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论湘剧与湖湘文化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9927 浏览:92214
论文导读:成,这四种声腔的形成过程突出体现了兼容并蓄、通变求新的湖湘文化优秀精神传统。湘剧的高腔起源于江西弋阳腔。明朝初年,江西弋阳腔传入湖南,“错用乡语”,与本土语言和民乐结合而地方化,演变发展成具有湖湘地方特色的高腔,并成为湘剧的主要声腔,并运用这一声腔将北杂剧和南戏改调歌之,丰富自己的演出剧目,如元代关汉卿的
[摘 要]湖湘文化孕育了湘剧,湘剧又体现了湖湘文化的精髓,是湖湘文化的传承者与发扬者;当代湘剧需要紧追文化湘军的步伐,加大改革力度,湘剧的复兴需要坚韧不拔、敢于创新的湖湘精神。
[关键词]湘剧 湖湘文化
湖湘文化源远流长,上承屈原,至明末清初大思想家王夫之承接发展,到近代达到极盛,培育了大批人才,清代有曾国藩、左宗棠、魏源等著名军事家和思想家,革命时期有谭嗣同、黄兴、蔡锷等革命家,现代有、刘少奇、任弼时、彭德怀、贺龙、罗荣桓等政治家军事家和李达、杨昌济、徐特立、谢觉哉等哲学家和教育家。正因为如此,湖湘文化得到世人的广泛瞩目与确认,并已成为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①。
我国的戏曲艺术具有辉煌灿烂的历史,融演、唱、舞为一体,以唱、念、做、打等综合性表演手段为基础形式,在世界戏剧史上独树一帜,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湘剧是以长沙、湘潭为中心,不断向四周辐射,包括高、低、昆、乱多种声腔组合的地方大剧种,素有湖南“省剧”之称②。毋庸置疑,湘剧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湘剧的地域文化特征的本质是什么?当前湘剧是否适应湖湘文化的发展潮流?在国家振兴文化产业的背景下,湘剧何去何从?这些理由都是值得我们探讨的。

一、湖湘文化孕育了湘剧,湘剧又体现了湖湘文化的精髓

首先,湖湘文化博采众家的开放精神与敢为天下先的独立奋斗与创新精神孕育了湘剧。一个剧种的形成,声腔是其主要标志,湘剧由高、低、昆、乱四种声腔组成,这四种声腔的形成过程突出体现了兼容并蓄、通变求新的湖湘文化优秀精神传统。
湘剧的高腔起源于江西弋阳腔。明朝初年,江西弋阳腔传入湖南,“错用乡语”,与本土语言和民乐结合而地方化,演变发展成具有湖湘地方特色的高腔,并成为湘剧的主要声腔,并运用这一声腔将北杂剧和南戏改调歌之,丰富自己的演出剧目,如元代关汉卿的杂剧《单刀会》在湘剧中有同名的高腔剧本,高腔本与杂剧一脉相承,同时又对原有剧本进行了改善③。湘剧的低牌子一般认为是宋元以来南曲的遗音。而昆腔更是直接借鉴了昆曲。乱弹,又称弹腔,其形成过程则同时借鉴了徽调(南路)和汉剧的西皮(北路),徽调由安徽传入,而西皮出自陕西梆子。目前湘剧中还存在一道中国戏曲史上难得一见的奇观:在同一剧种中的同一剧目,可以同时存在用三种不同声腔来演唱的演出本及其相应的演出样式,《铁冠图》可以用昆腔、高腔、弹腔三种声腔来进行演出③。从起源看,可以说是湖湘文化孕育了湘剧。
从另一方面来说,湘剧又体现了湖湘文化的精髓。湘剧之所以在数百年间广泛流传于湖湘大地,并深受人民群众喜爱,其理由无疑是其表达了本土情感、体现了本土精神。湘剧“其事多忠、孝、节义,足以动人;其词直质,虽妇孺亦能解;其音慷慨,血气为之动荡”②。可以说,湘剧以艺术的形式,对湘人刚正质直、注重气节、勇于任事的性格形成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在当代,湘剧仍是湖湘文化的传承者与发扬者

建国以后,湘剧迎来了鼎盛时期,一度成为湖湘文化的名片。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上,展演《琵琶上路》、《打猎回书》等高腔戏,徐绍清、彭俐侬、陈剑霞、王福梅等湘剧名家声情并茂的演唱,精湛的表演,一时誉满中华;而后《拜月记》、《生死牌》先后登上了银幕,成为湘剧的“双壁”;1965年湖南省湘剧院大型现代戏《山花颂》轰动广州;1974年《园丁之歌》唱红全国;湘剧人创造了上世纪中后期湘剧艺术的黄金时代。
历经十年动乱的破坏,社会转型、新技术革命的冲击,湘剧观众流失,人才流失,岌岌可危,但湘剧人仍在不屈不饶地坚守着这份清贫而高尚的事业,为湖湘文化的传承发展默默地做着贡献。2003年湖南省湘剧院推出的新编高腔戏《谭嗣同》夺得省首届(2003年)艺术节金奖,并深受观众喜爱; 2008年推出新编高腔戏《李贞回乡》被誉为湘剧舞台的时代创新之作,获2008-2009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奖;歌我湘人,颂我湘魂,这是湘剧对湖湘文化最直接的传承与发扬。

三、在文化产业化过程中,湘剧需要紧追文化湘军的步伐,加大改革发展力度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2009年7月2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通过《文化产业振兴规划》。2006年湖南省率先提出“文化强省”发展战略,2009年11月湖南召开文化强省建设工作会议,先后形成了《湖南文化强省战略实施纲要》、《湖南省文化产业振兴实施规划》、《关于加快推进试点地区文化体制改革工作的若干意见》等重要文件。从上至下的重视,使文化产业在湖湘湘剧与湖湘文化相关论文由www.7ctime.com收集,如需论文.大地迅速发展。凭着敢为人先的精神,电视湘军、出版湘军、动漫湘军、演艺湘军享誉全国,为湖南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文化产业已成为湖南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面对文化产业良好的发展势头,湘剧人却沉默了,湘剧已经被文化湘军抛到了后头,湘剧院团正陷于存活的困境中。众多湘籍文化名人对湘剧的日渐衰落忧心如焚,以致发出“湘剧凭谁挽式微”的慨叹④。这样的局面不是湘剧人所希望的,而局面的转变迫切需要湘剧人紧追文化湘军的步伐,通过大力的改革求存活求发展。

四、湘剧的复兴有赖于发扬湖湘文化的精神

湖湘文化中优秀的人文精神主要有:以天下为己任、与民族和人民共忧患的爱国主义思想;困知勉行、经世致用、求实务实、不尚空谈的实践理性精神;追求真理和理想,“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献身精神和坚韧不拔的“骡子”性格;革放鼎新的历史观、社会观,上下求索、敢为天下先的创造精神等等⑤。
首先,湘剧的复兴需要全体湘剧人的事业心与责任感。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又有人说:要摧毁一个人,最有效的办法是从人格上摧毁他;要摧毁一个国家,最彻底的办法就是从文化上摧毁它。湘剧人要从爱国爱家的高度,从保护湖湘文化的高度树立自己崇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其次,湘剧的复兴需要几代人的艰苦努力。湘剧人更要发扬为湘剧艺术献身的精神和坚论文导读:
忍不拔的“骡子”性格。
最重要的,湘剧的复兴需要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戏曲的衰落是社会变革的结果,只有勇于创新才能走出困境。湘剧人在这方面已经做了较多的探索。本着贴近现代生活,以引起人们共鸣的思想,省湘剧院联合省禁毒委创作了现代湘剧《红舞吧》,该剧从剧本入手靠近年轻人接受的形式,舞台上采用现代的角色扮演、灯光舞美,并加入了现代的歌舞元素,让各个年龄阶层的观众都易于接受,《红舞吧》在全省巡演了400多场,得到了观众的喜爱,获得了较大的成功。但是这些创新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更加活跃的思维:能否利用商业炒作提高湘剧的知名度?依照湘剧的高额演出成本和高雅的艺术形式,能否把湘剧包装成奢侈品进行营销?能否让湘剧走进中小学课堂,作为湖湘人文教育的组成部分?能否让湘剧与动漫等现代艺术结合,从而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这些都需要湘剧人本着敢为天下先的创造精神去探索。
最后,湘剧人应该树立足够的信心,克服眼前的困难,为湘剧的复兴努力工作。通过湘剧人的努力,湘剧迎来了一些利好的消息。2008年,湘剧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湘剧的保护理由得到了关注。2008年教育部选择北京、天津、浙江等10个省(市)开展音乐课教京剧的试点工作,将京剧带入了中小学课堂,相信不久的将来,湘剧也将进入湖南的中小学校,并培养出一批批湘剧的传承者和鉴赏者。
注释:
①谢涛.20世纪90年代以来湖湘文化研究综述[J].益阳师专学报, 2002,23(5):62-66.
②范正明.湘剧形成简述[J].艺海,2007,(1):48-51.
③邹世毅.湖湘文化对昆曲艺术的影响[J].艺海,2007,(6):36-38.
④金式.湘剧凭谁挽式微——复兴湘剧传统剧目之四难[J].艺海,2008,(5):26-28.
⑤胡光凡.文艺“湘军”和湖湘文化[J].理论与创作,2001,(1):15-18.
责任编辑:杨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