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议科普场馆在科学与艺术融合中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257 浏览:21442
论文导读:把科技与文化融为一体,吸引了15万名观众前往观看;2011年,回迁《世博广东馆》,利用智能化技术,原汁原味地展示广东文化;2012年,《LED体验馆》开馆,把前沿科技艺术化、科普化推向社会,以上活动参与度高、好评如潮,进一步提高了广东科学中心的社会影响力。因此,笔者认为科学与艺术融合是科普场馆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科普场
摘 要 科普场馆肩负着科普育人的时代使命,有义务向社会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提升科学素养。科普场馆在新时代新形势下,在科学与艺术融合的大环境下,运用艺术化手段的展示科普内容,推向社会,给社会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文章从多个方面探讨了科学与艺术的融合在科普场馆的运用。
关键词 科普场馆;科学;观众角度
1671-7597(2013)21-0157-02
爱因斯坦说:“一切宗教、艺术和科学都是同一株树上的分枝,所有这些志向都是为着使人类生活趋于高尚”。这句话恰恰说明了科学与艺术高度融合使人类生活通向更文明的时代。
广东科学中心在建筑风格、展示内容和展览设计等方面都进行了很多科学与艺术融合的成功探索。2010年,引进《阿凡达》,把科技与文化融为一体,吸引了15万名观众前往观看;2011年,回迁《世博广东馆》,利用智能化技术,原汁原味地展示广东文化;2012年,《LED体验馆》开馆,把前沿科技艺术化、科普化推向社会,以上活动参与度高、好评如潮,进一步提高了广东科学中心的社会影响力。因此,笔者认为科学与艺术融合是科普场馆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科普场馆在科学与艺术融合中的由优秀论文网站www.7ctime.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 1 科学与艺术融合的作用

1.1 观众角度切入

观众喜欢什么?这是作为科技馆业界每位工作人员值得深思的理由。往往,很多观众非常讨厌枯燥乏味、原理性强、只有图文的展示内容。我们试想一下,这样的展示内容你喜欢吗?观众愿意看吗?那么只讲科学原理的展示内容一般人能看明白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经过我们对观众喜好的调查,他们喜欢能动手操作、演示型、与生活相关的展示内容,这样可以使观众的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得到充分结合。我们相信,科学与艺术融合后的内容,是充满吸引力与生命力,可以让观众感受到体验的快乐的。观众体验一个这样展览或展品,享受从感知到认知再到觉知的认识过程,我们相信这是寻找快乐的过程。

1.2 科普场馆角度切入

首先,科学与艺术融合的内容能更好地展示出科普场馆的展教目的。科普场馆肩负着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提升科学素养的社会责任,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个社会赋予我们的责任,达到科普育人的展教目的,我们需要更吸引人的展教内容。通过科学与艺术融合的内容,为科学传播之路赋予艺术价值,体现艺术之美,使索然无趣的理论知识深刻印在每位观众的脑海中。因此,在科普场馆中进行科学与艺术的融合是大有可为的课题。
2 广东科学中心的基本情况介绍(广东科学中心下称科学中心)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科学中心的情况。历时5年建设,科学中心于2008年9月26日开馆,至今已成功接待了800多万观众,以“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策略”为宗旨,是科普教育、科技成果与技术产品展示、推广、交易及学术交流的大型科技活动综合平台,是目前我国广州市的标志性建筑,也是一张重要的城市名片。下面,科学中心在科学与艺术融合中的探索将作进一步介绍。
3 在科学与艺术融合中的探索

3.1 科学与艺术融合中的建筑主体

科学中心的建筑主体,不但是一个充满科技含量的建筑体,还是一个艺术品,获得了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十大代表工程、广东省科学技术特等奖等建筑类奖项。科学中心主题建筑以“科技航母”的造型建设,从上方俯瞰,像是广州市市花——木棉花,独具岭南特色的地域风华。从侧面看,“木棉花”上的每块花瓣像是一艘艘即将启航的舰艇,其磅礴的气势象征着广东科技发展乘风破浪,一往无前。“木棉花”的部分像是一架即将起飞的宇宙飞船,彰显着科学与时俱进的发展。走到科学中心的正门,远远看去像一只神采奕奕的大眼睛,寓示着开眼看世界,用世界眼光看理由,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3.2 科学与艺术融合的展区

1)故事是一种艺术形式,科学中心以科学发现过程作为科学与艺术融合的桥梁,成功得展示、重温了以前伟大科学家的实验过程。我们以九大常设展馆之一的实验与发现展馆为例。
我们以伟大科学家的科学发现过程为故事线,由浅入深地表达科学知识。在重现当年的场景氛围中,按科学发现过程中所需要的用具、策略、场景、制作出实验模型、动漫形象、电子游戏,对实验步骤分解为一步一个的设问、实验、游戏,让观众在动手参与的过程中深思、体验,得出结论,并且在实验中从不出现数学模型,让观众从人文角度来读懂展品。把世界十大最美实验,真实还原了实验发现过程,充分体现了科学家们利用最简单的实验仪器,最精巧的实验策略发现了最基本的科学规律的科学思想,科学策略。这种展区内容设计构思与中国清华大学出版的《人文物理》一书的编写思路不谋而合。
2)打造艺术光影世界。科学中心利用产业发展作为科学与艺术融合的切入点,充分利用前沿科技与艺术手段展示科学原理、产业发展、市场应用以及未来发展,营造出既先进高端又美妙绝伦的展示氛围。我们以LED体验馆为例(LED是发光二极管的简称,全称是light emitting diode)。
为推动前沿科技的科普化,让公众了解与接受LED,科学中心历时一年,精心打造LED体验馆,在2012年10月正式开馆。LED是新兴的半导体照明技术,也是目前比较先进的灯光艺术的重要表达形式。LED产业是目前广东省重点发展的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受到了广大企业的追捧。LED体验馆用互动模型、实验游戏、情景展示、混合现实、灯光秀、幻影剧场等技术手段,让观众近距离接触LED,欣赏LED灯光艺术,体验其绿色照明的优良特性及其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感受新科技为我们生活带来的幸福和美感。
3)历史从来是艺术创作的题材,科学中心利用本地区科技发展史作为科学与艺术融合的平台,展现本地区科技发展时间线中的重大科技发现和发明,以岭南科技纵横展馆为例。科学中心的最新展览《岭南科技纵横》是一个具有历史色彩的科学和艺术融合的创作。这个展览根据博物馆与科技馆的展示特点,展示在历史时间线上的重大科技发明创造。我们以广东从远古到当代约5000年间的科技历程和成就为主要展示内容论文导读:
,以“科技推动历史·创新引领未来”为主题,综合概括了广东科技发展的历史,让观众了解广东科技历史,培养自主创新的科技意识、激发创新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我们以互动展项、科技剧场、多媒体等互动科技形式,同时融合了实物、模型、场景等艺术表现手法,让观众沉浸在复古和现代的展示氛围里感受思想上的冲击。
3.3 科学与艺术融合中的科普场馆在科学与艺术融合中的由优秀论文网站www.7ctime.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展品
现代城市景观照明不单是视觉上明暗效果的满足,而且是科学与艺术的有机结合,通过灯光的重塑,使建筑、广场及市政设施等景观造型更丰富、生动、艺术性更强,勾画出熠熠生辉、富有特色的现代都市夜景。LED体验馆中的“城市景观照明”展项,利用LED技术带来丰富多彩的灯光艺术效果。我们运用混合现实技术,让观众可以随时观看广州的特色夜景。观众通过简单地操作“巨型魔方”,便可更换地点场景、转变灯光效果,五光十色的广州夜景马上眼前。如:广州小蛮腰;广东科学中心。同时,观众可以在屏幕上看到自己的形象,并与“夜景”合照留念。

3.4 科学与艺术融合中的科普剧

1)用舞台艺术表达科学,在科学故事情节中引人思考,以科学中心基因剧场为例。
基因剧场表演的《生命的旋律》,紧扣生命的遗传主题,以DNA双螺旋结构为线索,综合梦幻剧场中,幻影成像、动漫形象、舞台道具、配音音乐、真人演员表演、激光演示等表演和技术手段,在创作中引入了科幻和音乐元素,以DNA双螺旋中碱基排列为依据的基因音乐,艺术再现了生命遗传的科学含义,用智慧女神雅典娜和海神波赛冬就基因技术的第二次打赌,含蓄地提出了人类与自然和谐的理由。
2)把舞蹈艺术与LED前沿科技相互融合,以科学中心畅想剧场为例。
畅想剧场是真人舞蹈表演和多媒体影片、LED等环境特效相结合,通过主持人与观众的互动,串联起人类追求光明之路的故事,介绍LED光的特性以及神奇的应用,展现了人类对LED科技的未来展望。全场观众一起推动的手上转轮,催动“蒲公英”LED灯,组成“广东LED点亮世界”的字样,展现广东LED产业的灿烂发展前景。

3.5 科学与艺术融合的科技电影

电影是艺术创作的综合实体,在电影中运用科学特效已经逐渐成为电影的叙事表现手段。科学中心在2010年,引进世纪大片《阿凡达》,吸引了超过15万名观众前往观看;2011年,引进《变形金刚3》,吸引了9万名观众观看,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与听觉盛宴的同时,满足了观众的心理需求。

3.6 科学与艺术融合的讲解工作

语言本身就是一门艺术。讲解语言能很好地反应一个科普场馆的软实力水平。我们尝试把科普场馆比喻是一个人,那么展览和展品就是支撑起这个的骨架,讲解的语言就是填满骨架的血、肉和皮肤。要如何把一个展品或展览讲解得栩栩如生、引人入胜,是我们值得探讨的话题。科学中心邀请了广东省内电视台、电台的著名播音员为讲解员做培训,以国内各种讲解员比赛为契机,馆内定期考核工作人员讲解水平等方式来加强科普语言艺术的训练。讲解人员素质的提高,从而推动了科普讲解水平的提升。
4 结束语
科学中心在科学与艺术中的探索只是初步的,日后我们将继续努力,进一步深度进行科学与艺术融合,为科技馆业界带来更多更丰富的创新思路。
参考文献
[1]黄体茂.关于科技馆观众需求的深思[J].中国博物馆,2007(01).
作者简介
温莹莹(1984-),女,广东广州人,广东科学中心,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