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关于重庆市农村留守小学生心理弹性目前状况调查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2558 浏览:146973
论文导读:论文,2006.5苏琦.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及相关的策略研究.河南:河南大学.2011基金:本文为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编号:2012-GX-075)系列成果之一。
【摘要】在以往的许多研究中,留守儿童总是给人整体印象不良的形象,有太多的心理健康方面的理由,过于夸大了留守儿童心理不良的社会印象。但是同样的留守环境,我们发现有的儿童能够适应的很好,健康的成长,有的就适应不良。文章从心理弹性方面入手做了探讨并对重庆农村留守小学生的心理弹性目前状况做了调查。
【关键词】农村,留守小学生,心理弹性,目前状况
1.引言
在以往的许多研究中,留守儿童总是给人整体印象不良的形象,有太多的心理健康方面的理由。究其理由是许多研究无意中忽略了留守儿童是一个整体,有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方面的理由较为严重,有的学生心理却很健康,跟非留守儿童没有什么两样,过于夸大了留守儿童心理不良的社会印象。究竟是什么理由造成这样的差异,为什么同样的留守环境,有的儿童能够适应的很好,健康的成长,有的就适应不良,形成各种心理健康理由。这样的追问可以从心理弹性方面入手做些探讨。
尽管研究者们对于心理弹性的定义各有见解,基本都认同心理弹性中的两个重要因子,即危险性因素和保护性因素。危险性因素,是指阻碍个体正常发展,使个体更易受到伤害而得到不良发展结果的心理或环境方面的因素。保护性因素指的是能够帮助个体提升能力、推动良好适应的体质、人格以及社会等方面的各种因素或资源,使个体更好的适应环境更健康的成长。
心理弹性的研究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研究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Wright& Masten,2005;席居哲等,2006)。第一阶段,保护性因素发现阶段。从复原力的研究到对困境良好的适应研究最后到保护因子的研究;第二阶段,心理弹性的形成阶段。心理弹性是在个体内在保护因子与外界环境因子两个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第三个阶段,心理弹性的干预研究。此阶段研究的重点由内外保护因子的本身,转而探讨内外保护因子的作用机制。毛俊青通过对文献分析研究发现,近年来似乎重新回归到它的本质,更注重研究在压力和威胁情景下个体的应对和适应过程。
国内关于心理弹性的研究起步较晚,对心理弹性的实证研究较少。已有研究也更多是集中于临床医学方面对病患的弹性心理与重大疾病的关系。或者是针对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弹性研究。马伟娜,桑标等认为,心理弹性保护性因素能提高儿童的心理健康和心理的灵活性,以减轻不理处境对儿童消极影响。
重庆市农村留守儿童比例不小,他们的心理弹性又如何,本文主要以其中的留守小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了解他们心理弹性的目前状况,为进一步提高他们心理健康水平积累资料。

2.研究对象及工具

选取了重庆市范围内三所农村小学的中高年级学生为被试,对其中的留守小学生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0份,有效率93%,男生146人,女生134人。
研究工具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是由胡月琴等人采用访谈法在心理弹性的过程模型理论基础上结合本土情况编制而成。此量表共有27题,主要包括5个维度,分别是:目标关注、情绪制约、积极认知、家庭支持和人际协助。共有27个项目,其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83—0.85之间。问卷采用5点计分评价。如“完全不符合”记1分。“完全符合”记5分。其中有十二个项目属于反向计分题。

3.研究结果

3.1农村留守小学生心理弹性的性别差异比较

对性别不同的农村留守小学生进行差异检验,结果如下表。不同性别留守小学生的心理弹性总分存在显著性差异,男生的心理弹性总分显著高于女生。但在心理弹性各维度上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3.2农村留守小学生心理弹性的年级差异比较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不同年级的农村留守小学生在心理弹性总分及各维度上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如下表所示。从表中可以得知,不同年级的留守小学生在心理弹性各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4.讨论
总体上,农村留守小学生的心理弹性在年级也不存在显著差异;但从表1结果可以知道,农村留守小学生的心理弹性总分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男生的心理弹性总分显著高于女生,说明在面对困难与压力时,男生能比女生表现出更好的适应能力,能够在不利的处境中学会调整自己,加强自己的抗压能力。男生比女生的心理弹性更高也许与家庭教养方式等其他因素有关,在现在这个竞争压力之大的社会中,相对而言,男生会比女生承受更多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父母对自己的过高期望,自己以后养家糊口的能力等)。因此,在孩子的童年阶段,父母会按照社会所赋予的不同角色对男孩女孩采取不同的教养方式,俗话说“穷养儿,富养女”,可能从小就注重对男孩意志力,抗压力的培养,对女孩则会更娇惯一些。
参考文献:
[1]席居哲.基于社会认知的儿童心理弹性研究[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5
[2]苏琦.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及相关的策略研究[D]. 河南:河南大学.2011
基金:本文为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编号:2012-GX-075)系列成果之一。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jyxlxlw/lw48419.html上一论文:论中专生心理健康的理由与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