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谈国际贸易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1560 浏览:47012
论文导读:开发模块化课程体系根据对应工作岗位开发模块化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包括外贸业务员岗位方向、外销员岗位方向、货代员岗位方向和单证员岗位方向。其中外贸业务员岗位模块课程包括国际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安全技术、电子交易;外销员岗位模块课程包括外贸实务、外贸信息系统应用、外贸英语口语和国际贸易地理;货代员岗位模
【摘要】 近年来,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式日益紧张,高校对于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视程度也在加强。实践方式的核心,都围绕着“培养国际贸易理论应用能力、增强实践能力”这一主题。本文试图通过探讨国际贸易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来探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提高的方式和策略。
【关键词】 国际贸易 实践能力 培养策略
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是作者在教学工作中一直深思的理由。在《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研究——在上机模拟实务课程中的探索》这个课题中,作者认为,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培养目标,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固然有很多具体的形式。但是,对于学习国际贸易的学生来说,应该把着眼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上,良好的实际业务能力是提高这些专业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核心。

一、国际贸易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1、构建产学研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首先,围绕岗位(群)核心能力,构建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体、职业素质训导和职业资格证书获取为目标的课程体系;以基本技能、专业技能、技术应用或综合能力训练、职业素质训导为核心的教学内容体系。遵循基本能力、核心能力、拓展能力之间的联系规律,形成岗位能力模块化课程体系。
其次,加强实践教学,做到单元技能反复演练,综合技能集中强化。集中实践教学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模拟实习;第二阶段在校外实训基地相关岗位进行生产实习。
再次,实施引导式教学,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项目为载体”的教学模式。一是采用“请进来”、“走出去”、“课程指导书”等“学习推动教学法”,让学生了解行业的目前状况和就业前景,明确为什么学、学什么、怎样学,从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相关论文由www.7ctime.com收集,如需论文.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采用“渐进式实训教学法”,对单元操作技术反复训练,使之达到娴熟水平。三是采用“模拟企业活动、项目主题教学法”,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技术应用能力。四是深入开展与校外实习基地的合作,建立校企合作“情感-双赢”机制。与企业联合组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研制本专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培养方式,共同建设实训室和共享资源库,联合申报科研课题、联合开发新产品,共同指导毕业生就业。五是聘请多名外贸行业的技术骨干作为教师,参与专业标准制定、专业教学、课程建设、实训室建设、教材编写、指导毕业生就业等工作。

2、开发模块化课程体系

根据对应工作岗位开发模块化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包括外贸业务员岗位方向、外销员岗位方向、货代员岗位方向和单证员岗位方向。其中外贸业务员岗位模块课程包括国际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安全技术、电子交易;外销员岗位模块课程包括外贸实务、外贸信息系统应用、外贸英语口语和国际贸易地理;货代员岗位模块课程包括外贸信息系统应用、国际贸易地理、货运基础知识和货运实务;单证员岗位模块课程包括外贸实务、外贸信息系统应用、国际贸易地理和单证实务操作。通过模块设定学生对应岗位学习更具有针对性,提高学习效率。

3、创建外贸实训基地

建成再现外贸流程的实训基地,与企业共建实验室,充分满足校内实习的要求。同时,完善校外参观实训点、顶岗实训点,建立多层面的校外实训基地。
首先,在学院有关部门支持和配合下,整合现有院内有关国贸专业的教学软件资源,搭建除国贸专业外,涵盖商务英语、涉外文秘、物流管理等相关专业归口本专业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资源共享平台,实现本专业实训室的规模化经营运作,提高本实训室的综合利用效率。
其次,在教学中不断加强实验室的建设,建立有利于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理由能力的新模式(如图2所示)。实验室、实训基地尽可能与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相一致,形成全真或仿真的职业环境。进一步规划现有实训室的建设和管理,完善实验实习大纲,增加综合性、设计性成分,并不断更新实训设备和软件,以保障专业校内实训正常进行。
再次,大力开拓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争取与外贸公司、外贸生产型企业、报关行、货运公司等分别签订校外合作协议,以此保证我们的教学始终以实践为依据,同时满足学生的实习要求。
最后,成立由校内外专家组成的“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指导委员会”,确保本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得到有效落实,保障基地的正常和高效运作。

二、国际贸易专业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具体措施

按照“就业导向、能力本位、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要求逐步推进,从沿海地区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的现实需求出发,在专业课程体系和内容设计方面,通过岗位、知识与能力的分解,构建适合职业岗位人才要求的教学体系。

1、确定专业主修能力,因材施教

根据国际贸易专业特点确定专业主修能力,具体包括外贸业务能力、外贸单证处理能力、国际货运业务能力和外贸综合业务处理能力等。针对主修能力确定培养方案,分阶段重点训练。大一开展国际贸易专业英语翻译训练;大二上学期进行外贸书信训练和外贸合同拟定训练;大三进行报关、报检和国际结算模拟实训;大四开展国际贸易实务软件模拟操作。学生分组扮演国际贸易活动中的各个主体,综合运用之前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实训。

2、改革课程内容

首先,采取“教师、企业专家、学生三方结合”的方式,紧跟国内外贸行业的发展,组织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编写或修订专业教材、实训教材、多媒体教材,同时注意收集分析学生和企业的反馈意见,对教材进行及时修改。
重点抓好《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务单证实务》、《报关实务》、《国际贸易综合模拟实操》等核心课程的教材建设。优化教材结构的总体设计,突出重点和难点,突出实训环节,以适应高职教育需要。
其次,按照核心课程和平台课程优先的原则,制定专业精品课程建设规划。任命有行业、企业工作经验及丰富职教经验的专业骨干教师为精品课程负责人,成立精品课程建设团队,与校外基地共建精品课程。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gjmylw/lw39358.html上一论文:试谈中国体育服务贸易发展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