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议如何引导高职新生进行正确社会环境认知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255 浏览:13746
论文导读:
所谓社会环境认知,就是对我们所处的社会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制环境、科技环境、文化环境等宏观因素的分析与认知。
社会环境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发展都有重大影响。大学生应当通过对社会大环境包括国际、国内与所在地区、所在学校四个层次的环境分析,了解和认清国际、国内和自己所在地区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法制建设、政策要求及发展方向,以更好地寻求发展机会。

一、学生对社会环境认知的目前状况及分析

(一)部分学生对校园环境的认知缺乏主动性和目标性。

1.对于新的校园环境存在一定的适应困难。

受早期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和本科院校年年扩招的影响,客观上造成高职院校生源不足,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只能靠降低分数录取保证生源。因此,与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降低,自主性较差,加上高等教育和社会需求理论的差距,更加剧了高职学生的失落感与自卑感,使得高职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取向模糊,自身定位不明确。

2.对于新的专业学习存在一定的学习困难。

专科层次的高校录取门槛低,学生的整体素质不够,学生的理解能力差异较大。高职学生在学习上的突出表现是不会学习,学习有困难。进入校门后,部分学生还像以前那样自暴自弃、放任自流。有的学生甚至认为进了高职院就等于学习生涯从此结束,缺乏对学习的正确认识,仅仅只为混张文凭。更有部分经济条件好的学生把金钱和精力都用在谈恋爱、上网和吃喝玩乐上,根本不学习,也不注重提高自身素质。

3.对于新的生活方式存在一定的存活困难。

很多调查研究表明,现在的大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人存在攀比心理,虚荣心强,生活上高消费,缺乏正确的理财观和消费观。同样,在个人自理方面,能力较差,难以安排好个人的生活,且劳动观念淡薄,好逸恶劳,缺乏吃苦、勤奋、奉献的意识。

4.对于新的人际关系存在一定的交往困难。

通过观察学生的日常生活,我们发现:在同学交往、师生交往中,很多学生出现紧张、冷漠、拒绝、虚假等不良的交往行为或现象,出现交往危机。这种现象影响了学生的在校生活。

(二)对社会发展、地方经济、政府政策缺乏了解。

大部分学生对于政府关于职业院校的政策持基本不了解的态度。很多学生反映,因为分数的限制,他们才来到职业院校就读,至于国家对职业院校的态度及职业院校的发展前景,他们不是很了解,也不关心。

(三)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

就业是学生完成学业后的最终目标和归宿,毕业生就业的关键是能否真正认清就业形势,调整好就业心态,做好就业职业规划。但是由于学生在就业理由上的偏差和家长对高职院校的误解读,导致高职学生就业观念存在严重偏差。

二、大一的新生社会环境认知教育的主要策略措施

(一)加强校情教育,增强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

1.让学生了解学院的史和发展成就,学生充分了解学院的办学优势和特色。

在新生一入学就要让他们对自己将来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校园有一个整体认识,让学生以自己选择的学院为傲。充分激发学生“知校、爱校、荣校”的主人翁意识。

2.开展关爱行动,完善学生奖励资助体系。

建立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奖学金、助学金、勤工助学和特困补助并举,“绿色通道”和社会资助为补充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这些资助政策可以有效地消除家境贫寒的学生在求学路上的后顾之忧,让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

3.开展迎新生系列活动,营造浓郁的迎新生氛围。

为了方便新生、服务新生、贴近新生,我们首先要做好迎新接待工作。让学生走入新的集体,感受到家的温暖。同时让家长放心,通过这一活动让家长对学院的发展充满信心。
开学后适时召开新生的入学典礼,勉励每位学生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积极上进、磨炼意志、陶冶情操,做一个人格健全、志向远大、学业有成,有所作为的人。
适时开展谈心活动,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帮助学生尽快融入集体。通过开展辅导员、班主任对学生的谈心活动,及时了解学生的内心,帮助学生解答疑惑,让学生体会到集体的温暖。
鼓励新生积极参与社团纳新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活跃校园文化氛围,为学生提供更愉快、轻松的学习环境。
建立健全心理辅导机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建立“班级—二级学院—学校”一体化的心理辅导机制。帮助学生认识在新环境下可能出现的心理理由及解决的主要策略和途径,减少学生的忧虑情绪。

4.引导学生合理规划三年大学生活。

通过指导学生客观地自我剖析,结合自身特点进行学业生涯设计,为自己确立发展目标,选择发展道路,制订学习发展计划。指导学生在求学期间学会设计自己、塑造自己、推销自己。

(二)加强国情教育,增强学生对民族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当代大学生国情教育内容丰富多彩,只有采取适应性的教育形式,才能取得良好实效。因此,高校大学生国情教育的形式必须既适应变化了的国内外新形势,更适应大学生的实际需要。

1.学生是高校教育的主体。

国情教育形式要贴近学生,围绕学生的思想去解惑、答疑,既要讲国内外变化了的形势,又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防止教育内容的粗糙性和形式上的走过场。

2.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形势政策报告会制度。

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有针对性地邀请政府官员和各领域专家学者给大学生做富有政策性、思想性和时效性的形势政策报告,激发大学生对学习形势与政策等国情知识的兴趣和热情。

3.充分利用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阵地,应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打造以“时事大讲堂”为代表的形势政策教育品牌。

4.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既要组织大学生深入改革开放地区、经济发达地区开展调研、考察和实习,参观博览会、商品展销会等活动,使他们切实感受到国家经济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又要让大学生到边境地区、民族地区和贫困山区及农村、企业、社区等艰苦地方去锻炼,亲身体会生活,体察民情,体验民生,使他们对中国的国情有全面真实的了解,从而他们更加关注民生。

5.开设大学生国情教育主题网站和网页。

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变化和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理由,认真规划,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国情教育论文导读:会,以此提升自身水平,提高社会认知能力。上一页12
活动,形成网上网下国情教育合力;要密切关注网上动态,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加强同大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及时回答和解决大学生提出的理由。
总之,社会环境的发展和变迁给职业教育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同时给职业院校的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平台。因此,学生在做好自身专业学习、技能训练的同时,更应该加强自己对社会环境的认识和了解,为今后的职业规划和专业发展积累经验,创造机会,以此提升自身水平,提高社会认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