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谈谈小学教育学生应具备地理素质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816 浏览:19390
论文导读:用地理基础知识在图上分析一个地区的某一地理要素或区域综合的地理特征、地理规律及其成因。具有缩放地图、描绘略图和绘制剖面图、日照图等能力。(2)地理观察和调查能力。地理技能中的地理观察主要指描述性的地理观察,它主要是观察事物的表面现象,了解其形态特征,建立起地理观念,获得感生的地理知识。学会综合观察和调查
(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摘要:现在的小学学科的国家课程标准和实验教科书中,涉及了大量地理学科的知识尤其在小学《品德与社会》和小学《科学》这两门学科中,地球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等内容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甚至还有许多内容是高中才要求,却已经在小学《科学》中作了要求。作为未来的小学人民教师,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应当具备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基础知识、地理能力和从事小学有关地理内容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工作的基本能力。
关键词:小学教育;地理;素质
在国家现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课程体系中,一些新型的综合课程如《品德与生活》、《科学》、《品德与社会》、《综合实践活动》、《艺术》等,正式地列入了国家课程计划并进入了小学课堂。这体现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特点,即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并在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从而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纵观这些小学综合课程,我们发现在《品德与生活》(1~2年级)、《品德与社会》(3~6年级)、《科学》(3~6年级)、《综合实践活动》(3~6年级)等学科的国家课程标准和实验教科书中,涉及了大量地理学科的知识,尤其在小学《品德与社会》和小学《科学》这两门学科中,地球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等内容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甚至还有许多内容是高中才要求,却已经在小学《科学》中作了要求。作为未来的小学人民教师,小学教育专业学生通过学习地理应获取以下地理素质。

一、具备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基础知识

地理基础知识包括地理感性知识和地理理性知识两方面。

1.地理感性知识

地理感性知识是大量的地理事实材料,是反映地理事物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地理知识。它由地理名称、地理景观、地理分布、地理演示和地理数据等组成。
(1)地理名称。指大洲、海洋、国家、重要城市、地形、河流等地理名称。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科学需识记的地名较多,但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重要地名储存量至少300个(指地理教材中的地名)。
(2)地理景观。指各种地理景象或景色的地理感性知识。有平原、山地、高原、盆地、沙漠、草原、森林、沼泽、火山等各种自然景观知识,以及城市、交通运输、工业、农业、商业、名胜古迹等各种人文景观知识。
(3)地理分布。指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空间组织形式。例如地形分布、水系分布、土壤分布、植被分布、矿产分布、工业分布、农业分布、交通城市分布、人口民族分布等。这些地理分布知识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具有区域性,并和地名有密切联系,都具有反映在地图上,在教材中占有很大比重,是最重要的基础知识。
(4)地理演变。地理演变知识是反映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发展变化过程的一种地理感性知识。例如:昼夜和四季的更替、生物的季变、水分循环、大气环流、岩石风化、流水侵蚀、地质大循环等自然地理方面的演变知识;人口民族的演变、国家政区的演变、交通城市的演变等人文地理方面的演变知识。
(5)地理数据。是地理事物“量”的表征,如山高、河长、区域面积、地理事物结构百分比等等。地理数据对揭示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规律有巨大的作用,是地理基础知识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必须掌握一定数量的最基本的地理数据,但不能罗列过多的地理数据来死记硬背。

2.地理理性知识

地理理性知识是反映事物本质物征和内在联系的地理基础知识,包括地理特征、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和地理成因等类型。
(1)地理特征。指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异同点的地理知识。地理特征多种多样,从大的方面来讲,有某区域(或国家)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发展特征。在自然环境特征中,又有地形、气候、河流、土壤植被特征等等;经济发展特征中又有工业发展特征,农业发展及分布特征等等。从小的方面来讲,有太阳、月球、山岳冰川、城市特征等等。
(2)地理概念。它是对地理事物本质属性的认识,是对各种地理事物本质属性的抽象概括。地理概念包括如恒星、气旋、河流、山地等一般地理概念;太阳系、长江、青藏高原等特定个体地理事物的单独地理概念;还有诸如秦岭——淮河以北的河流、日本的钢铁工业、美国农业、长江三角洲等区域概念。
(3)地理规律。主要指地理演变规律和地理分布规律。水量平衡,海底扩张更新,地理环境的良性(或恶性)循环等属演变规律;世界自然带,我国降水、地形等的分布属分布规律。
(4)地理成因。反映地理事物的因果关系,揭示地理特征和地理规律形成理由的地理基础理论知识。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如各种地理景观的成因,各种地理演变的成因,各种地理特征的成因和各种地理规律的成因等等。

二、具备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地理能力

地理能力就是应用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和地理智能分析解决各种地理理由的本领。

1.地理技能

(1)读图和绘图能力。能根据图例和注记说出地图上的地理事物和现象。能运用地理基础知识在图上分析一个地区的某一地理要素或区域综合的地理特征、地理规律及其成因。具有缩放地图、描绘略图和绘制剖面图、日照图等能力。
(2)地理观察和调查能力。地理技能中的地理观察主要指描述性的地理观察,它主要是观察事物的表面现象,了解其形态特征,建立起地理观念,获得感生的地理知识。学会综合观察和调查本地的地形、河流、湖泊、地下水、岩石、土壤、植被等环境状况。初步掌握使用各种观测仪器进行观测的策略,例如天象观测、气象观测、地震测报等等。
(3)绘制地理图表能力。如将世界某种工业产品的分国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地理素质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统计数字,绘制圆内扇形百分比图;用统计图表示人口的增长策略;应用气候数字绘制各种气候图表;根据各地自然条件与生产活动的关系,绘制土地利用图表等。(4)地理计算能力。如根据比例尺在图上计算两地的距离;根据等温线图,计算各地的温差;根据经度计算两地的时间差;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计算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论文导读:的教学策略不同属性的地理知识要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来传输。例如,地名教学必须和地图紧密地结合起来,与所反映的地理事物联系起来,从所反映地理事物的特点和规律去记忆,还应把所学的地名从地图上的“地名海洋”里设法分离出来,注意防止地名泛化。地理特征的教学采用比较鉴别的策略妥贴。地理分布规律的教学,必须和地图紧密
的大小等等。
(5)能制作简单的地理教具,堆塑地理模型。

2.地理智能

地理智能是人们对地理事物的智力认识能力的简称。它主要指地理观察能力、地理思维能力、地理想象能力和地理记忆能力。
(1)地理观察能力。地理智能中在地理观察是指分析性地理观察,它主要是观察地理事物的本质属性,了解其内在联系,建立地理概念,获得理性的地理知识。
(2)地理思维能力。地理思维能力就是人脑对地理事物和现象所进行的由表及里的本质属性概括认识过程,包括地理综合分析能力、地理比较鉴别能力和地理判断推理能力。
(3)地理想象能力。是人们根据已有的地理知识和经验借助语言和感性材料,通过观察和思维活动,构成从未见过的地理事物形象的能力。
(4)地理记忆能力。指识记地理知识的能力。没有地理知识的识记材料,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就无从谈起,学生必须善于识记地理知识。

三、具备从事小学有关地理内容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工作的基本能力

1.根据地理知识属性选用不同的教学策略

不同属性的地理知识要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来传输。例如,地名教学必须和地图紧密地结合起来,与所反映的地理事物联系起来,从所反映地理事物的特点和规律去记忆,还应把所学的地名从地图上的“地名海洋”里设法分离出来,注意防止地名泛化。地理特征的教学采用比较鉴别的策略妥贴。地理分布规律的教学,必须和地图紧密地结合起来,从图上指出分布规律,使分布规律具体地体现在地图上。
小学有关地理的教学内容几乎都是地理感性知识,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利用地图、地球仪、地理投影、图片、地理标本、地理模型、电影、录相、电视、观察、野营等直观手段,丰富学生的地理感知,提高教学效果。

2.具备地理知识的表达能力

地理知识的表达能力包括地理知识口头表达能力和地理堂板书能力。
地理口头表要求具备口齿清晰、通俗易懂、准确鲜明、言简意赅、生动有趣、逻辑严密和富有启发性的特点。
地理课堂板书要有主题、有条理、分层次、有知识纲要、有重点、板书精炼,板面布局合理美观。
3.学习能力和教育科研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地理素质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能力
教师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教学水平的高低及学生素质水平的高低,而教师素质水平的高低又取决于教师的学习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教师的学习能力指教师在政治业务和文化素质修养中的进步与提高。
作为未来的小学教师不仅要具有“教师意识”,同时还要有“地理”意识,因为在培养人才的教育过程中,地理知识的丰富性和外延性,使教师更能体现《中国21世纪议程》的思想,在当今科技、社会、思想飞速发展的今天,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应努力学习新理论,树立新观念,努力具备良好的素质,使其自我不断完善,这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作为一个小学准教师所必须具备的。
总之,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地理素质是多方面的,是经过师范学习以及在以后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积累形成的,非一朝一夕能就。在师范学习期间获取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双基”(基础知识和技能)是主要任务。
参考文献:
[1]柳菊兴.《新课程教学设计》.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
[2]侯建秋.师专地理教育专业学生素质教育理由浅析《克山师专学报》1999年01期 .
[3]杨慧,马振,黄小赛.浅谈中学地理教师职业能力的发展 《中国校外教育》2012年09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