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究推动中国物流业发展财政政策

最后更新时间:2023-12-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8735 浏览:33984
论文导读:
摘 要:物流业对经济发展有着基础性的制约作用。但是由于设施落后、人才紧缺等理由,我国物流业的发展不尽如人意,而财政所发挥的支持作用也十分有限,无论是在投入规模、投入结构还是支持方式、缩小城乡差异等方面,都无法满足物流业发展的需要。因此,从财政支持角度考虑,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丰富财政支持物流业发展的手段、加大对农村物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等是当前支持物流业发展的财政政策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财政政策;第三方物流;政府采购;财政贴息
1673-291X(2014)29-0050-03

一、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目前状况

物流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物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日益突出。近年来,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带来物流业的高速增长。2013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197.8万亿元,按可比计算,同比增长9.5%,增幅比上年回落0.3个百分点。2013年,社会物流总费用10.2万亿元,同比增长9.3%,增幅比上年回落2.1个百分点。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8.0%,与上年基本持平。而发达国家的水平是在10%左右,所以,目前我国物流业的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停留在粗放式经营的层面,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潜力相当大。2013年,全国物流业增加值3.9万亿元,按可比计算,同比增长8.5%,增幅比上年回落0.7个百分点。物流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6.8%,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4.8%。与之相对应,国民经济发展对物流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近年GDP总量与物流总额相比的物流需求系数已经超过3,这一系数明显高于“八五”期间的平均1.6。

二、我国物流业发展存在的理由

我国物流业发展整体水平较低,在规模和质量上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理由:

(一)物流硬件设施“瓶颈”制约严重

虽然国内物流硬件设施不断改善,但其利用效率并不理想,无法满足社会的物流需求,对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瓶颈制约作用依然严重。截至201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10.3万公里,其中,高铁运营里程达到11 028多公里,居世界第一位。但按人口计算的中国路网密度接近0.7公里/万人,按国土面积计算的中国路网密度约为95公里/万平方公里,这一指标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甚至还达不到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水平。这导致了铁路运输密度极大,我国铁道以世界铁道6%的营业里程完成了世界铁道25%的运输量,铁路设施不堪重负,与中国现在的经济地位极不相称。铁路运输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就只能通过公路、水路、航空等方式来解决,一方面增加了物流费用,另一方面造成了库存增加和产品积压等理由,阻碍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二)地方保护和行业垄断阻碍了物流业的发展

现代物流发展要求打破传统的地方保护和行业垄断的限制,需要统一的协调管理机制,建立开放、竞争有序的统一市场。但我国物流管理现行的体制是,原本属于一个系统的物流业管理权被划分至交通、税务、海关、邮政等多个部门,每个部门又各自为政,协调困难,难以有效合作,物流整合难度大,各类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也缺乏协调、重复建设现象严重。另外,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我国地方保护主义极其严重,阻碍了全国统一的物流市场的形成。而这又造成我国物流资源分散、效率低下。

(三)第三方物流需求不足,供给能力有限

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物流业发达程度的重要方面。由于第三方物流的高度专业化,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物流成本。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在整个物流市场的比重只有22%,远低于欧洲的76%、美国的58%、日本的80%,同时欧洲有24%、美国有33%的非第三方物流服务用户已积极考虑使用第三方物流。但我国物流市场仍以工贸、企业自营为主,企业拥有物流设施、自营物流的比例很大。大部分物流企业服务功能少,供给能力有限,只能承担运输、装卸或仓储,像报关、存货管理、分销、包装、流通加工、信息服务等增值服务则力不能及。

(四)物流专业人才紧缺

物流专业人才对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的重要性是无庸质疑的。但在我国,在物流方面的人才教育极其落后。一方面表现在企业层面的投入微乎其微,目前企业开展物流培训的主要方式仍然是短期培训,很少有系统的教育;另一方面,政府对这种具有很大正外部效应的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投入有限,主要反映在,从事物流研究的大学和专业研究机构还相当少,我国仅有少数的高等院校开设了物流专业,物流相关的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刚刚开始起步,物流职业教育更加贫乏。

三、推动我国物流业发展的财政政策

(一)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水平仍然偏低,因此财政支出应适当向物流业倾斜并引导其他社会资本投向物流业。由于公益性物流基础设施、公共信息平台、物流技术、物流专业人才都具有较强的公共产品性质和外部经济性,财政扶持过程中应优先考虑利用财政投资来纠正这些领域的市场失灵。

1.进一步完善公益性物流基础设施

铁路、公路、港口、码头、公共仓库等大型公益性物流基础设施属于公共产品,政府应对全国范围内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合理布局和整体优化,努力提高设施的质量和利用率。政府在加大对公益性物流基础设施投入的同时,应对经营性物流设施(配送中心、物流园区等)适当参与初期投资,以租赁、承包、参股、分期付款等形式参与其建设,扩大企业投融资渠道,鼓励企业进行后期建设运营,以防止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过度依赖财政投资,而产生挤出效应。

2.加强对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财政投入力度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具有准公共产品的性质,在提供物流公共信息服务、监管市场主体、改善物流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理由、规范物流市场运转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财政政策应予以充分的支持。具体的扶持政策可以是:可在平台建设初期财政以参股的形式投入部分启动资金或对项目进行财政贴息,从而吸引各类民间投资;通过政府采购购买平台运营商的服务,与之签订采购合同,明确采购内容,服务期末经考核,绩效优良的运营商可获得政府对平台运营费用的财政扶持及税费减免,考核不合格者则得不到扶持。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lswllw/lw45876.html上一论文:试谈基于价值的物流系统决策下的主要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