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谈“人文周刊”人文品格和文化担当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6586 浏览:120499
论文导读:数字,她成为20万新温州人子女一个真实的缩影。《温州日报》的《人文周刊》选取一个典型的渔民世家的经历,从一个侧面反映海洋文化的当代变迁史——与海打了一辈子交道的“红老大”许楚义如此总结:“我们家呀,几代人都在东海‘留学’。”这个“老人与海”的故事被时代赋予全新作用。人文视角提供了另一个分析解读新闻
各类报纸上批量诞生人文周刊,关注社会转型期的复杂现实,介入当代人的文化生活和内心世界,以思想的力量认识现实,以真诚的情感温暖人心,引领主流文化,构建精神家园。以自己独特的风姿和魅力,彰显着媒体的人文品格与在新媒体竞争中不可替代的竞争力。
《浙江日报》2010年1月1日改扩版后新辟《人文世界》周刊,每期六个版反映地方文化、文艺评论、人文地理、文化散文等内容;《羊城晚报》在2010年7月31日新一轮改版中,每天推出一个周刊,周日新增《人文周刊》,包括广角、观点、百家、阅读、专栏、出版等版面。还有如《钱江晚报》《湛江日报》《温州日报》《衢州日报》《江南都市报》《楚天都市报》等,都陆续推出了人文类专版专刊。这些人文周刊正成为时下媒体“文化担当”的主力军。
人文视角
为解读新闻提供另一个角度,恰是避开同质化的良策。
建立在人文关怀基础上的人文视角,观察的焦点始终对准“人”,大时代变迁中的亲历者,新闻事件中的相关人。人的悲欢离合、命运起落始终是最能牵动人心、引起共鸣的动情点。
2010年,在社会巨变中成长的“80后”已开始进入“三十而立”的节点。如何评价这一代人的成长历程?如何看待他们对未来社会的影响?《浙江日报》的《人文世界》把观察视角对准一个个特色鲜明的人物,从一个个具体的点入手,这些思维活跃、小有所成的80后的成长史,个性中蕴藏着共性,折射的恰是一代人的成长记忆。
温州是个外来人口聚集的城市,新温州人子女也随父母从各地涌来。20余万孩子入学读书,他们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努力适应。《温州日报》的《人文周刊》报道了《杨静的一天》。这个四川来温12岁小女孩,她弱小而单薄的身躯,她的喜怒哀乐注解了枯燥呆板的数字,她成为20万新温州人子女一个真实的缩影。
《温州日报》的《人文周刊》选取一个典型的渔民世家的经历,从一个侧面反映海洋文化的当代变迁史——与海打了一辈子交道的“红老大”许楚义如此总结:“我们家呀,几代人都在东海‘留学’。”这个“老人与海”的故事被时代赋予全新作用。
人文视角提供了另一个分析解读新闻的角度。当下新闻竞争激烈的程度不言而喻,任何媒体寄望于获取独家新闻几乎不可能完成,而以人文视角去观照新闻事件和现象背后的人物,去关注普通人不普通的命运起落,获取独家故事、独家细节、独家情感体验,也恰恰是避开“千报一面”、新闻同质化的良策之一。
《羊城晚报》推出包括《人文周刊》在内的《博闻周刊》《娱乐周刊》《校园达人》等各类周刊也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羊城晚报》副总编辑周建平认为,在当今全媒体趋势下,在新闻普遍同质化的今天,这些周刊关注不同人群存活状态和生命质量的价值取向,体现媒体的思想深度与文化高度,成为报纸“异质”的主要体现。
人文深度
以深度之长弥补时效之短,成为与网络媒体竞争的有效手段
深度解读一直以来就是报纸的优势,特别是在全媒体语境下,深度报道成为纸媒在困境中突围,与新媒体差异化竞争的有效手段。
大量出现的人文类专刊专版其实是副刊的一个新品种。它力求通过由表及里的条分缕析、由此及彼的延伸解读,做出人文深度,不仅满足读者深层次的阅读需求,更是报纸塑造品牌、彰显人文品格的重要举措。
深度解读必定需要一定的文字容量,《温州日报》的《人文周刊》在2010年创刊之初,就确定了以深度报道之长弥补时效不足的经营策略,每期拿出两个版甚至三到四个版就一个话题做深做透,从不同角度切入,从当下的现实状况追溯到历史源头,力争做出话题的新闻性,做出历史纵深感。
2010年三八妇女节不同以往,是国际妇运百年的纪念。编辑们经过讨论,认为妇女真正的解放是从“人文周刊”的人文品格和文化担当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7ctime.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走出闺阁读书求知开始,因此锁定温州女性百年求学路的主题,从刚刚起步的专为女性创办的“温州女子学院”切入,反映当下女性丰富多彩的精神追求;四个版的报道,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形成了互有关联的一个整体。
在2012年第三届“世界温州人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之际,国内外专家共同研讨“温州人”这一话题。《人文周刊》选择了“温州人的海外奋斗史”这一主题,三个版联动,一版分析几代海外移民的不同特点和奋斗历程;二版通过两个意大利记者看他们眼中的温州人,三版则从文学的角度,展示温籍海外作家张翎笔下的温州人形象——三个版各自独立,却又有内在的联系,从不同层面塑造了立体丰富的温州人。
这两年温州在努力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因此文化活动、节庆活动很多,《人文周刊》的特性决定了不能就事论事,而是由此延伸开去,把新闻背后的人文历史展示出来,把故事背后的人文生态呈现出来,因此就有了这一系列的报道——元宵节前后,细细盘点温州璀璨的特色灯彩;从东海之滨的一个个百家姓村落笔,寻根溯源,讲述温州的姓氏故事;在清明节抚今追昔的缅怀中,探寻温州民资建造名人纪念馆的文化心理
人文深度的“深”,不仅体现在历史的纵深感,追根溯源,还体现在有深思的深度,对事件、现象的整体把握、综合考量,告诉读者的不仅是什么,还有为什么。《羊城晚报》《人文周刊》今年推出的“文化大家重估”系列引人关注就胜在深思的深度。“文化大家重估”系列,选择的都是当下声名卓著的人物,这些不留情面的批评、尖锐的观点自然引发了极大关注。第一期从木心说起,专访北师大教授,分析现在读者、读书界对木心的评价到底有没有高估,高估的理由何在等。同时刊发出版人、诗人、学者、作家等对木心截然不同的一组评价。这组报道引来了巨大争议,《人文周刊》趁势推出第二篇《董桥你一定要读?你一定不要读?你一定要少读?》三个理由很吸引眼球,专访学者对各种说法进行解读;版面还配发了旁观者言及董桥文摘。第三篇则将重估的目光对准龙应台:龙应台的作品为何经久不衰?她的作品好在哪里?或者存在一个被神话了的龙应台?主打报道同样是专访学者分析其中缘由;同时还从文本分析、阅读印象等方面来评说龙应台的作品,这些多元的声音给了读者不同的深思维度。人文叙事
文图的美和文化论文导读:
的味,唤起受众审美愉悦和心理认同
2011年5月12日,《南方都市报》纪念的社论《躺在时间的河流上怀念他们》,不论是标题还是内容都采用了散文式的手法,这样充满感彩的人文叙事令人印象深刻。人文叙事,即用文化的视角,用较为准确的文学语言对细节、场景、人物进行描述、评说,和一般的新闻语言相比,人文叙事用细节呈现事实,用情感打动人心,用深思凝聚力量。
各家报纸推出的人文类专刊专版,无不以这种叙事手法表现人文精神,从而承载更多的人文意识与深思。如《江南都市报》2011年11月推出《人文周刊》后,则明确表示“语言力求在新闻语言与文学语言之间寻求结合点”。《浙江日报》的《人文世界》周刊,在报道上特别注重情感氛围的营造,注重语言技巧和细节刻画,从而使报道焕发出浓烈饱满的人文魅力,唤起大众的审美感受和心理认同。
《温州日报》的《人文周刊》在三年的实践摸索中也一直强调“文图的美”和“文化的味”。体现在写作上,刊发的大量文章均是以散文化的笔调,以平民视角、人文情怀阐述重大主题、重要事件和重点人物,因此令读者感到清新、亲切,可读、耐读。如在纪念建党90周年之际,刊发的报道《她的代号“408”》,讲述新四军“400反间谍小组”女特工曾芙秋的故事。女烈士的故事很容易落入俗套,但这篇报道选择了通过其外甥女的叙述,娓娓道来,充满了人情味。在外甥女眼中那个“穿着旗袍、高跟鞋,戴着耳环,手提包里放着革命传单和文件的”女特工的形象颇富传奇色彩。而在特殊年代特殊环境中含冤屈死在自己人手里的悲剧结局以及获平反后青年时代恋人对她追思的描述,无不动人心弦,更让今天和平年代的人们领略到战争的残酷和青春的壮烈。
标题是吸引阅读的重要因素,各家媒体的人文类专刊专版在标题制作上也都格外用心,有用问号吸引关注的,如《羊城晚报》的《降魔后的“西游”还剩下些什么?》《13岁作协会员:有一天身败名裂了怎么办?》;有走抒情路子的,如《温州日报》的《老温州的如歌往事》《18米长卷诉不尽楠溪情》《忧伤古村落》等等,用词简练婉约,富有韵律之美。
人文类专刊专版通常对图片的选择也比较苛刻,不仅画面富有美感,还要有丰富的信息含量,对那些生动传神、视觉冲击力强的照片更是不惜版面,使读者在第一时间即被深深吸引。同时,照片说明的写作。也往往采取人文表述的方式,自成一格。如《温州日报》《人文周刊》对大罗山摩崖题刻报道中的图片说明:“苍崖之上,爬山虎绿影中,那苍劲的‘卧龙潭’题刻,穿越千年时空,直达人心”,“对于新居民黄卫东来说,仙岩已成为他这辈子最有诗意的栖居地,而摩崖题刻是他最为“人文周刊”的人文品格和文化担当相关论文由www.7ctime.com收集,如需论文.诗意的陪伴”等等,这样既合信息量又富有文采的说明,使文图相得益彰,整个版面风格精美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