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论儒家文化对干部内在修为启迪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3341 浏览:56927
论文导读:
【摘 要】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我们每一个人,特别是从政人员,只有注重自我修养,践行好"三纲八目",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才能治理好国家。关于干部内在修为,儒家文化给了我们诸多重要的启迪。
【关键词】儒家文化;"内圣外王";"三纲八目";"慎独";干部内在修为;启迪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全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上下五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有浩如烟海的典籍与厚重的历史积淀。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是儒、释、道三家融合,在这其中,自汉代以来,历来居于正统地位的首推儒家文化。之所以这么讲,是因为儒家文化不仅影响了中国几千年,而且还广泛地影响着整个世界。
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就对孔子推崇备至。1772年,在英国出版的《世界历史名人录》中,孔子名列榜首。1844年,美国著名学者爱默生称"孔子是中华教育的中心,是哲学上的华盛顿"。1988年,诺贝尔奖得主齐聚巴黎,在《巴黎宣言》中写道:"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存活下去,必须回头254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目前在全球已开办的360多个孔子学院和500多个孔子课堂,是又一个最有力的明证。
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核心内容,经过历代统治者的推崇,以及孔子后学的发展和传承,早已内化于中国文化的深层观念中,可以说,对中国文化、政治以及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思想内涵丰富,它不仅崇尚道德,同时还关注和研究如何治理国家。因此我们谈从政道德,论干部内在修为,就可以也应当从儒家文化中去吸取精华及养分。以儒家的"内圣外王"为例,这一思想就体现了道德与政治的有机统一。"内圣"指修身养德,要求做一个有德性的人;"外王"指齐家、治国、平天下,只有做到"内圣"才能开出"外王"。"内圣外王"的统一可以说是儒家思想追求的最高境界。
在孔子时代,并没有明确提出"内圣外王"这一概念,这个概念是由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庄子所提出的,但因为其思想内涵与儒家思想有相通之处,儒家就吸纳了这一术语,并且丰富发展为一种重要的政治学说。
"内圣外王"中这一理论,可以说是无不谈道德,也无不谈政治。儒家认为政治只有以道德为指导,才有正确的方向;道德只有落实到政治当中,才能产生普遍的影响."内圣外王"作为一种人格理想和政治理想,他强调的是在既定的社会体制下的自我修行,换句话说,就是要不断完善自己的精神境界。那么如何才能达到"内圣外王"的境界呢?在儒家看来,《大学》中所讲的"三纲八目"是实现"内圣外王"的指导思想和重要途径。
《大学》提出了"三纲领"和"八条目",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理论强调的是治理国家和个人道德修养的内在联系。《大学》在开篇就提出了"三纲",即"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所谓"明明德",就是发扬光大人所固有的、天赋的光明道德;所谓"在亲民",是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所谓"止于至善",就是要达到儒家道德的至善境界。这就是三纲,它既是《大学》的纲领,也是儒学"垂世立教"的目标之所在。
儒家文化对干部内在修为的启迪由优秀论文网站www.7ctime.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由"三纲"又开出"八目","八目"既是实现"三纲"的具体步骤,同时也是实现"内圣外王"的重要途径。具体而言,"八目"就是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以及修身被视为"内圣之业",而齐家、治国、平天下则被是"外王之业"。在这里我主要谈谈有关"内圣"的三个方面内容。
第一,格物致知。在朱熹看来,格物致知就是"穷究事物道理,致使知性通达至极。"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从而总结为理性知识。"格物致知给我们的启迪在于:我们的干部在日常工作中要践行格物致知,就必须在做决策之前,深入基层,到群众中去,多做调研,学会从群众的角度去深思和看待理由,充分了解群众的实际需求,查找出我们工作中存在的理由和疏漏,以理由为导向,才能更好地提高工作针对性,从而更加有效地为群众服务。
第二,诚意正心。关于诚意正心,《大学》中写到:"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意思是有真诚的心意才能端正心思。放在我们当下的语境,也就是要求我们的干部要有责任心和担当,要设身处地地为群众着想。
第三,修身。在"八目"中,处于中心环节的是修身,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格物、致知是修身的外部途径,诚意、正心是修身的内在前提,齐家、治国、平天下则是修身的更高层次的自我实现,因此,修身是"八目"的中心环节。对于"修身"的理解,我们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看,一是修德,二是修智,儒家认为德才兼备才是修身的理想结果。在这里,修德又是修身的首要任务。修德是指修身养性,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儒家从孔子开始,就十分重视修身。
那么究竟如何修身呢?儒家学说中的"仁、义、礼、智、信"等思想都与"修身"息息相关。而在《大学》中,关于修身,提到一个重要概念,就是"慎独"。所谓"慎独",是指人们在独处中依然能够保持谨慎不苟的一种内在修为境界。也即是在没有人监督、独自行为的情况下,凭着高度的自觉,严格按照道德规范去作为。这就是儒家所倡导的进行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策略。
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意思是天下的基础是国,国的基础是家,家的基础则是个人。"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我们每一个人,特别是从政人员,只有注重自我修养,践行好"三纲八目",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才能治理好国家。我认为,尤其在当下,我们应当继承和发扬这些宝贵的思想文化,把传统文化中的修身思想与从政人员的道德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从政人员的思想道德修养,从而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人"的基础!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jwhlw/lw10876.html上一论文:探讨地方传统村落规划的文化传习与特色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