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谈《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839 浏览:15246
论文导读:堪称古代散文的神品。那么,这到底是怎样的一次夜游?有何动人之处?我们又能从中获得怎样的启迪?二.诵读:感受意脉(一)自由诵读PPT:1.看清字形,读准字音;注意容易读错或写错的字。2.读出节奏,并用“/”标出句中停顿。3.用“夜游之”(填一个字),分别概《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相关论文由{#GetFullDom
【教学目标】
1.概括段意,感受记叙、描写、抒情相结合的结构特点。2.研读课文,领悟作者的感慨、感悟和情怀,获得面对挫折的哲理启迪。

3.美读课文,读出作者的情感及变化,体会意脉的流转自如,内化文情。

【教学重点】
1.领悟作者的感慨、感悟和情怀,获得面对挫折的哲理启迪。

2.读出作者的情感及变化,体会意脉的流转自如,内化文情。

【教学难点】

1.领悟月景描写之妙,感受千古名句的魅力。

2.领悟作者的感悟、感慨和情怀。

【课前预习】

1.熟读课文,利用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2.结合注解,了解文意。

【教学过程】

一、温故:导入课文

1.学生背诵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然后说出蕴含哲理的句子。明确: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2.学生讲解。明确:人有悲欢离合,就像月亮有阴晴圆缺一样不可避开,这样的事,自古以来难以周全。
3.师:作者在思念亲人的痛苦离愁之中,仰望中秋月,顿悟人生理。千百年来,这一名句不知抚慰了多少寂寞的情怀、伤痛的灵魂!
PPT:苏轼,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由于他反对北宋宰相王安石“新法”,被调离出京。元丰二年,因御史李定、何正臣等说他写诗讽刺“新法”,而被捕入狱。这就是当年有名的“乌台诗案”。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有职而无权。
师:就在黄州,他写下了《记承天寺夜游》,这是一篇赏月感怀之作,全文仅84个字,却堪称古代散文的神品。那么,这到底是怎样的一次夜游?有何动人之处?我们又能从中获得怎样的启迪?

二、诵读:感受意脉

(一)自由诵读

PPT:

1.看清字形,读准字音;注意容易读错或写错的字。

2.读出节奏,并用“/”标出句中停顿。

3.用“夜游之 ”(填一个字),分别概《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相关论文由www.7ctime.com收集,如需论文.括每段大意,并指出运用的表达方式。

4.背诵课文,背出节奏

(二)课堂交流

情况预设:

1.说出容易读错或写错的字:

怀民亦未寝(qǐn) 藻(zǎo)荇(xìng) 交横(héng) 竹柏(bǎi)

2.学生个别朗读,要求读出节奏;师生共同评价、明确,师生齐读。

3.概括段落大意,指出表达方式:

第一段:夜游之因 记叙
第二段:夜游之景 描写
第三段:夜游之感 抒情

4.自由背诵,集体背诵,背出节奏。

三、研读:领悟文意

(一)自主研读

PPT:

1.“月色入户”应该是常见现象,作者为何就“欣然起行”?

2.如果把原文改为“庭下月光明亮,竹柏之影可见”,那么作者运用的巧妙笔法、描绘的美妙景象、蕴含的真切情感等,就会全部丢失。请先想象作者描写的景象,再通过比较发现原文的某种巧妙笔法,并说出妙在何处。

3.果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吗?作者这样说对抒发其感慨有何作用?

4.试由作者的感慨推想:“闲人”与世人可能会有些什么不同?

5.从本文看苏轼与贬谪中游小石潭的柳宗元,有着怎样不同的情怀?

(二)课堂交流

学生交流,教师适时引导,并结合研读解词译句。

1.析夜游之因:“月色入户”应该是常见现象,作者为何就“欣然起行”?

预设:主要由于作者的孤独寂寞。从课文看,“元丰六年”,暗示谪居黄州已经四年,时间之长。“十月十二日”,比月半早三天,月色入户当为入夜不久,“解衣欲睡”,可见闲无聊赖。“念无与乐者”,身边连一个相与散步的人都没有,足见门庭冷落,孤独寂寞。因而可能觉得月色入户,如访而至,分外亲切,而顿生赏月之情。
教师引导(一):但不是还有张怀民吗?张怀民也是贬到黄州的“闲人”,确实是苏轼的好友,能从文中感受到他的亲密友好吗?
预设:“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遂”,于是,就,显得毫无犹豫,想到的就是张怀民。“怀民”,直呼其名,亲切。“怀民亦未寝”,“亦未”,也没有,和自己一样,其中蕴含欣喜之情;“寝”,睡,卧,不仅没有睡,连“卧”都没有,如同心有灵犀。“相与”,相互一起;下文的“如我两人者”,都显得亲密。
教师引导

(二):然而,我们又能否从有关张怀民的文字中感受到作者的孤独寂寞呢?

预设:“念无与乐者”,也说明像张怀民这样的朋友毕竟太少。“遂”,还可见没有其它选择,可“与乐者”可能仅有张怀民;“寻”,很有意味,能不能找着并没有把握,可能平时往来也不太多;“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少”也从侧面表达了像张怀民这样的友人实在难得。

2.品夜游之景:

(1)理解句意,想象作者描写的景象。
预设:宁静的夜晚,月光泻满庭院,澄澈透明,竹柏疏影摇曳,亦真亦幻。
(2)交流原文的某种巧妙笔法,并说出妙处。
预设:①比喻,原文“积水空明”,“空明”,清澈透明,以清澈透明的积水比喻月光,使皎洁的月光有了令人想象的形象性。②衬托,原文以“藻荇”的影子衬“水”的清澈透明,再以“水”的清澈透明衬月色的皎洁,两层衬托,更加突出了月色澄澈。③动静,原文“积水空明”,为静景;“藻荇交横”,“交横”,斜横交错,给人以动态的联想,蕴含着竹柏的摇曳之美。④照应,原文“积水”的“积”,紧扣“庭下”,照应上文“步于中庭”,暗示了由中庭看庭下的立体感,更激发人想象月色泻满庭院的澄明景象。⑤悬念,原文比喻连用,似乎院中果真积满了清澈透明的水,而造成悬念,最后以“盖”,原来是,点出所谓“藻荇”,乃竹柏之影,给人恍然大悟之感,也暗示了作者的错觉顿醒,饱含着惊喜之情;这就为下文抒发感慨,做好了铺垫。

3.悟夜游之感:

(1)果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作者这样说对抒发其感慨有何作用?
预设:并非每夜都有明月,每处都有竹柏。作者这样说,强调了美的事《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相关论文由www.7ctime.com收集,如需论文.物,随时、随处都有,具有普遍性,这就反衬世上能从容流连光景的“闲人”太少,因而作者发出了深深的感慨。
(2)作者与贬谪中游小石潭的柳宗元,有着怎样不同的情怀?
预设:柳宗元赏景中感到的是“凄神寒骨,以其境过清,不可论文导读:意味深长。3.美读展示,集体背诵。师:课文摄取一个短暂生活片段,叙事、写景、抒情巧妙结合,情感变化自然;叙述暗示夜游的背景,交代赏景的缘由,赏景触发了抒情,抒情蕴含了赏景的所感所悟。五.拓展:提升感悟1.课内拓展师:如何面对挫折、失意,甚至不幸,同学们定会从文中有所感悟。假如现在让你劝慰因贬官永州
久居”,内心充满着难以排遣的抑郁、凄凉,而作者顿悟的是,美的事物,随时、随处都有,具有普遍性,而“闲人”恰可从容流连其中,享受美好的生活情趣。这样也就含蓄表达了不因贬官而失意、悲伤的豁达乐观、随缘自适的情怀。

四、美读:内化文情

(一)自主美读

PPT:
1.品读全文,深入品味关键词句中蕴含的情感,并用短线连接词语的形式,表示出作者的情感变化过程。
2.试通过适当的语气、语调和重音等,读出作者蕴含在文中的情感,并体现出作者的情感变化。

(二)课堂交流

1.品味关键词句中蕴含的情感,并读出情感,学生互评,教师引导。

预设:
(1)“夜,解衣欲睡”,蕴含了寂寞、孤独之情。诵读语调平缓,略有低沉。
(2)“月色入户,便欣然起行”,“欣然”,高兴。诵读声调上扬,读出轻快、欣喜之情。
(3)“怀民亦未寝”,“亦未”,蕴含欣喜之情,因为怀民似乎与自己心有灵犀。诵读时也要显得轻松明快,“亦”语气适度下沉、延长,“未”,由下沉而适度上扬。
(4)“盖竹柏影也”,“盖”,“原来是”,蕴含了恍然大悟的惊喜之情。诵读语气深长,显出惊叹之情。
“也”,表判断,兼有欣喜、兴奋意味。诵读语气延长,先沉而后扬,显出兴奋之感。
(5)“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蕴含感慨之情,诵读时突出两个“何”字的反问语气,强化肯定的语意;“但”,“者耳”加重音,适当延长语气;“者”,语气下沉,“耳”,由下沉而适度上扬,读出强烈而肯定的感慨语气。

2.作者情感变化与美读体现:

预设:
(1)作者的情感变化:寂寞——欣喜——惊喜——感慨。
(2)美读体现:把握住每段的关键词句,第一段交代时间句宜平缓,“解衣欲睡”、“念无与乐者”,宜低缓,“欣然起行”、“怀民亦未寝”包含的欣喜之情,宜轻快;第二段一、二句读出宁静、沉浸之感,最后一句读出惊喜、兴奋之情,读出;第三段主要读出感慨的意味深长。

3.美读展示,集体背诵。

师:课文摄取一个短暂生活片段,叙事、写景、抒情巧妙结合,情感变化自然;叙述暗示夜游的背景,交代赏景的缘由,赏景触发了抒情,抒情蕴含了赏景的所感所悟。

五、拓展:提升感悟

1.课内拓展

师:如何面对挫折、失意,甚至不幸,同学们定会从文中有所感悟。假如现在让你劝慰因贬官永州而抑郁凄凉的柳宗元,你会怎么说?
预设:柳宗元先生,您好!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宦海浮沉乃为官者常态;而生活总还有许多的美好,等着我们用豁达的心灵去感受。况且,争名于朝,争利于市,定会疲惫不堪,而不幸错过许多美好的生活。所以,请您还是看开一些,乐观一些。

2.课外延伸

师:倡议课外阅读苏辙的《黄州快哉亭记》,并通过网络等途径查阅相关资料,试着与本文比较思想情怀的异同。
徐德湖,语文教师,现居江苏昆山;宋满华,语文教师,现居江苏靖江。责任编校:舒 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