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议中英产生禁忌语社会因素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8585 浏览:83255
论文导读:
摘要:作为一种语言现象,禁忌语是禁忌文化在语言上的直接体现,其范围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形成于人们的日常交流中,其成因非常复杂。其中社会因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产生禁忌语的社会因素。
关键字: 中英禁忌语;社会因素;对比分析
禁忌语(taboo)一词首先出现在流行于波利尼西亚群岛的汤加语中,意思为“神圣的”“不可接触的”,也有学者将这个单词音译为“塔布”。在1771年,英国航海家James Cook首次将taboo的概念引入英语词汇之中。根据牛津语言学辞典的解释,禁忌语是指“语言使用者了解,但是由于宗教,礼节等诸多理由而在部分语境、或多数语境甚至是全部语境中都避开使用的词。”禁忌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语言使用者的价值取向。本文尝试从社会因素角度来分析产生中英禁忌语的理由。

一、禁忌语概述

禁忌语是指人们在言语活动中,由于某种理由不能、不敢、或者不愿说出口的遭人忌讳的词、词语及其他所有语言材料。(朱风云)根据所表达的意思,禁忌语主要分成四个大类:污秽词(obscene words),亵渎神灵词(blasphemous words),脏话(dirty words),四字母词(four-letter words)。禁忌语给人造成的不快感并不在于单词本身拼写,而是在其所指的涵义。禁忌语造成的“出言不逊”的语言效果会使听话者认为受到冒犯。
追根溯源,禁忌语的产生体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对语言层面的影响。为了协调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人们尽量避开使用一些让人不愉快的词语。久而久之,语言使用者对于这些词语达成了共识,将其列为禁忌。禁忌语的划定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推动了委婉语的诞生。人们在不得不表达这些含义的时候会“采用迂回的方式,比如委婉语,比喻或者其他的修辞策略等”。(牛津语言学词典
语言使用者所属的言语社区不同,思维方式也会有差别。“一个民族的价值体系体现了人们的希望各袭击、要求和紧急,是对行为进行评价和实施惩罚的标准体系。”(周秀敏)因此,价值观会指导语言使用者对于词语的选用。价值观的不同也导致语言使用者对于禁忌语的选择不同;不仅如此,禁忌语的范围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有些词随着思想的开放不再列入禁忌语的范围,而另一些词却由某些社会思潮的推动而列入禁忌语的范围。从这两点看来,禁忌语有相对性和时间性的特点。作为语言学习者,也应当对于禁忌语有适当的了解,若是不了解这些词汇所隐含着的文化因素,不恰当的使用了禁忌语,往往会让人贻笑大方。
影响禁忌语产生的因素有许多。社会因素,心理因素,联想因素,甚至礼貌因素都会导致一个词在某一语言中被语言使用者列为禁忌语。其中,社会因素往往对于语言起着制约的作用,有时甚至会决定一个词语的流行和消失。禁忌语折射出了社会文化对于禁忌的事物的认定和态度。下面将以汉语禁忌语和英文禁忌语为例,试从社会角度对产生禁忌语的因素进行分析。

二、社会因素对于禁忌语的影响

(一)政治制度因素

约定俗成的言行准则会使得有同样文化根源的人们对于禁忌语的定义范围基本相同。“社会通过它所指定的法律法规来宣传它所推崇的价值观念。尽管法令只是制约禁忌语的一个社会因素,但它却是社会的最终裁决。”(马伟林)在这个方面,政治因素往往会影响具体的语言使用情况。往往被列为禁忌语的词语若是被提起会让别人觉得受到了冒犯,因此不同身份的人应该使用的语言也有所不同。此外,一些特定的政策方针或者军事行动也往往会导致与其有关的词语被勒令规避。
在中国,由于政治制度理由产生的禁忌语主要体现为“避讳”这种特殊的现象。在中国古代社会中,人们使用一套特殊的姓名禁忌。根源在于中国人尊崇儒家思想体系,因此对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种社会关系格外注重:下级对上级不可以指名道姓,儿子名字里不可以使用与长辈姓名中相同的字,平时说话要尽量采取同义词代替,因此产生了诸如“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笑料。对于当朝帝王姓名用字则是要格外避讳,例如为了避讳文帝司马昭的名讳,东晋人提到王昭君时,称之为“明君”。然而,避讳的情况也根据政府法令而不同。李世民曾经明令,只要“世民”二字不连续使用,不必单独避讳这两个字。根据《日知录》记载,与他名字中同用一个“世”字的虞世南甚至还因为其人格正直,博学多才而受到了唐太宗的赏识。
同中国社会相反,英语社会不存在此类避讳,在英国家庭甚至会选择继承长辈的名字来表示对这位长辈的尊敬。由此可见,不同的语言对于禁忌语的选择不同与每个社会所盛行的制度密不可分。英国曾经在1857年出台了禁止出版物法令,规定了词汇的范围,制止了含有这些词的出版物在市面上的发行,因此一些作者和出版商受到政治迫害。同样美国也有诸如此类事例。

(二)社会地位因素

不同的社会群体对应着不同身份的人。各自社会地位的差异会产生许多特殊的禁忌语,如门卫不喜欢被人称之为“看大门的”,当代大学生们在期末考试期间往往会忌讳“挂”这个字。在英文中,同性恋者往往不喜欢人们用poof(娘娘腔)这个词来称呼他们。不同的种族群体的忌讳也有所不同,这尤其体现在多民族国家中。以移民国家美国为例,除了主导美国主流文化和价值观的WASP(信奉新教的盎格鲁-萨克逊族白种人)群体之外,美国社会还大量存在着包括本土居民印第安人在内的拉丁裔,华裔,犹太裔,黑人等少数民族群体。受到在历史上长期存在的奴隶贸易和种植园经济影响,大部分信奉美国主流价值观的WASP们成了者。“在很长一段时期中,黑人在历史上被美国白人者称为Nigger或Negro,美籍华人被称为Chinks,美籍日本人被称为Japs,美籍犹太人被称为kikes。这些都是对有色人种的侮辱性称呼。”(袁瑛)随着反对种族隔离运动的成功,这些词在现代都已经被列为禁忌语,任何情况下使用这些称呼都可以视为对于少数民族的侮辱。

(三)社会习俗因素

习俗形成于一个社会的历史演化,遵守习俗也是社会认同感的体现。人们对于习俗的遵守,直接体现在了宗教,颜色,数论文导读:
字,动植物等方面。由社会习俗产生的禁忌语直接反映了人们的社会生活取向。英语社会中,人们避讳数字13,这显然是受到了来自宗教的影响。相对的,中国人将数字“4”列入禁忌语是因为其谐音会给人带来很不好的联想。这显然最初是由心理因素导致,但是语言使用者对于这点达成了共识,便形成了社会习俗。在希腊神话中,智慧女神雅典娜身边站着一只猫头鹰,从此,包括英语文化习俗在内的西方习俗普遍认为这种鸟是智慧的象征。因此 “You are as wise as an owl.”这句话是在称赞一个人聪明、理性、有洞察力。若是用这句话来称赞一位不了解西方习俗的中国人,那他一定会感到十分不快,误解了说话者的好意。在中国,称别人为“猫头鹰”可谓是极大的冒犯,因为这种动物在东方的文化习俗中普遍象征着黑暗、奸诈、神秘。因此,了解一种文化所形成的社会习俗也是学习语言的一个重要方面。

(四)性别因素

禁忌语也体现在男女间的差别方面。无论是在中国文化还是西方文化中,在历史上女人的社会地位都曾经一度低于男人。女人往往被认为应该在家中操持家务,相夫教子,恪守“妇道”。因此,在中国古代社会,如果形容一个女人“抛头露面”,就是使用了非常严重的禁忌语来指责这个女人不安心持家。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抛头露面不再是一个禁忌语,这个词开始象征着女性的独立自主精神,形容女人“抛头露面”称赞她们有自己的事业,勇于表现自己的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