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析钢琴课程对情感教育影响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0971 浏览:45832
论文导读:
【摘要】教育是以培养人的精神生活能力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为其基本目的的。钢琴教学,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教师要注重培养音乐听觉感知能力,充分利用钢琴教学中各种欣赏环节,通过各种音响手段来引发学生的情感。文中就钢琴课程对高校大学生的情感教育的影响做了相关探索。
【关键词】钢琴课程;情感教育
何谓情感教育?我们认为,情感教育是完整的教育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真正成为品德、智力、体质、美感及劳动态度和习惯都得到全面发展的有觉悟的劳动者。由此可见,情感教育应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突现如下本质特征及价值。

一、钢琴课程对高校大学生的情感教育的作用

钢琴课程对大学生情感教育的影响相关论文由www.7ctime.com收集,如需论文.钢琴课程对高校大学生要适应教育体制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根本转变,实现“育人”与“育才”并举的原则,需要解决一个重要的观念理由:真正把美育作为钢琴课程对高校大学生的根本内容,钢琴课程对高校大学生才能影响学生的情感状态和意向,逐渐形成健康的审美情操。音乐教育的魅力,并不完全在于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是充分表现在感染、激励、教育、启迪等效应上,更不是以培养音乐专尖人才为目的,首要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审美素质的人。其中最关键的要素,是培养高尚的品质和美的情感。“只有和高尚情操、健康情感相结合、相适应的创造,才是美的创造”。
音乐能使人的道德高尚起来。音乐能陶冶人的性情,启迪人们爱祖国、爱社会、爱生活、向往真理。审美教育要渗透到钢琴课程对高校大学生的陶冶中去,根据音乐教育的自身规律在潜移默化中体现音乐的育人、养性、怡情功能。情感教学是当今教学改革中值得探索、已具有很高价值的一个科研课题。因为它在研究教与学这个双边活动中,既注意研究教师的教学策略,又重视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既认识它们互为条件的一面,又强调了它们和谐统一、同步发展的一面。情感教育已经不再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它的位置已上升为教学目的之

一、它和感性认识在课堂上处于同样重要的地位。

二、钢琴课程对高校大学生情感教育影响的水平层次划分

1、接受层次。这是情感教育目标的初级层次。在这个层次中,学生通过对钢琴教材、钢琴课外书籍的阅读,以及通过教师所创设的钢琴情境受到启迪,或通过对某些具有情感教育因素知识的感知,引起注意,产生兴趣,表示认可,愿意接受。这类钢琴知识所要实现的情感目标是属于浅层次的,只要求教师在讲授中引起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注意,表示接受或认可。学生在这一层次的学习过程中,内心会受到一定触动,还会有些外显的情绪和神情的流露,但不会对其情感发生剧烈的影响。
2、顺应层次。这是情感教育目标的中级水平层次。在这个层次中,学生接受知识的同时。会引起情感上的变化,并产生相应的外显行为。但这时的情感只是一种直接的感情,尚未内化;其感情的变化只是暂时的、肤浅的;其表情上的喜怒哀乐及语言上的赞同、惋惜和反对,也往往是转瞬即逝。
3、确信层次。这是情感教育目标的高级水平层次。在这个层次中,学生以接受和顺应为基础,对音乐的价值做出判断,形成相应的价值观,并在情感上确信其价值的存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也是对心灵净化的过程,在对音乐的判断反思中,学生从感情上给予肯定或否定其价值。在这一心理变化过程中,学生情感出现质的飞跃,开始由初步感知深入到价值的分析,从神情外显转向内心体验。
4、深化层次。这是情感教育目标的最高水平层次。在这个层次中,学生对若干“确信”的知识进行有机合理的组织归类,不断深化,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并以此规范和指导自己的行为。由于情感富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学生在形成人生观并以此指导自己行为时,始终表现出个人的特征,因此又具有性格化。深化目标的实现不是一朝一夕,通过个别钢琴曲的讲述或个别演奏渲染就能实现的。钢琴教师必须在教学中有目标、有计划、分层次、分步骤,长期坚持情感教育方能实现。情感教育目标的构建,有助于教学中情感教育的规范化、具体化、明确化和行为化,从而实现钢琴课程对高校大学生陶冶过程中知、情、意、行的有机统一。

三、钢琴课程对高校大学生的情感教育的策略

1、培养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为了开启求知的兴趣大门,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审美心理,花大力气选编好民族民间音乐教材。目前有的钢琴教师很少选择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作品来让学生弹奏,教学内容大多数为国外作品。如果学生缺少对我国民族音乐的了解,将不利于他们对本民族音乐的热爱及民族感的形成。因此,在接触外国优秀作品的同时,还应选择一些中国的钢琴作品,如《牧童短笛》、《夕阳箫鼓》、《平湖秋月》、《百鸟朝风》等。通过演奏这些民族作品加深学生对祖国悠久文化历史的了解,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在钢琴课程中对高校大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人对于自己的祖国最美好、最崇高的情感。我们必须注重审美教育中这一崇高境界,培养具有高尚爱国主义情操的音乐人。例如,大型钢琴协奏曲《黄河》即是一部渗透爱围主义、国际主义教育内容的革命史诗。作品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为我们展现了一幅黄河船夫与惊涛骇浪搏斗的场面。第二乐章《黄河颂》,曲调宽广、庄严,表现了中华儿女对我们母亲河的赞颂,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第三章《黄水谣》,曲调哀怨,悠长,如怨如诉地倾诉日本帝国主义入侵后黄河两岸人民的悲惨生活。第四乐章《保卫黄河》,鲜明的附点音符和切分节奏,奏出热血沸腾的音调,犹如同仇敌忾的狂涛,讴歌革命志士坚决打击侵略者,保卫黄河,保卫祖国的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学生在倾听这首钢琴曲时仿佛沉浸在愤怒的激流中,无疑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心灵震撼,学生也似乎感到带着正义的投入保卫祖国,解放全中国的洪流中去。

3、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境界

人的审美意识的形成和远大理想的确立是精神教育、情感教育的论文导读:
高品味追求,体现着人对自己存活的“格调”的向往,是人获得真正发展的“目标”。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体验“审美”和“理想”的精神境界、情感世界,而只能是那些具有诗性人格和英雄风范的人才能领略这个层次精神发展的魅力。德国作曲家亨德尔曾说过:“假如我的音乐只能使人愉快,那我很遗憾,我的目的是使人们高尚起来。”我们不能关注社会现实中的功利需求太多,关注个体独特的需要太少。如欣赏钢琴曲,学生通过自由的欣赏,他不仅能够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而且充满着兴趣和美的引导。然而,如果学生的欣赏中将材料限制在与考试有关的范围,甚至欣赏理解的答案也“标准化”了。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惟有照背答案,哪里还有独立的精神自由和独特的审美情感体验?难怪当年的黑格尔感叹,人只有在审美中他才是自由的,许多人之所以不自由,是因为他缺乏审美意识。因此,鼓励学生自由欣赏,引导学生进入审美的境界,也许就是我们的钢琴课程对高校大学生所要达到的精神效果。
音乐艺术作为一门对于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形成具有独特功能的学科,与哲学不同的是,音乐艺术对于创造性人格形成的作用,主要不是在于训练人的理性思维能力,而是激发和推动人的非理性因素的发展。首先,艺术是诉诸人的情感的,所以,情感教育的最大利器,就是艺术;其次,无论是艺术创作还是艺术欣赏,都必须借助想象、联想,因此,艺术能为个体的想象能力和联想能力的自由驰骋和充分发展提供极为广阔的天地;此外,艺术作品所表现的艺术美和自然美。往往是启迪心智、激发灵感的契机。因此钢琴课程对高校大学生的陶冶中,注重审美情感的教育,是艺术教育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张丹宁.高师钢琴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7,10.
[2] 陈伦旺.试论钢琴教学与情感教育[J].电影评价,2007.11
[3] 王新乐.钢琴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与情感教育钢琴课程对大学生情感教育的影响由优秀论文网站www.7ctime.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J].美与时代,2004,10.
[4] 昊敏.音乐与情感教育—·兼谈钢琴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皖西学院学报,2003,03.
[5] 陈蓉辉.论钢琴教育活动与学生情感发展的内在机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