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讨阻断贫困代际传播从教育始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8358 浏览:32573
论文导读:会流动,就会造成阶层固化,抑制社会活力,阻碍社会成员聪明才智的充分发挥,降低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导致贫富悬殊和两极分化。更致命的威胁是它粉碎了处于弱势的群体通过努力转变人生轨迹、实现人生理想的希望,最终将导致社会紧张和社会冲突。法国作家雨果说,“多建一所学校,就少建一座监狱”。起点公平既关乎穷人,也关乎富人;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郑重宣布,“我们要继续向贫困宣战,决不让贫困代代相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显著成就,但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贫富分化现象日渐严重,贫困群体出现代际传递趋势。摆脱贫困的策略有很多,但提升素质,增强贫困群体存活与发展的能力,是最切实、最根本的途径。
社会公平重在起点公平
市场经济是竞争性经济,竞争归根到底是人的竞争。一个人只有受到良好的教育,才能具有良好的素质,也才能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
教育状况决定家庭未来的命运。据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2012年农村贫困人口监测报告分析,2012年底安徽省农村贫困人口为679万人,贫困户家庭主要劳动力544万人,最高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下的占全部劳动力的9

1.9%,家庭劳动力素质低成为致贫的重要因素。

这一调查数据颇具代表性。教育程度与收入成正比是全社会发展的趋势,中国如此,外国也是一样。有统计显示,美国高中学历以下的人的收入不到大学学历者的二分之一,相当于硕士学历者的三分之一,博士学历者的四分之一。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线,只有平等地接受教育,穷人才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平等参与竞争,从而改善个人和家庭的经济条件,提升社会地位,推动社会正向流动。
国家间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放大。发达国家之所以发达,教育起了决定性作用。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就普及了中等义务教育,上世纪90年代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高达80.9%,教育经费总投入占GDP的比例多年来始终保持在7%以上。高强度的教育投入推动了美国持续发展。
日本1947年开始实施9年免费义务教育,上世纪70年代末普及高中阶段的义务教育,199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3.7%,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始终在6%以上。日本文盲率为零,有专家估算,中国目前的教育水平仅相当于1920年的日本。
以色列从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以来教育经费投入一直仅次于军事经费,占GDP8%以上,2011年以色列政府教育投入占政府财政预算的10%多,人均教育支出是我国的50倍。重视教育,使这个民族充满创造力,占世界人口千分之二的犹太人,赢得了世界29%的诺贝尔奖。纵观世界各发达国家,无一不把教育放在关乎民族发展、国家兴衰的战略地位上考量。
推动贫困地区教育发展迫在眉睫。由于诸多理由,我国的教育经费严重不足、教育资源配置很不均衡,在贫困地区这一现象更为突出。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在本世纪末达到4%”。有关数据显示,从2000年到2009年,以4%的比例为准,中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10年累计“欠账”1.6万亿元。经过多年努力,2012年我国终于实现了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达4%的目标,也只相当于上世纪80年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有限的教育资源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分配又很不合理。2002年全社会各项教育投资的77%被用于占总人口不到40%的城市。2013年,我国一本高校在全国的平均录取率为8.5%,而在贫困地区只有5.8%。
教育不公平,社会就不公平。教育不平等,底层就缺少上升的通道。而没有通畅的社会流动,就会造成阶层固化,抑制社会活力,阻碍社会成员聪明才智的充分发挥,降低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导致贫富悬殊和两极分化。更致命的威胁是它粉碎了处于弱势的群体通过努力转变人生轨迹、实现人生理想的希望,最终将导致社会紧张和社会冲突。法国作家雨果说,“多建一所学校,就少建一座监狱”。起点公平既关乎穷人,也关乎富人;既关乎家运,也关乎国运;既关乎当下,更关乎未来。
教育扶贫需多措并举
中国教育最大的“分母”在农村,最薄弱的环节也在农村,尤其是在贫困地区。要弥补历史欠账,应将教育资源配置更多地向贫困地区倾斜。
首先,要打牢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基石。基础教育的核心是“基础”,它包含三层作用:为国民素质打基础、为终身发展打基础、为国民教育体系打基础。城市理应承担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理由,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须保障学生就近上学,村小学和教学点要达到基本办学条件,城乡校长教师实行轮岗交流,素质教育将替代应试教育成为主导。
目前,上海已实现随迁子女全部在公办学校或政府委托民办小学免费就读,上海市花在非沪籍生源孩子上的教育经费将超百亿元;安徽省实施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电子教育券制度;国家级贫困县陕西省宁陕县从2009年起推行12年免费教育,2011年开始推行从幼儿园到高中的15年免费教育,全年教育投入占该县财政经常性收入包括和省市转移支付资金总数的30%以上;内蒙古于2012年起在全自治区推行12年免费义务教育。
在基础教育方面,贫困地区欠账较多,一些地区至今还存在“万人高中”、“8000人初中”的现象。所以,城市应当学习借鉴上海的做法,解决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上学理由;欠发达地区应学习内蒙、宁陕等地的做法,越是贫困地区,政府越应承担好教育方面的责任,可以在贫困地区率先实施12年甚至15年免费义务教育。应有这种胸襟、眼光、气魄,舍得投入,填补基础教育不平等造成的沟壑。
其次,大力发展贫困地区的职业教育。目前,我国城镇工业企业共有1.4亿名职工,技术工7000万,在技术工人中,初级工占60%,中级工占35%左右,高级工仅占5%。在农业第一线劳动者中,基本上都是没有经过职业教育的普通农民。接受职业培训,掌握生产技能,增加就业机会,是农民增收最快捷的方式之一,在贫困地区,往往是一人受培训全家能脱贫。应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办好一批中、高等职业学校,支持特色优势专业;鼓励发达地区职业院校对口支援贫困地区职业院校,通过奖补政策支持贫困地区教育就业一体化发展;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探索发放“教育券”、“培训券”等方式,让学习者自主选择培训项目和培训方式,提高培训效果;学习借鉴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经验(如东莞技工教育借鉴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学生在学校接受理论培养,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培训),调动企业、市场在论文导读:北等省也安排部分省属院校面向贫困地区招生。教育部从2008年起还实施“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由东部高校招收中西部考生。安徽省2013年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本科名额为1424人,高职(专科)100人。这些举措大大提高了贫困地区学生大学录取率,但与贫困地区的需求相距甚远。推动贫困地区内生性发展是扶贫开发治本之道
职业教育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贫困地区需推行终身职业教育,具备劳动能力和学习能力的群体都应纳入职业教育范围,使每个贫困家庭至少有一人有一项谋生之技能。另外,高等教育要为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服务。为增加贫困地区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2012年起,国家实施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每年在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计划中面向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安排1万名招生计划,2013年这一计划扩大到3万名,这些专项生毕业后仍回贫困地区就业创业和服务。一些地方,如湖北等省也安排部分省属院校面向贫困地区招生。教育部从2008年起还实施“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由东部高校招收中西部考生。安徽省2013年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本科名额为1424人,高职(专科) 100人。这些举措大大提高了贫困地区学生大学录取率,但与贫困地区的需求相距甚远。
推动贫困地区内生性发展是扶贫开发治本之道,而培育内生性物质基础必须依赖内生性人才,在贫困地区应淡化“精英教育模式”,大力发展“存活教育模式”。国家和省一级应统筹调整高等教育资源配置,除继续加大贫困地区定点招生力度外,可鼓励支持各类大学到贫困地区创办分校或独立学院,农业大学和高职院校应先行一步,每个贫困县至少应有一所大学。这些大学、分校或独立学院的定位就是增强贫困群体的存活能力,可以放宽招生条件,从农民中培养现代化的职业农民,从农民工中培养新型技工,使培养出的人才能够在贫困地区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进而带动和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教育扶贫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一个舰队,决定它速度快慢的,不是那个航行最快的船只,而是那个最慢的船只”。教育扶贫这块短板必须由全社会共同补上。
第一,要破除新的读书无用论。新中国成立至今,最典型的“读书无用论”思潮发生在“”时期,以张铁生交白卷为,知识分子成了臭老九,以大老粗为时尚,越穷越光荣。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力度逐年加大,“知识转变命运”逐渐成为社会主流。但在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孩子上学成为新的致贫理由之一,高昂的成本让贫困家庭难以承担,花费巨资读完大学后却找不到工作,在一些农村,放弃高考的学生达到三成。因此,有必要重新建构“知识转变命运”的良性生态,让读书、受教育成为人们自觉而必定的选择。
第二,用法治的手段推动教育公平。法治是建立教育公平机制的根本环节和重要手段,我国《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民办教育推动法》以及一些地策略规,如上海、福建的《终身教育推动条例》都以法律形式对教育公平进行了保障。但我国教育法律体系仍不完备,结构仍不健全;教育法律法规的用语空泛,类似应当、应该、鼓励等用语太多,原则性表述多,可操作性差;在具体执行中涉及多部门时,法律条文规定不明确,造成执法主体之间互相推诿,互不负责。
应发挥法律法规在推动教育公平方面的作用,增强其严肃性和可操作性,如义务教育两大原则,一是就近,二是免费。由于撤点并校,农村小学生学校离家的平均距离达10.83里,初中生为34.93里,这严重违背了学生上学就近原则,以致2011年农村中小学辍学生高达88.3万人,辍学率为8.8‰。对于这些明显违背义务教育法的现象,必须加强法治干预,明确惩戒措施;对教育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也需明确法律救济途径,使法治成为实现教育公平的坚强后盾。
第三,发挥好政府、市场、社会“三驾马车”在推动教育扶贫中的作用。持续发展经济、不断改善民生、推动社会公正是本届政府的三大任务,教育作为最重要的民生工程,教育公平作为社会公平的起点,政府必须发挥主导作用。省级政府应运用好教育统筹权,在加大教育扶贫上更有作为,制定好教育扶贫规划,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需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围绕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推动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接轨,构建校企合作、区域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民间资本发展教育,特别是贫困地区的教育,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贫困地区教育的良好氛围。
总书记在年初召开的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紧紧扭住教育这个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再穷不能穷教育,再穷不能穷孩子,保证贫困家庭孩子受到教育,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今天,我们需要花钱的地方仍然很多,急着要办的事情也很多,但保证贫困地区的孩子受到良好教育的安排,不能再慢了。
(作者单位:安徽省扶贫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