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析《功夫熊猫》跨文化传播分层解读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9175 浏览:84137
论文导读:
在全球化的现实语境中,影像正变得越来越重要。作为跨文化交流的,电影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和价值体系,同时参与文化符号的解码和编码。电影的编码过程是不同文化符号之间信息的功能转换,其根本属性是文化传播。霍尔认为,编码与解码之间没有必定的一致性,作用是由接受者制造的,在传播交流过程中编码者与解码者各有一个也许互不相同的“作用结构。”[1]霍尔模式中对编码/解码过程的解读是一个再生产、再创造的过程,受操作主体所置自身文化的无意识的影响;而电影解读则是一个作用再造过程。分层解读就是把电影的解读看作一个不同层次互动的作用建构的过程。
1932年,海明威在他的纪实性作品《《功夫熊猫》的跨文化传播分层解读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午后之死》中首次提出冰山理论,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2]将这个理论应用在电影的跨文化传播中,可延伸出三层模式:建立在直观元素之上的视听层,包括语言、行为、景观、构图等符号;建立在第一层上的故事层,指一个连贯的、具有作用的故事;文化背后的深层结构,有信仰体系、社会价值、道德标准等。电影跨文化传播中对“冰山理论”的延伸为电影提供了解读层次,霍尔“编码/解码”理论中编码、解码的不一致又为不同语境下解读电影提供理论支持,下面将以电影《功夫熊猫》为例对其作具体分析。

一、由点到面:无处不“中国”

在动画片《功夫熊猫》中,导演对中国元素的运用可谓“无处不在”。为了使符号的作用在编码者(电影制作者)与解码者(电影观看者)之间跨越地理上的差异而达到高度的统一,电影制作者对电影符号进行了跨文化的编码。编码将要表达的信息进行符号化处理,译码感知后将符号还原为作用或信息。在编码阶段,作用的选择会受到社会制度和主流价值的制约,人类的思维也会局限在一个相对的框架内。为了得到中国观众的认可,《功夫熊猫》在符号的选择和运用上的确是慎之又慎。它并不是将中国元素简单堆砌,而是将中国文化的点点滴滴渗透到影片的每一处细节。第一分钟梦工厂的标识戴斗笠的钓鱼男孩就极具中国风格,接下来影片中对中国古代场景和道具的复原随处可见,具体如表1所示:
通过上表可看出在具备东方古韵的三维动画世界里,到处都是典型的中国符号。影片中对于诸多中文发音的原样保留,像“师傅”(Shifu)、“太郎”(Tailung)、“乌龟”(Wugui)等,原声演绎让中国观众津津乐道;与此同时,电影背景以中国传统的水墨绘画风格贯穿始终,落英缤纷的世外桃源、群山缭绕的隐逸山林,使中国观众仿佛看到了我们熟悉的云南丽江的小桥流水;安徽黄山的飘渺云海、广西桂林的滴翠山峦,这样奇妙的背景设定无疑对于东西方观众都有着极强的吸引力。即便是到了片尾,每一幅静帧的插画也都采用了中国画配合中国文字及书法的方式呈现,最后一个桃树新苗破土而出的画面更是意味深长。片中中国味的全面复古,细化到了每一个角落和每一个道具,使我们不得不赞叹西方的好莱坞影片制作人员对东方中华文化的透彻了解,不得不赞叹该片设计和制作的精细。

二、由表及里:无处不“功夫”

《功夫熊猫》并不满足于借用中国元素的壳,而是选择了一个合理巧妙的切入点来挖掘。主创者清醒地意识到:对于西方人而言,功夫不但是东方文化的代表,而且具有极其神奇的力量。于是,“功夫+熊猫”的中国元素以最贴切的方式融入到剧情中,从而迅速被中国观众认知和包容。为了突出功夫元素这种非常形式化的文化符号,《功夫熊猫》刻意分出了几个层次来逐步展现。

(一)构建中国式的功夫体系

要构建一个全新的动物武侠世界,最难的无疑是如何让以美国人为主体的电影观众建立起一个武学体系。我们发现主创者在华佗模仿熊、虎、猿、鹿、鸟五种动物的“五禽戏”基础上,运用对号入座的方式,选择了更加通俗易懂的虎、螳螂、蛇、鹤、猴,使观众可以在每一个动物身上找到对应的功夫出处。这种雅俗共赏、形象生动的讨巧方式既让美国观众对功夫记忆犹新,也让中国观众沾沾自喜。

(二)延续美国式的喜剧风格

作为一部梦工厂出品的动画电影,《功夫熊猫》的出身血统就已经有了喜剧元素的渗透。在功夫片类型当中,功夫喜剧已经成为一个相对独立而风格成熟的子类型,拥有一群固定的受众。于是,我们看到了一部集合了成龙和周星驰风格的动画电影,它既有周星驰的诙谐和无厘头,也有成龙丰富的表情、夸张的肢体表演和随拿随打的幽默式武功。

(三)偷师中国功夫影视桥段

《功夫熊猫》并非百分之百的原创作品,整部影片中所展现的江湖恩怨及似曾相识的动作设计和场面,几乎都可以在经典的中国影视中找到渊源,《功夫熊猫》处处体现出翻版和再造的高超偷师本领,统计如表2所示:
可见,《功夫熊猫》的创作是在中国元素集大成的基础上,以功夫文化为突破口,将其作为核心的中国元素去深入挖掘,极有力地证明了创作者在这部影片中对于“中国境界”的理解和关注。

三、由浅入深:儒·道·佛

哲学思想是历代哲人们对天地万物、对社会、对人生的各种深思和认识,是一个民族内在精神的体现。而宗教信仰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影响了人类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方式,是了解和认识人类历史和民族文化最有价值的社会现象之一。在《功夫熊猫》这部影片中,中国式的哲学思想及宗教信仰所散发的潜在魅力让中国观众难以抵御。

(一)儒家文化

作为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儒家学说在本片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儒家文化尚道德至善,追求仁义境界。道德评判标准以仁为本,道德判断先于能力判断。《功夫熊猫》里,比起高超的武艺和过人的胆识,神龙大侠更需要的是具有高尚的品德。太郎武功卓绝,人脉上又是浣熊师傅的养子兼徒弟,占尽一切有利条件,可以说是权威乌龟大师的第三代弟子的最佳传承者。但太郎不符合儒家原则中的“孝悌”和“礼义”,为得到“神龙天书”大逆不道,还试图将整个山谷夷为平地,为了一己私欲而屠戮众多无辜,这违背了儒家“仁爱”的信条,所以神龙大侠不是它。乌龟大师选择了笨拙、憨实、因意外摔落到现场的阿宝,因为它拥有谦逊、真诚、正直的美德。然而阿宝成为真正神龙大侠不是一论文导读:易明辨,而若水波不兴,自然心境则明”则显示了其“处乱不惊”的道家风范;他一再让浣熊师傅“一定要学会相信”,深刻地体现了“信则有,不信则无”的道家文化。关于功夫的起源,乌龟大师将它解释为阴阳调和的秘密。阴阳调和与平衡是道家揭示天地万物相生相克的理论根基,这样解释中国功夫的起源既有其现实依据,又给中国“功夫”增
帆风顺的,曾一度受到嘲讽、奚落、驱逐,也曾因受挫而退缩过,这又恰恰印证了中国古往今来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这一哲学理念。此外,浣熊师父对熊猫阿宝的训练也是儒家学说创始人孔子教育思想“因材施教”的具体表现,如浣熊师傅在传授阿宝功夫的过程中用各种美食做诱饵,借以激励阿宝的斗志和潜力。

(二)道家思想

影片中的乌龟大师俨然是中国道家哲学和智慧的化身,总能参透世间玄机:一出场,乌龟大师便说“一切皆有可能”,这与老子的思想不谋而合,揭示了太极中“万事万物在自然中是不断变化的,祸福无门”的道理;之后他又说“逆天行命,反促因果”,强调了人应顺应自然、遵循客观规律;而他说的“随风乍起,自然不易明辨,而若水波不兴,自然心境则明”则显示了其“处乱不惊”的道家风范;他一再让浣熊师傅“一定要学会相信”,深刻地体现了“信则有,不信则无”的道家文化。关于功夫的起源,乌龟大师将它解释为阴阳调和的秘密。阴阳调和与平衡是道家揭示天地万物相生相克的理论根基,这样解释中国功夫的起源既有其现实依据,又给中国“功夫”增添了东方文化玄机与神秘色彩。影片最让观众叹为观止的画面之一就是乌龟大师与浣熊大师的诀别——乌龟大师悠然地伴着漫天飞舞的桃花“羽化仙逝”,这个场景暗示着大师的离别可以归属到宇宙自然中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这一点表现了道家哲学中“天人合一”的人生至高境界。影片中关于“神龙天书”的秘密尤为值得一提。随着神龙天书的空白以及鲜汤的秘方是没有加料的普通汤,而引出的“想要让它变得特别,你只要相信它特别”这一点睛之笔的哲理,与道家“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的奥妙玄机不谋而合。当然,最能体现中国道家思想本质的是太极。影片《功夫熊猫2》中多处体现了太极的奥妙,熊猫阿宝正是用太极打败了私欲膨胀的沈王爷。

(三)佛家精髓

影片除了汲取儒道文化的综合体,还涉及佛家精髓。影片中凡是乌龟大师出现的地方,都充满了“禅”意。乌龟大师身上的未卜先知、深邃洞彻一切、指点迷津,通常是佛家得道高僧才有的境界。佛家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所以仁厚、毫无竞争优势的熊猫阿宝能梦想成真,而残暴贪婪、武艺高强的太郎则应验了“不忠不义必遭唾弃、贪欲膨胀必自毙”的因果报应。片中乌龟大师劝导浣熊师傅“只有放下心中的疑虑,才能助阿宝完成它的使命,从而完成你的使命。”这里的“放下”是佛家的偈语,也迎合了中国观众熟知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期待视野。他相信,命中注定熊猫阿宝就是神龙大侠,所以他规劝浣熊师傅:“你要相信它。”这个“信”字又是佛教的偈语。乌龟《功夫熊猫》的跨文化传播分层解读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大师的“羽化仙逝”伴着桃花进入大化境界,体现出中国传统思想生死轮回的思想。同时,“命运”一词在影片中出现了20次之多,印证了佛家的宿命说。

四、关于《功夫熊猫》的文化社会学深思

《功夫熊猫》制作者以异域文化视角审视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象征,用现代影片制作技术和表达手法巧妙地将不同时空的文化特色和价值元素融合到了一起。然而,《功夫熊猫》的成功却遭到了部分中国人的抵制和怀疑,甚至将其上到“文化入侵”的高度。不难看出,《功夫熊猫》已成为文化与价值观的对决。
在文化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必须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用理智和宽容的态度审视这部影片。首先,《功夫熊猫》所表达的主旨无疑是健康向上的,它倡导的是邪不压正、勇敢自信、自我超越等具有普世作用的价值观;其次,影片掺入了幽默风趣的异域风格,将中国的传统文化演绎得淋漓尽致。笔者认为,费孝通先生曾反复强调的“文化自觉”为我们正确看待此类理由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思路。他说:“从文化传统上说,世界没有一个民族有我们中华文化那么长久和丰富。我们中国人有责任用现代科学策略去完成我们文化自觉的使命,继往开来地努力创造现代的中华文化,为人类的明天做出贡献。”[3]
回到影片《功夫熊猫》的主题上,我们当然要承认制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力和表现力,肯定其智慧之举。“文化自觉”既肯定了任何文化和文明都有其特色和可取之处,同时又引发了我们其它角度的深思。我们必须正视这样的现实:我们仅有本族文化的自觉和认同意识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用现代语言把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表达出来,在表达过程中借鉴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法,从而使传统文化更具说服力与感染力。这不失为影片《功夫熊猫》带给我们的另一层面的启迪。
参考文献:
[1](英)斯图亚特·霍尔.电视话语中的编码和解码:文化研究读本[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345.
[2](美)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午后之死[M].UK:Vintage出版社,2007:10.
[3]费孝通.费孝通论文化与文化自觉[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