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谈传承文化,还原古籍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602 浏览:20638
论文导读:
作为内容出版与信息技术结合的新型出版模式,古籍数字出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古代文献进行整理、研究与保护,并以电子数据的方式传播与使用,为人类文明成果的集结与分析研究提供了更新颖的视角、更广阔的领域和更丰富的可能。
中华古籍是中华文化延续和传承的重要载体。从古迄今,对先贤存留下来的文献进行整理与研究便是后人绵延不绝的一项基本工作。这对于保护中华民族赖以存活发展的文化根基,对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作用。

一、数字出版技术给古籍出版带来新的契机

古籍不仅是珍贵的历史文献,它还是文物,是不能再生的资源。由于年代久远,古籍纸张极易风化粉碎、残破、变形、霉变,当前为保护好古籍只好限制了古籍的使用。时至今日,利用现代科技对古籍进行数字化保护与利用,已经迫在眉睫。
我国古籍的数字化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历经近30年的发展,已完成了以下三个方面的转变:数字内容由单一的书目学术机构数据向全文数据、图像数据和图文数据相结合的转变;载体形式由单机版向光盘版、网络版的转变;系统功能由检索工具向知识工具、研究工具的转变[1]。由此可见,数字出版技术的不断进步,促使古籍数字出版物的数字化程度越来越高,形式呈现多样化特点,系统的功能逐步完善,其学术研究和文化建设的价值越来越明显。例如,《四库全书》《二十五史》等大型的古籍数据库除了能进行多途径的全文检索,一般都配有各种知识辅助工具,如联机古汉语字典、年号与公元纪年对照表,字数、字频、词频的统计信息,参考数据的汇集,不同版本比勘校对的接口、异体字的汇聚显示、在线标点断句等功能,这些知识工具极大地改善了古籍研究的条件,提高了古籍整理的效率和精确度,同时也开阔了古籍整理工作者的眼界,有利于古籍研究领域新研究策略和研究成果的运用[2]。
作为内容出版与信息技术结合的新型出版模式,古籍数字出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古代文献进行整理、研究与保护,并以电子数据的方式传播与使用,为人类文明成果的集结与分析研究提供了更新颖的视角、更广阔的领域和更丰富的可能。

二、“天一阁藏古籍珍本数字出版工程”的立项背景

“天一阁藏古籍珍本数字出版工程”立足新型的出版模式,依托天一阁丰富而独特的古籍资源,邀请古籍专家参与项目运作,通过数字技术,实现优秀典藏的数字出版与优秀文化的数字化传播。
宁波历来是中华藏书文化的重地,历代著名的藏书楼有80余座,历经440余年的天一阁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私人藏书楼。天一阁馆内现藏各类古籍30多万卷,其中善本8万余卷,绝大部分是明代的刻本和钞本,其中不少已是海内孤本,尤以明代地方志、科举录、政书等最为珍贵。天一阁所藏丰富而独特的古籍,一直是中外学者青睐有加的学术资源。这些资源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很高的文化价值,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财富。“天一阁藏古籍珍本数字出版工程”项目由宁波出版社主持,与天一阁博物馆合作完成。宁波出版社与天一阁博物馆有着长期而密切的联系,曾合作出版了《天一阁藏明代科举录选刊》《天一阁藏明代地方志补刊》《宋元四明六志》《天一阁集》《天一阁珍藏系列》等多部的古籍丛书,积累了一定的古籍出版经验。

三、“天一阁藏古籍珍本数字出版工程”的整体架构与实施路径

“天一阁藏古籍珍本数字出版工程”项目的设计目的是通过数字技术将天一阁藏古籍珍本转换成图片和文本数据,并通过主题词编辑技术建设一个古籍资源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天一阁藏古籍珍本数字资源平台”(网站)将提供网络浏览、智能检索、分析处理、研究支持、互动交流,并可进行包括纸质、光盘、电子等多种介质的出版,从而达到数字出版技术对古籍的保护和综合开发利用。

1.整体架构

根据系统的运作方式以及人员工作场所等要求,整个项目分为三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第一,数据采集系统。主要负责完成古籍的数字化转换,并做好编目归类,同时将图像、文本存储至相应的目录结构内,在此基础上可对古籍进行分类和普通查询检索等管理功能。第二,数据加工系统。负责处理从数据采集系统接收到的图像数据和文本数据,经过主题词编辑等人工分析、专家审核、录入校对等处理流程,生成一个包含图像数据、文本数据、主题词数据等有关联的规范化、标准化的古籍资源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实现智能检索、分析处理等功能。第三,数据发布与展示系统。主要负责对数据加工系统产生的格式文档或原件图像进行信息补充和发布,供国内外用户或互联网用户查询、阅览;同时能为纸质图书、光盘、电子书等多种介质的出版输入有关格式的原始资料。

2.实施路径与阶段性任务

综合项目的各种实际需求,确定了如下项目实施路径,并确立了阶段性任务。第一阶段:介质转换。分阶段、分批次对古籍进行全文扫描或数码拍照,将其转换成数字图像形式。同时,对古籍进行全文本计算机录入。数字化转换目标包括文本转换成数字图像和可编辑的全文本信息。在保护古籍不受物理损坏的前提下,采取扫描和数码拍照两种方式相结合进行照片录入工作。全文本的计算机录入采用OCR扫描识别和手工键盘输入两种方式。为解决OCR扫描输入对古籍文本的识别率低,键盘录入速度慢、字库少、对冷僻字的输入需要专门的输入法等理由,故此,采用北大方正的超大字库,该种字库包含了中国大部分的繁体汉字,基本可以满足字库需求。同时采用北大方正的新典码输入法,以适应冷僻字的输入。第二阶段:主题词编辑。在介质转换的同时,对图片文件和录入文件进行多层次的校对勘误。在此项工作的基础上,安排专人对转换后的古籍进行主题词提炼、编辑,建立对应的主题词数据库,通过专家审稿和核定后,纳入“天一阁藏古籍珍本数据库”相关系统,为后续应用所需的数据库建设服务。第三阶段:数据库建设和相应软件的研发。由于天一阁古籍珍本数量庞大,所以数据库的建设过程也是分阶段、分批次进行的。在数据库建设的过程中,逐步进行相关应用软件的开发,包括智能检索系统、统计和分析系统、网络运转数据库支持系统、研究支持系统、学术互动与交流系统、后台管理系统等模块。第四阶段:拓展应用。结合天一阁珍本、善本多,需注意论文导读:
版权保护的特点,古籍数字化后建设的平台应用包括:基于因特网数据发布的Web浏览。Web应用提供高精度古籍数字图像和全文检索内容,供读者查阅,提供免费浏览和付费下载两种方式,并采用DRM技术实现数字版权管理;提供一套逐步完善的智能化数据库检索应用,并可根据不同权限给予学术研究互动功能,研究互动的内容亦可纳入数据库,使数据库资源不断更新,为建设新的研究社区打下基础;制作成多种介质产品进行出版发行。出版产品的内容包括已数字化的原始文本,也可包含在研究互动中产生的新的学术信息。第五阶段:社区建设。研究社区基于原始数据库之上,并将形成新的学术交流社区,对原始数据的研究探讨、互动交流也将形成新的学术资源,这是Web3.0技术和古籍研究群体的一次对接,也是新的信息技术对出版资源的进一步探索。第六阶段:系统对接。在实现自身原定功能之外,将进一步考虑与其他古籍数字化工程及公共文化服务相关网络的对接,如与公益性数字图书馆、其他古籍数据库的共享使用等,以建成开放式的网络结构和可扩充的存储体系。

四、搭建古籍数字出版平台——“天一阁藏古籍珍本数字出版工程”的预期成果

“天一阁藏古籍珍本数字出版工程”将产生两个方面的影响。第一,预期社会效益。“天一阁藏古籍珍本数字出版工程”引进新的数字出版技术,实现珍稀古籍的数字转换、多界面阅读、智能检索、研究支持、多介质出版等,是出版企业转型升级、寻求新的出版生产方式的努力探索;对天一阁所藏珍稀古籍进行全新而深入的数字出版,不仅解决了古籍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之间的矛盾,还将给学术界带来丰富的研究资料,从而推动其开展深入研究。该项目建设的古籍数字出版平台,通过网络与数字技术实现古籍研究的交流,并与国家其他大型文化数据库保持良性对接,从而实现古籍数字出版成果的共享,进一步推动出版成果为公共文化服务。第二,预期经济效益。“天一阁藏古籍珍本数字出版工程”顺利实施后,可将3万册古籍珍本全部实现数字化存储、智能化检索和研究学习功能。其产品盈利途径传承文化,还原古籍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7ctime.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包括:销售用于和馈赠的纸质高仿珍本图书;面向国内外图书馆系统和广大读者销售电子书;网络付费下载;有偿提供数据库检索服务;数据库销售。从2014年开始,陆续有各类产品面世。随着项目平台的不断完善和对相关产品的进一步推广,预期的经济效益将会出现逐年递增的良性局面。
(作者单位:宁波出版社)
参考文献
[1] 李明杰,俞优优.中文古籍数字化的主体构成及协作机制初探[J] . 图书与情报,2010(1):34-44.
[2] 杨牧之.关于古籍整理与出版的几点倡议[J]. 编辑之友,2010(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