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有关于语文教学中学生理由意识培养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113 浏览:15355
论文导读:原文出自:中报教育网论文中心 www.zbjy.cn
新课程注重学生探索意识的培养,而探索过程就是学生自己提出理由、分析理由、解决理由的过程。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经常主动地提出理由,就能激发学生对理由保持一种敏感性和好奇心,就能通过批判性思维,对提出的理由发表见解,讨论交流,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变成主动探讨的过程,并在探索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发展创新能力。因此课堂教学重要的是保护和培养学生的理由意识,让学生想问、会问。

一、 让学生“想问、想答”

(一) 激发学习兴趣。心理学认为,内在的动机是很重要的,而内在动机的中心是兴趣。如果教师提出的理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学生就有了学习的原动力。因此,教师必须从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步步深入地提出引人入胜、富有趣味性、启发性的理由,用科学的、艺术的、生动的语言吸引学生积极深思、作答。如在教《最佳路径》一文时,我先让学生提问:什么是最佳路径?格罗培斯为什么用“撒下草种提前开放”的方式设计路径?由于这些理由是学生自己提出的,特别想知道答案,所以就有了探索的,也明确了自主学习的目标。此时教师再适当加以引导,学生自主交流探讨,寻出答案也就是轻而易举的事了。
另外,教师在提问时要把未知因素混杂于熟知的因素中,这一混合必将更加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积极深思理由,使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比如,在教学《三打白骨精》一文时,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同学们,你们知道孙悟空是一位怎样的人物吗?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大家对孙悟空真可谓是了如指掌,深思和回答理由的积极性就可想而知了。
(二) 精心设计理由情境。课堂是学生接受知识、提高能力、增强素质的主要阵地。课堂上,教师要经常地诱导和启发学生改造、重组和重新解释他们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并且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问,不断发现尚未解决的理由。如教学《“你们想错了”》一文,导题时我让学生观察课题有什么特别之处?为什么?“你们”是谁?谁错了?等理由,以激发学生的理由意识,挖掘理由的深度,提出解决理由的独特见解。
(三) 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探索和创新的源头。因此,在教学中要花大力气引导学生寻疑、质疑、释疑,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如教学《春蚕》一文,可安排时间让学生质疑。有的学生提出了“题目是《春蚕》,按道理就是写春蚕,可为什么写的却是‘我’的母亲?”学生提出这种理由,这是他们勇于探索的思维火花在闪亮,于是我马上给提问的学生予以充分的肯定,赞扬他的钻研精神,由此点燃全班学生创造思维的火焰。

二、 让学生“会问、会答”

(一) 授之以渔。爱因斯坦说过,提出理由比解决理由还重要。一个明确具体的理由,能为学生的思维之舟指明航向。因此,教师要注意教给学生提问的策略,鼓励学生自我提问。在理由解决过程的不同阶段,所提出的理由具有不同的特征。一般来说,在初读课文阶段,学生提出的理由较为浅显,如蜻蜓点水;到了精读阶段,他们的理由则触及本质了,入木三分。另外,提出理由之后,学生都有一种急于知道理由答案的心理。对此,教师要采用“欲擒故纵”的策略,运用点拨的策略,启发学生如何正确分析,如何从整体上把握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如教学《詹天佑》一文时,初读阶段我让学生围绕课题进行提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纷纷提出了各自的理由:詹天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在精读阶段,他们的理由则变为:詹天佑在修筑铁路的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他是如何突破这些难题的?通过提出的理由引导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积累,删繁就简,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分析解答理由。与此同时,由于日积月累,学生解决理由的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二)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现代认知结构理论认为,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该过程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尝试发现和对所学知识作用的主动构建。因此,教师应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善于在尝试、研究、合作中发现理由并解决理由。
1. 让学生在尝试中发现理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典型的、完整的感性材料,让学生自己在操作、实践、阅读、想象中去探索和发现规律,学会学习。如在教《可爱的草塘》一文时,我在布置预习时给学生提出了以下要求:(1)看好课文前的导读提示,明白学习本文的主要目的;(2)自读课文,查阅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了解课文大意,细读自认为精彩的语句;(3)深思草塘可爱表现在哪几方面,记下疑难理由。这样就给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去学习,深思并解决理由,久而久之,学生发现理由的能力就会提高。
2. 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理由。探究是包括学生学习在内的一切活动的本质属性。探究赋予学习者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习者通过独立、深入地深思,提出自己的观点。如教学《精彩的马戏》一文,我先让学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自己读懂课文,再让学生交流读书的策略:有的说是抓住课题来读,有的借助插图阅读文字,学习策语文教学中学生理由意识的培养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7ctime.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略各不相同。我没有把策略强加给学生,把自主选择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由提出理由开始,到解决理由。在解决理由的过程中,再提出理由,再解决理由……使学习始终处于探索过程中。
3. 让学生在合作中发现理由。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学中应加强学生的合作学习。凡是学生能解决的理由,尽量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来解决。如在教学《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时,让学生就“《鲁滨逊漂流记》为什么是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这一理由展开讨论,有的说:“因为要想成为一个男子汉,就必须像鲁滨逊一样学会存活。”有的说:“因为男孩子必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要能独当一面,要像鲁滨逊那样遇到困难非常镇定,并且能够创造性地解决困难。”还有的说:“我觉得男孩子要真正长大,要有一些磨难,而我们现在的生活,不可论文导读:原文出自:中报教育网论文中心 www.zbjy.cn
能像鲁滨逊那样过孤岛生活,但我们可以通过小说来完成心理成长,在心理上先成熟起来。”……通过学生合作与交流,使学生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互相受到启发,共同获得提高。
总之,学生理由意识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进行渗透培养,发掘教材及生活中的实例,创造有利于学生理由意识形成的各种情境,让学生在理由的探索中发挥主体作用,形成理由意识,不断提高创新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浦南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