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议立足岭南文化艺术推动艺术设计建设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4164 浏览:157331
论文导读:
【内容摘要】建筑木雕是绘画创作、艺术设计、工艺雕刻的荟萃。文章就如何紧密结合岭南传统文化,以广州陈氏书院部分建筑木雕为例分析岭南文化中的艺术元素,探寻本土化艺术设计之道。
【关键词】陈氏书院建筑木雕 艺术再创作 艺术设计
本文从设计艺术的角度,对传统岭南文化中的艺术元素、本土语言等进行新的探索、挖掘、解读,以广州陈氏书院的部分建筑木雕为案例探讨艺术设计的原创性的重要性。广州陈氏书院位于中山七路,是清代广东省72县“陈”姓民间祭祀建筑,书院高大雄伟,格调高雅,共九堂六院,五座三进,以布局严谨对称、建筑装饰精巧而著称。其中木雕构图等的艺术元素对现代的艺术设计教学和创作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一、欣赏分析《渔歌唱晚》的选材与制作工艺

陈氏书院建筑木雕是清代广式建筑木雕中的珍品之一,其装饰手法遵循中国传统的建筑装饰技术规范,艺术形式凸显近代岭南文化特色。木雕受晚清广府书画、音乐等的影响,汇集中国画与木雕雕刻之精华,歌颂我国农耕文化的屏风木雕如《渔歌唱晚》《樵耕渔读》,以农耕文化作为宗祠文化的装饰,是陈氏书院建筑木雕中最重要的代表作品之一。
建筑装饰作为宗族的象征,由刘德昌、时泰等清末岭南顶尖建筑装饰商号精心制作,他们艺高胆大,以刀各展绝技,凝结众多木雕艺人的艺术与智慧,创造了一系列富有岭南特色的人物造型,使木雕兼容艺术思想和文化品位。建筑木雕制作按严格的技术规范来操作:首先是选料,量形取材,经过对木料质地、纹理、纤维走向等木料特性作筛选生材并干燥处理成用材;按照建筑构件的形状来构图,确定艺术造型的最佳位置,在木料上做详细的勾画和标记,经过开料、出样、雕镂、刮磨、组装、髹漆等制作工序,最终作品完工。
《樵耕渔读》《渔歌唱晚》位于陈氏书院首进大厅中轴线上,巨制双面镂雕屏风挡中的核心位置上,每扇隔扇屏风高5米,高为1.2米,尺度与人的视点相近,精巧细致的雕刻宜近距离观赏。木雕师傅特地设计了最高水平和特色的屏风木雕。这两件作品均选用贵重的进口柚木为材,柚木是东南亚一带马鞭草科半落叶高大乔木,纹理清晰,有波浪纹与平直纹两种,美观而坚韧耐久,结构略粗,柚木具有天然油性,适合岭南湿热气候特点,是可供匠师展现高超雕刻技艺的木雕材料。陈家祠以木雕屏风展示建筑实用与审美的高度统一。近两米高的裙板上面用镂空木雕以通风采光,遮挡室内情景,衬托木雕的艺术美感。木纹纤维组织形式以纵向纤维裁切的称之为木口木,以横向纤维裁切的称之为木纹木,木料以纵向切割牢固而不易断,横向则易断。《渔舟唱晚》等木雕屏风透气、降温效果好,满足了通风、隔热等要求。雕刻艺术给观众以美的享受,日月辉映更增加许多光影景观,是一道具有岭南文化内涵特色的建筑艺术景观。
建筑木雕《渔歌唱晚》是实用的艺术,受材料、施工条件的限制,构图适应屏风格心板适合的八角菱形造型,遵循“减”法的雕刻策略,由外向内,逐步减去废料,将主题文化显现出来。在画面中,既要考虑整体造型,又要突出局部精彩情节,木雕的减法取舍难度大,以一当十。水纹以剪影曲线排比方式来表现水纹的流动感,线条宽厚饱满,起始有变化,水纹设计委婉多姿,起承转合,自由流畅,使木雕整体优美。

二、分析《渔歌唱晚》等木雕的艺术创作特点

建筑木雕《樵耕渔读》《渔舟唱晚》位于书院最重要的建筑屏风当中,居中的位置显示尊重。木雕用最朴素的人物形象承载陈氏书院最重要的宗族文化观念,这种创造手法体现艺术的创新。构图运用中国画的散点技法,以疏密相间、圆方结合、和谐均衡、稳定变化来铺陈布势,既严谨规范又富有趣味。木雕表现的渔民本土本色,农夫、樵夫、渔夫、书生以及渔妇都是艰辛劳动的生活形象。采用高胡、韵板、三弦、笛子等群众熟悉、喜爱的岭南民族乐器,画面简朴和谐,表现渔民的乐观,以渔歌表现丰收喜悦,木雕《渔舟唱晚》在构图上设计新颖,富有教育作用。而《樵耕渔读》则用仰视移动成平视点,在空间处理上灵活运用传统因素与西洋因素,获得更自由的表现力。
构图首先设计大面积造型并逐步调整,然后分层区分细节,从前至后,由表及里,逐步刻画雕凿出坯,对渔民的奏乐姿势、五官衣纹、渔船以及树木、山石的安排,一层层向内剥进,逐项处理好起伏、转折、质感、肌理等变化,再刻画人物的动态特征,先从整体着眼,再刻画细节特征,如浓眉大眼、颧骨突出的造型特征符合岭南地区的审美要求,赤脚奏乐、乐观专注的渔民造型设计形神兼备,彰显近代岭南渔民本色。樵、耕、渔、读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四种理想典型的生活方式,《樵耕渔读》木雕以“S”形的构图,亭显一角,在情节、视点和场景的构图灵活处理,根据主题需要把人物、房屋、树木进行重构,以松树为背景和画面构架。巧妙地安排八个人物于其中。运用仰视的角度借水纹助高,夸大山之高峻;人物的造型憨厚淳朴,神态从容放松动静相宜,块面穿插关系明确。画面疏密有致、严谨有序,以松喻志歌颂耕读传家精神。带儿耕田、鱼篓捕鱼、埂上小息等情节富有岭南特色。衣着简朴短衣短裤的服饰设计,方巾、赤脚等造型符合古代岭南民俗生活习惯。率性自由的刀法利落粗犷与边框的方正齐整相呼应。 以演奏来表现丰收的喜悦,对人物造型进行情感加工,如渔民吹拉弹唱自娱自乐,哺乳中的渔妇一边关注玩耍的儿子一边欣赏音乐表演,真挚温馨的亲子场面表现对生活的热爱。
刚劲洒脱的木雕刀痕将归航、合奏、亲子、浪花拍打河岸等细节精彩展示,形成快乐和谐的视觉节奏。《渔歌唱晚》的民俗审美倾向明显,展现广东民俗感情的美学特征。如适应水上劳作的束发方巾、上衣下裙的贯头衣等服饰。木雕借鉴中国传统绘画符号展示平面的、装饰的、概括的、象征的等形式美,表现广东清代的岭南民俗文化。它用传统的铜钱、宝瓶、葡萄等艺术符号美化木雕的边框,衬托中心主题,疏密相间,符合清代岭南文化审美。建筑木雕构图展示中原传统文化与岭南本土文化的融合。木雕以精致考究的构图布局、朴拙生动的的造型代替传统的人物图式;用喜鹊、梅花、荔枝等岭南佳果等吉祥图案来装饰边饰,形成岭南地区风格。

三、利用建筑木雕构图进行艺术再创作和艺术设计教学

岭南文化在悠久历史中,形成论文导读:
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艺术,对现代社会文明的发展演变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是,受外来文化与价值观所影响,许多人并不了解本土文化,他们对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淡漠疏远。人们不断地创造着设计,却没有设计的特色。如何在设计中表现本土文化成为现代设计师所要研究的重要理由。当代人们对国际工业化、一体化的文化开始厌倦,而对本土的、民族的文化产生兴趣。以陈家祠的木雕文物作品《践土会盟》《渔舟唱晚》《渔樵耕读等》等为载体,从探索再现文物作品艺术性再创作方面,研究文物作品的艺术模式以及如何加强文物作品的精神文化内涵的艺术表达手法,从而提高文物作品的美学表现力和经济效益。还可利用版画创作、电脑绘画、剪纸创作等艺术形式,从而生动、直观、创造性再现岭南传统文化艺术,将创意融入当代平面艺术设计中。
本文通过一系列的考察、参观、写生、设计资料收集等,让学生认识岭南建筑木雕的艺术性。

(一)根据陈氏书院建筑木雕中历史文献进行直观性图像设计

1.平面绘画造型形式探究,用绘画线条对木雕作品进行描绘、摹写和设计。

2.用焦点策略进行局部造型设计,用散点策略进行构图设计,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中。
3.人物表情和人物形体动作的平面设计、艺术氛围效果设计,并用草图和白描的绘画技法来表现。

(二)根据历史文献进行思维性立体造型设计

1.用造型定点法对木雕作品进行放大,既保留了历史造型特点,也增加了艺术感受。

2.用光色定调策略来进行美化设计,在单调无光色的视觉中传递色彩灿烂明媚,加强象征性色彩的设计,既保留了历史造型特点,也增加光色效果。
3.围绕陈氏书院建筑木雕作品,进行画面细节和整体的组合设计,既保留了传统刀刻特点,也增加艺术性创造效果;用版画套色等绘画成果来表现艺术的独特性。
教学中将建筑木雕平面化构图处理,将原来处于不同时空的物象平面处理,在画面传达一定的哲理观念。利用古建筑木雕构图材料的制约,在构图上依靠以线写意、以形造境等岭南传统文化特点,进行版画艺术再创作、电脑绘画、动画设计、剪纸创作和工艺品设计。构图的本土化、图式化、符号化的艺术与现代人返璞归真的诉求相吻合,文物的艺术再创造使每个学生对传统文化获得珍贵记忆。
此项目让学生了解到建筑木雕的岭南文化属性,了解建筑木雕与平面设计的关系,体验艺术设计与版画制作的乐趣,实现艺术与实用设计相结合,建构本土文化与平面设计的交流平台。从而热爱和传播岭南文化。
结语
广州陈氏书院建筑木雕的题材内容装饰形式与其时代背景有密切的联系。注重艺术与平面设计学习应用,创新艺术形式,在优化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建设中对艺术设计发挥了积极作用。建筑木雕和谐的艺术设计体现古代岭南人们对农耕生活的热爱和对历史与文化的礼赞,对学生全面理解并尊重岭南本土文化,以及爱国爱家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注:本文为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11B031400010)
参考文献:
[1]罗雨林.岭南建筑明珠——广州陈氏书院[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1996:51—241.
[2]路玉章.木工雕刻技术与传统雕刻图谱[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美术系
(责任编辑:曹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