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论大专学生体检静脉采血时发生晕针原因及护理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9675 浏览:133396
论文导读:施处理,观察20~30min后,症状消失,自行离院,后随访无不良后果。4讨论抽血晕针是紧张、恐惧心理或疼痛刺激,作用于丘脑下部反射性地引起迷走神经及交感神经功能紊乱所致。在抽血前、中、后,要密切观察抽血者的表情变化,如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冰冷的晕针先兆时,立即予以平卧,给予对症处理。本组42例晕针患者由于医
摘要:
晕针是一种血管性晕厥,它是由强烈的针刺等刺激及外界的强烈刺激如恐惧、疼痛、空腹等刺激。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引起血管的扩张,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回心血量减少,导致心输出量降低,血压降低,引起暂时性广泛脑血流量减少,从而发生晕厥(1)。临床表现为头晕、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大汗淋漓,重者出现意识丧失、血压下降、大小便失禁甚至休克,如不及时处理,将会出现严重后果。笔者应对晕针的相关护理措施,针对各种诱因进行积极指导,并对相应的预防措施进行探索,并采取不同的护理策略, 可有效地预防和减少晕针的发生,同时也减少了意外的发生。现将发生晕针和护理策略总结如下,以供同人们借鉴。
关键词:晕针; 疼痛; 理由; 预防
1002-3763(2014)08-0200-01
1 临床资料
2009年2014年大专体检抽血人数共16892例,男性10680例,女性6212例,年龄17—22岁。其中发生晕针42例中,男性18例,女性24例,抽血前有晕针先兆的8例,抽血中晕针的6例,拔针后晕针的28例。大多数出现头晕、胸闷、心慌、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出汗,严重者出现意识丧失、抽搐、血压下降、大小便失禁等,持续数秒或数分钟后自行苏醒,无后遗症,患者喝温开水休息30 min左右,可自由活动。其中有5例严重者经平卧休息,针刺人中穴,静脉注射50%葡萄糖后症状缓解。
2 理由分析
2.1 精神因素:因大多是首次接受采血的学生, 对抽血知识了解甚少,认为抽血后会损害身体,情绪紧张,有恐惧与顾虑情绪。体现在首次抽血者心理适应性较差,抽血晕针的发生率较高;而曾有多次抽血经历者心理适应性较好,抽血晕针的发生率较低,且两者有统计学差异。抽血时穿刺技术欠熟练,拔针时或拔针后按压不当,局部的疼痛刺激,增加了情绪紧张和恐惧心理。
2.2 年龄因素:21~50岁的中青年易发生抽血晕针,此年龄段心理反应性较为敏感,对疼痛反应高,抽血时他们注意力高度集中,对疼痛感受就更加敏锐,痛觉加剧。当肌体和精神痛苦超过其所能承受时,易出现血管迷走反应(虚弱、头晕、出汗),过度换气综合征(呼吸困难、窒息感、心悸等),使患者感到胸痛、心悸以致呼吸困难等。
2.3 空腹状态与晕针发生的关系 :空腹状态下发生抽血晕针有21例,询问患者病史,均无低血糖反应史。但由于个体差异,部分人员抽血时心情特别紧张,刺激对消化系统影响非常明显,可使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增加,胃蠕动加剧,此时处于空腹状态,易出现虚脱。
2.4 体质因素:抽血体检者均为空腹饥饿状态下,机体处于应激阶段,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引起短暂的血管床扩张,脑血流量减少,而发生晕针。
2.5 体位因素:因采血时大都采用坐位,因该体位时下肢肌肉及静脉涨了低,血液蓄积于下肢,回心血量少,心输出量少,收缩压下降,因而影响了脑部供血使晕针发生率大于平卧位。
2.6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影响抽血晕针的发生,抽血空间狭小、空气不流通、室内色调不协调、学生拥挤环境嘈杂等容易发生抽血晕针。
3 护理策略

3.1 进行体检抽血时,必须常规备齐抢救物品、药品、氧气、温开水等。

3.2 抽血前应先询问既往史,包括既往心脏病史、抽血晕针史等。

3.3 对高危人群,先做好心理辅导,使其精神放松,安慰患者,分散注意力,让他们不要愁穿刺部位,主动交谈,轻松完成采血过程。

3.4 对有晕针史者抽血时取卧位,避开站位采血。

3.5 提高静脉穿刺技术:患者的目光避开观看操作过程,穿刺时最好采用直接静脉穿刺法,即针头在进皮的同时进入血管(使针头于皮肤成30-45度的角),尽量做到一针见血,穿刺后切忌在体内来回退针。抽血时应严密观察患者脸色,发现异常立即停止抽血,迅速拔出针头,将患者就地平卧,给予温热饮料,通知医生,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严重者静脉注射50%葡萄糖溶液,无特殊药物治疗[1]。本组42例均予上述措施处理,观察20~30 min后,症状消失,自行离院,后随访无不良后果。
4 讨论
抽血晕针是紧张、恐惧心理或疼痛刺激,作用于丘脑下部反射性地引起迷走神经及交感神经功能紊乱所致[2]。
在抽血前、中、后,要密切观察抽血者的表情变化,如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冰冷的晕针先兆时,立即予以平卧,给予对症处理。本组42例晕针患者由于医护观察细致、发现及时、处理得当,无一例因晕针而发生意外。
根据各人血管的特点,选择合适血管,使用不同穿刺策略、穿刺角度,速度要适宜。如体质较差的学生,皮下脂肪少,血管容易滑动,要用食指与拇指固定好血管。肥胖者皮下脂肪丰富,血管暴露不明显,但血管弹性好,活动较少,应按血管解剖部位暴露血管,使针头于皮肤成30-45度角快速从血管上方直接进针,既可减轻疼痛,又易成功,直接进针法避开传统静脉穿刺中针头进入皮内后沿血管走行方向刺入血管,形成两个针孔并有一定距离。拔针时既要按住表皮针孔,又要按住进入血管的针孔,按压力度要掌握好,过重会导致局部疼痛,过轻又易形成皮下血肿。采用此法拔针时只压一个针眼,减少了疼痛。刺激强度与外在的刺激强度、刺激时间、作用面积有关,成功地制约静脉穿刺进针角度与速度,动作轻稳是穿刺成功与无痛的关键,同时是降低抽血晕针发生率的有效措施之一。
抽血时,护士要注意言谈举止,良好的护理行为,提高医护人员自身的素质及技术水平,规范操作能力,利用沟通技巧转移患者的注意力。能使抽血者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同时,构建一个和谐的人文环境,并改善物理环境,尽量做到一对一操作。 减少外因刺激源,使抽血者精神放松、心情愉快,能有效地减少晕针的发生。 静脉采血更要密切观察,如有晕针发生时,立即给予对症处理,以免不良后果出现42例患者因医护人员观察细致,发现及时,处理得当,大专学生体检静脉采血时发生晕针的原因及护理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无一例晕倒发生意外事故。
参考文献
[1] 李大年.晕厥 .现代神经内科学.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

2.141-143.

[2] 陈敏章.晕厥的治疗 中华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 版社.405-409.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wkhllw/lw30997.html上一论文:试论观察对老年心肌梗塞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