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谈述适应能力国际贸易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1961 浏览:95995
论文导读:
【摘 要】文章主要从探讨社会适应能力的概念及内容入手,分析了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研究的意义,然后在分析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现状的基础上,结合目前人才市场对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需求特点,提出了培养在校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国际贸易专业;社会适应能力;“需求式”培养模式
Abstract:The article mainly, from discussing the concept and conten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specialty the ability of social adaptation,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on the students' adaptability to the society. Then, i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s ' ability of social adaptation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major students,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arket demand for international trade professional students', puts forward the specific measures and methods to foster the college students’ ability to adapt to the societ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Key words:International Trade Major;The ability of social adaptation;“Demand for customization”Training mode
近年来,由于全国各大高校对国际贸易专业的高度重视,国际贸易专业已得到快速发展,国际贸易专业学生规模不断扩大。但受2008年以来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外贸型企业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体现数量上,更多体现在质量上和结构上。因此,国际贸易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否适应这些变化,从而达到自己的职业期望已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培养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深入探讨大学生的适应能力培养问题。

一、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含义及内容

目前对于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含义的研究已经有很多,在李卫平(2011)的研究综述中已进行了详细的综述,他们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各自的看法,本文所探讨的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主要采用的是施咏清的定义,即大学生根据社会的需求、发展动态和未来趋势,积极应对,及时改变自身的属性、功能,主动顺应社会环境的变化,增强适应外部社会变化的能力。
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是由多方面能力所构成的一种综合能力,它的内容就是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构成要素。已有许多学者对此做过探讨,而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归纳分析后将社会适应能力分解为心理适应能力、工作适应能力、人际关系适应能力、生活适应能力以及学习适应能力五种能力。这五种能力相互关联,相辅相成。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是指一个人根据客观环境要求,主动采取对策以适应环境的能力。工作适应能力是指将在大学所学知识转化为解决实践问题的综合能力,从专业的视角分析问题,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人际关系适应能力是指人际感受能力与人际反应能力的综合,前者是对他人及他人与自身关系的觉察能力,后者则是对他人及他人对自身影响的行为应对能力。生活适应能力主要是指生活方式与生活能力与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也可以说是对生活的管理能力。工作后所面临的生活环境与大学生活将会有很大差异,作为一名大学毕业生是否能够很快融入到新的生活环境中适应新的生活方式摘自:毕业论文格式下载www.7ctime.com
,重塑自己的生活能力是一项重要的生存技能。学习适应能力就是指一个人是否具有很强的知识寻求热情和学习原动力,和很强的快速学习能力以及前瞻性学习能力。

二、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意义

目前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无常,我国对外贸易环境恶化,在国内的外资企业运营相对艰难,加之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规模不断扩大,从而导致市场对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要求也在发生着变化。然而,社会适应能力的强弱关系到大学生的前途和命运,但学校是相对单纯的环境,社会适应能力差已成为当前许多大学生的一个通病,如果毕业后不能适应新的环境,对前途感觉渺茫,对事业缺乏信心,甚至可能出现精神心理等问题。因此,培养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于大学生来说,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塑造健康的生活和工作理念,提高就业能力,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随着我国大学教育的不断深入,“大学生”的光环已逐渐退去,大学生就业形势变得日渐严峻,不仅体现在就业数量上,更多体现在就业质量上。因此作为当代大学生要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要对自己和自己所要选择的职业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这样才能健康快乐的生活,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提高自己的社会竞争力,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第二,从学校的角度来说,大学生适应能力的增强有助于学生就业率,提高学校声誉。作为高等教育机构,他的最终目标就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以推动社会的快速发展,这就需要大学生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因而这是评价高等教育成败的重要标准。目前全国各大高校都把就业率作为一个考核各教学系部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并与年终分配挂起钩,乃至就业率已悄然成为社会评价一个学校好与不好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增强,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同时,对于学校来讲就业率自然得到提升,学校的知名度也得到提升。第三,对社会来说,大学生社会适论文导读:甚至是学校之外的努力。其次教师作为培养计划的执行者,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始终贯穿社会适应性理念。要以传授相关课程的专业知识为依托,将该课程相关理论与实践中如何思考应用相衔接起来,如讲到某个概念或影响因素时,告诉学生这个概念想传递什么样的思想,而影响因素的作用在于告诉我们在实践中遇到问题是应该从哪些方面寻找原因
应能力的增强有利于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当代大学生掌握着现代化的知识和技术,是未来国家和社会建设及发展的栋梁之材,因而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强弱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前途和命运,更是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发展与稳定。

三、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特征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高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发展是互动且相互匹配的。国际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也必须与我国外贸企业的国际化发展要求相适应尤其是08年金融危机之后,我国外贸企业国际化发展正处在转型的过程之中外贸企业的成长目标和方式都将发生新的变化,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能力的培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外贸企业的发展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需求特征。
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从人才结构来看,目前比较紧缺的国际贸易类人才及其要求如下主要包括:出口营销管理人才、国际商务谈优秀论文查重www.7ctime.com
判人才、外贸经理、外贸业务员、跟单员、单证员、报关员、国际货代业务员。除此之外,对已参加“报检员资格全国统一考试”获得“报检员证书”的人员的需求量不断增大。
二是从知识结构上来看,企业对国际贸易人才的知识结构的要求,按其重视程度依次是客户沟通技巧、英语和计算机水平、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供应商谈判技巧、国际市场营销、目标国(地区)的经济、政治、法律、社会文化环境。可见,有助于实际操作和语言交流的知识维度比较受企业的重视。
三是能力结构方面,通过对众多学者观点的总结归纳可以发现,企业对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能力的要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根据供应商确定外贸产品定价和服务的能力、人际沟通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合理配置和利用客户资源的能力、理解和认知行业动向的能力、跨文化沟通和适应能力、海外市场开拓和规避风险能力、价值创新能力、快速学习能力,还有一些企业对创新意识、不断学习能力以及工作经验非常重视[3]。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虽然企业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知识和能力需求是多种多样的,但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对工作的胜任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学习新知识和经验的能力以及职业道德水平。而生活能力与心理健康状况要是基于人才自身需求而提出来的,会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也与大学生在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

四、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通过与已毕业学生的沟通,了解到目前我系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总体上来说社会适应能力处于一般水平,在工作适应能力、人际关系适应能力以及学习适应能力方面与社会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为了使高校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我们下面就主要探讨一下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在校培养模式、方法及途径,希望能对该专业学生就业有所帮助。
学校培养学生目标是使学生能够在学校获得知识、技能和能力去服务社会。国际贸易专业是一个应用型学科,因此学校在制定培养计划时,一定要始终围绕着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来安排。因此本文提出了“能力需求化、三位一体化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这种模式主要的做法就是依据工作要求确定能力需求,然后分解能力需求,分析各种能力所需要的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并把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模块化,每一模块都围绕某种能力展开,这样学生对于学习的目标性会比较明确,积极性也会相应提高。

(一)能力需求化

能力需求化就是要根据市场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特征确定能力需求,然后再居此进行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改革,使得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相接轨。具体的做法就是有一个专门的机构(如招生就业处)负责实时收集市场需求信息,并进行分析整理,挖掘市场潜在需求为我们教学单位进行专业申报及课程设置以及教学内容安排提供决策依据。另一方面学校加强同企业的联系,开展“化培养”提高学生工作胜任能力。

(二)三位一体化

三位一体化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校、教师以及学生三方要目标一致,各司其职,共同努力完成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首先,增强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社会专业适应能力这一课题的主体是学生,他们要在学习过程中以一种开放的、长远的心态来进行规划。学生要以一种开放的心态来进行学习。学生不要将自己的视野只局限在课堂知识的学习上,知识是工具,从课堂上获得视野和专业感觉才是最终的目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以一种长远的心态来进行规划。有了长远的目标,通过课程考试则只是其达到长远目标的一个小目标或者一个环节。有了长远目标的学生其视野会更加开阔,其对自己的认识更加深刻,他知道自己的兴趣在哪儿,会主动思考此长远目标到底是还需要一些什么来支撑,自己到底该做一些什么样的课堂之外甚至是学校之外的努力。其次教师作为培养计划的执行者,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始终贯穿社会适应性理念。要以传授相关课程的专业知识为依托,将该课程相关理论与实践中如何思考应用相衔接起来,如讲到某个概念或影响因素时,告诉学生这个概念想传递什么样的思想,而影响因素的作用在于告诉我们在实践中遇到问题是应该从哪些方面寻找原因或考虑解决方案。最后作为学校要给我们的学生和老师创造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机会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三)理论与实践结合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主要是指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的设计中融理论于实践,在实践中体验理论,保证知识与技能的完美结合。由于国际贸易专业的实践性比较强,所以我们的课程设置要加强实践性的一面,但也不能忽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理论来源于实践,也应回归到实践,以现实问题为出发点引导学生进行理论思考,从而依据理论最终解决实践问题。还有就是将考专业证书与课程教学相结合,以考证促教学,以教学实现考证的目的
结论
近几年的国际贸易形势对我国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就业问题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对于国际贸易专业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研究不管是对大学生本身,还是对学校以及社会都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基于此文章提出了“能力需求化、三位一体化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以提高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李卫平.大学生社会适应为题研论文导读:
究综述[J].河南: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2011
山西财经大学管理工程学院.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人才需求调研.http:///collpro/glgcx/jytd/jiuyexinxi/2011-07-17/107

7.html,2011,

[3]企业对国际贸易专业大学生能力、素质的需求状况调查分析[J]四川师范大学.http://wenku.baidu.com/view/7a757102768e9951e7387

6.html,2011,3.

本文系湖南科技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特色项目系列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焦娟妮(1979-),女,陕西礼泉人,硕士,湖南科技学院经济与管理系讲师,主要从事国际市场营销、管理沟通及客户关系管理课程的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