观察观察:如果一个孩子喜欢触碰父母的身体,说明在这个孩子的潜意识里,爱的语言是“身体的触碰”,那么父母只要多亲吻、爱抚孩子,孩子就更能接受到父母的爱;如果一个孩子总是送父母礼物,意味着他其实是渴望收到礼物;若一个孩子总是夸奖母亲美丽或是父亲能干,意味着他渴望得到更多肯定的赞美。所有的一切,都是无意识的,因为人们总是习惯用自己需要的方式去对待别人,孩子自然更不例外。
“我对Ta那么好,Ta怎么还不领情……”一个人到底爱另一个人多深,不是以爱者的付出来衡量,而是以被爱者所感知到的程度来判断。亲子关系也一样,有时候我们拼命给予孩子,觉得全天下最称职的父母就是自己,因为自己付出太多、牺牲太多——如果到了这份儿上,我们就真的需要对自己叫停了。
孩子9点前不睡觉就一定会生长迟缓;孩子洗手的时候玩水容易得感冒,孩子偶尔一次不刷牙就一定会患龋齿……我们很容易生活在对孩子的妄念之中,无端焦虑,极尽制约,从而忽略掉孩子真实的生命需求。
搬到居住以后,外婆从国内给宝宝寄了一双布鞋,穿着很舒服,小朋友睡觉也不肯脱。我“自然”坚决不同意,常识阻拦我:“哪有穿着鞋睡觉的?”小朋友大哭不止,第二天又要穿着睡觉,我尝试说服自己:“穿鞋睡又能怎样呢?天会塌下来?”
这双鞋上有棉布的温暖,有外婆的爱与气味,或者,孩子的喜欢有我们想破脑袋也猜不出的理由。好吧,那你就穿吧!彻底满足之后,第3天,她主动要求把鞋脱掉睡觉了。
面对这些纯洁的小生灵,当他们有一个什么举动,我们应该“慢半拍”下结论,“慢半拍”说“不可以”。“慢半拍”像一个缓冲,有利于我们保持一份好奇。保持一颗好奇的心是“1”,其他高明的育儿策略,都是“1”后的那个“0”,没有这个“1”,再多的“0”又有什么用呢?
(摘自《祝你幸福·最家长》)(责编 悬塔塔)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wxpplw/lw50673.html上一论文:有关于语音在英语语言学学习中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