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研讨地理标志保护制度文化保护意义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8931 浏览:34306
论文导读:淀。在茶叶类地理标志产品中,品牌和声誉的形成中有较大部分源自产品背后的传统文化特质,如传统的制茶工艺、传统茶文化和茶叶传播历史等。一方面,茶文化有必要依附于优质茶叶,以便更好地实践茶文化、宣传茶文化,需要对茶叶进行地理标志保护;另一方面,为了更好地维护茶叶类地理标志产品特点,也需要加强对茶文化的保护,两者相辅
摘要:本文以地理标志保护制度为切入点,分析地理标志保护制度的文化保护作用机制。并选取中国大陆地区和台湾地区的茶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制度的文化保护作用进行对比分析。其中着重考察海峡两岸在文化保护作用上的不同之处。研究发现两地虽然有相同的保护目的和思路,但在强调文化保护方式、提升文化保护成效、推动文化对外推广的方式等方面存在较大不同。由此倡议大陆地区借鉴台湾地区的特点,在挖掘休闲茶业的资源潜力、发挥文化研究的引领作用、拓展激励机制的作用空间,以及建设文化保护的信息支撑等方面强化完善。
关键词:地理标志 文化保护 茶产业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益性行业科研项目“地理标志产品产地识别技术与区域经济贡献评价策略研究”(编号:201210010-3)研究成果之一。
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是产自特定地区,具有一定质量、声誉或其他特征本质,并与当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有重要联系的产品。文化保护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核心属性之一,理应受到广泛关注。在众多地理标志产品中,知名茶品的质量和声誉特征,深受当地自然或者人文因素的浸润和影响;同时,其发展和受众的接受度也以茶文化为主要载体,因此,茶叶的地理标志特性对文化层面的连带影响尤其显著。
▲▲

一、地理标志保护制度的文化保护作用机制

(一)地理标志保护与文化保护具有一致性

地理标志保护强调对于产地特定地理空间环境的保护。特定地区的自然条件、历史积累等成为文化产生的理由和文化发展的载体,共享的特殊地域,成为地理标志保护和文化保护的一大联系,且这一特点在茶产业中显得更加突出。地理标志保护的产品所具有的独特生产工艺、产品质量、社会声誉等等,都带着浓厚的历史积淀。在茶叶类地理标志产品中,品牌和声誉的形成中有较大部分源自产品背后的传统文化特质,如传统的制茶工艺、传统茶文化和茶叶传播历史等。一方面,茶文化有必要依附于优质茶叶,以便更好地实践茶文化、宣传茶文化,需要对茶叶进行地理标志保护;另一方面,为了更好地维护茶叶类地理标志产品特点,也需要加强对茶文化的保护,两者相辅相成,使得文化保护在地理标志保护的同时得以实现。

(二)地理标志保护有效改善文化保护氛围

地理标志保护的一系列标准对产品生产的环境、工艺、数量、质量等都有较为严格的制约和规范,有效监督和约束产业开发行为。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和现实生活的需求,大多数生产者往往不能够有意识地按照保护古茶的要求合理采摘,也不按照古法的生产方式进行加工生产,而是以高产量换取高收入,这种简单粗放的种植加工方式,破坏了区域生态环境,动摇了产品地区优势,更不利于传统茶文化的保留和推广。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在保证产品的品质和区域生态环境的同时,能为传统工艺的存续提供经济诱因与制度保护,为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地理标志保护制度能够带来激励效应

以原产地命名带来的是产品高度的地域排他性。如果将地理标志保护广义上理解为一种知识产权的保护机制,则地理标志保护带来的是区域较为清晰明确的私有权益形式,能在市场力量下达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有效避开“公地悲剧”。地理标志保护制度可以激发区域相关利益主体对于区域产品文化保护更高的积极性,有效统一自身效益目标与社会效益目标,推动文化保护的执行。同时,可以使产地民众对本地区的文化产生强烈的自豪感和认同感,在文化观念上起到明显的提振作用,形成对传统文化继承发展的积极社会氛围。

(四)地理标志保护对文化保护产生集聚效应

地理标志保护有效集中劳动和资本等生产要素,并吸收外部资金和人才,增加所在区域经济实力以及就业机会,能够产生集聚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资源的大量集中又能够将原本散落各地、影响范围小的分支文化积聚到一处,由此增强了文化的影响力和生命力,由经济集聚带来的文化集聚,对文化的存续以传承能够起到良好的正向作用。
▲▲

二、大陆与台湾茶叶地理标志保护的对比

大陆和台湾在茶叶地理标志保护过程中存在不同,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化文化保护氛围的方式不同

大陆主要是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认证等资格认证,从制度上肯定文化存续的合理性和发展的必要性,为文化氛围的形成提供制度诱因,同时能够从正面引起消费者的关注和认可。但非物质文化遗产认证等资格认证仅相当于一个准入平台,获得认证之后具体如何维持认证并获得持续发展,强化对相关文化的保护力度,各地均尚未形成明确有效的机制。
台湾主要通过将茶文化的传承推广与休闲观光农业有机结合的方式,以观光旅游业发展为抓手强化相关文化保护。具体实施过程中,则是将游览观光与茶叶种植,茶文化展示推广,茶道普及,茶叶食品加工整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产销体系,以旅游景点为切入点,利用自身良好的自然条件吸引大量观光客,并在此过程中进行茶叶销售、茶文化展示,获取经济效益与文化效益,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强化相关文化保护。

(二)提升文化保护成效的方式不同

在大陆,政府主导通过制度制约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和环境,确保文化保护具备现实基础。出于对生产规模、生产效率等因素的考虑,在对传统工艺的保护上,大陆并没有将传统生产工艺作为主要生产方式纳入生产流程。
台湾地理标志保护因素在产品竞争力中并不占据主导地位,其制度设计更加注重私人权利,通常由相关权利人或者集体自行寻求保护,经由消费者的集体行动构成对实物产品与文化产品市场的监督,确保文化保护的品质和成效。通过普及电子化认证查询系统以及网上公示等方式,强化信息透明度,发挥消费者对茶产业发展的强大外部影响,为产业文化传承与保障建立重要基础。台湾各茶叶生产地设立茶艺协会来研究制茶古法与茶道技艺的传承,并将散布各县市的同类协会联合起来,构建覆盖全台的信息网络,营造出重视制茶古法与技艺的氛围,借由民间的力量推动古法的保留。这种文化氛围也在价值观上将利润与文化传承放在平等的地位上,使保护制茶古法被纳入生产流程的考量,为文化保护提供良好的物质支撑。

(三)推动文化对外推广的方式不同

大陆的地理标志产品,往往依托政府的力量向外推广。即使是西湖龙井等知名茶种,也往往由论文导读:
政府主导,通过依托当地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以旅游带动茶产业发展的方式向外推广。另外,随着国际市场日益增长,部分茶叶产品依托政府对外签订的贸易协议,实现打开国际市场的战略目标。
台湾以消费者需求作为市场导向,在产品包装方面迎合消费者的爱好与习惯,并引导出“全民品茶”的风潮,增强茶产业在各个年龄层次的影响力,开拓市场空间。同时,通过建立品牌,发展连锁企业,引导消费者购买动机的倾向性,再以程序化和标准化的服务促成购买行为,保证了经济效益,巩固了茶文化传承和推广的物质基础。
▲▲

三、台湾地区经验对于大陆的借鉴作用

(一)深度挖掘休闲茶业的资源潜力

休闲茶业在台湾茶商的运作下逐渐成为台湾休闲产业中的“新兴产业”。目前,台湾的观光休闲茶业主要是以自然生态资源集合茶叶产业文化,利用经营理念营销休闲茶业,将茶业从第一产业产业提升到与第三产业结合,并通过这种有效整合多种资源的模式,使得文化保护能够长期持续的进行。大陆有良好旅游资源的茶产地,可效仿台湾发展架构,推动形成适合当地的具体作用路径。

(二)充分发挥文化研究的引领作用

台湾本土茶文化源于闽粤工夫茶之好客随俗风尚,融入江南文人茶之风雅。20世纪70年代,台湾在传统茶文化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突破,引导、兴起“茶艺馆”的卖茶、饮茶模式,引导年轻人喝茶,并把喝茶、斗茶、品茶作为一种流行时尚,同时带动了民俗艺品、陶艺品、国乐及仿中国古典建筑之怀古风潮,拓展了茶器艺术的视野。台湾茶文化的研究积极引导了茶叶消费、刺激了茶叶生产。借鉴此,大陆应加强文化保护的成效,明确该文化的鲜明特性,以确定正确的保留方式和发展策略,形成联动效应,而不是把各产业作为独立个体来看待。

(三)积极拓展激励机制的作用空间

台湾的原产地产品发展和文化发展过程中,强调文化影响力的普及力度,注重全民参与。通过将茶叶产品与茶文化相结合的商业模式,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激励机制。在茶产品市场竞争镇中,相关利益者充分认识到文化带来的茶品竞争力,将茶产品利润和文化价值等量齐观,使得经济利益相关体在对利润的诉求中,更注重对文化的保护,发挥市场经济对个人行为的激励作用。借鉴于此,大陆应在政府主导推行文化保护的同时,加强拓展激励机制的作用空间,通过强化相关利益者的文化保护意识,发挥民众自觉参与文化保护的主动性。

(四)加快建设文化保护的信息支撑

在台湾,具有产销履历标签的茶叶,会将从生产开始的所有环节数据传入产销履历系统。消费者利用此系统可查找到产品的各种信息,有利于规范生产环节,使得原产地保护的产品真正被消费者信赖与接受。大陆应在推动地理标志保护的过程中着力建立茶叶的网络监督系统,将茶叶的产地、等级、采摘时间等信息电子化,使得消费者能够便利地了解其所购买茶叶的质量情况,利用消费者层面的监督来保证茶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质量。同时,由于茶叶的购买者同时也是观光旅游业的消费者,因此产生的连带效应也能给茶叶相关旅游业的发展和茶文化的传播创造良好的环境。
(责任编辑:张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