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 推荐

试析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及治理策略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8686 浏览:132066
论文导读:
摘 要:会计信息失真已成为困扰我国经济秩序的难题之一。深究会计信息失真的理由,寻求解决这一理由策略,在当前,尤为重要。文章针对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从一般理由和深层理由两个层面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进行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结构的改革。完善会计准则和具体法规,提高成本等具体治理措施
关键词:会计信息;信息失真;治理;措施
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是一个国际性、历史性的理由。比如,美国2002年一系列上市公司丑闻中的“安然事件”,“世通公司事件”以及我国近几年的“银广夏事件”,“大庆联谊事件”等等。其中有故意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即会计实务中所说的“假账真算”、“假账假算”。有会计制度本身不完善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也有因专业判断和主观失误引起的会计差错和无意失真,还有会计计量策略的可选择性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
那么何谓会计信息失真?从逻辑上讲,不真实的会计信息都是“失真”的信息。但具体来说,所谓的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由于制度或技术上的理由未能真实的反映客观的经济活动,给投资者的相关决策带来不利影响的一种现象。
实际上,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理由是多种多样的。下面本文拟从两个层面对失真的理由进行分析。
1 会计信息失真理由的一般分析
1.1 《会计法》等法律法规中法律责任不健全。我国1999年修订的《会计法》第一次明确了单位负责人是本单位的会计责任主体。然而,在《会计法》具体法律责任的安排上,明显存在不协调的理由。如《会计法》只有第四十五条“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及其他人员伪造、变造会计资料”明显要负直接的法律责任。但其他条款责任人并不特指单位负责人,可以是直接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如《会计法》第四十三条“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之规定,显然单位负责人的具体法律责任没有全面落实。在经济处罚上,对违反《会计法》有关规定的处罚力度不够,对个人处以3000至5000元的罚款。对企业的处罚最多是10万元。对预期收入几百万、几千万甚至上亿元的者来说,是微不足道的。现行《会计法》法律责任中的经济处罚无法起到巨大的威慑作用。
1.2 信息披露法律体系还不够完善。目前,我国信息披露法律体系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缺憾:其一,作为基本法的《公司法》、《证券法》对强制审计没有给予合理的关注。《证券法》对年度报告之审计做出规定,而未对中期报告做出任何有关强制审计的规定。其二,会计信息披露的滞后性。我国对财务会计报告规定了较为宽松的披露时间,年报一般规定为每个会计年度结束后的4个月,中报规定为每个会计年度前6个月结束后的60天。如此长的时间间隔会使披露的会计信息失去时效。当定期报告提供的信息,被投资者获悉时,这些信息已成为反映历史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历史性信息。
1.3 各方监管管理的不利。第一,财政部门的会计监管。监查的覆盖面不广,执法力量相对于普遍的会计违规目前状况显然过于薄弱。第二,证监会的会计规范监督。对涉案各方的处罚力度不大,不具备应有的威慑力。第三,会计的社会监督。会计社会监督的重要形式是注册会计师审计。但一系列公司的事件引发了社会对注册会计师诚信的质疑。究其根源一是会计师事务所的风险责任机制尚未真正建立。二是注册会计师的聘任制度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危及了审计的独立性。
2 会计信息失真理由深层分析
2.1 会计信息失真的成本效益。抛开道德观念和法制观念,会计信息失真还有其深层次的理由。即从收益与成本对比的角度来解释。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本规模偏小,市盈率居高不下的市场环境下,会计的财富效应是超乎异常的,倘若将原本不具备上市、配股、增发资格,但通过会计得以蒙混过关的因素考虑进去,的预期收益将更惊人。许多上市公司在证券市场“圈钱”运动中暴露出的众多“变脸”现象(指上市、配股、增发后不久就发生业绩滑坡或亏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会计的收益效应,也解释了大股东和管理层为何对会计乐此不疲,正是由于会计的预期收益明显大于预期成本,不的机会成本过于高昂。我国证券市场才不断报出丑闻。这也是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关键因素。
2.2 信息不对称引起的失真。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所产生的“委托——”关系,人以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身份独立自主地对企业资产进行运作,人成了企业的“内部人”,而企业资产所有者已没有任何权利与以投资企业资产发生实际联系,成了“外部人”。委托人与人之间因而不可避开的带来不利选择和道德风险理由。即经营者可能制造虚假会计信息,以欺骗所有者,获得自身最大利益。因此,委托关系引起的失真是目前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理由。
3 针对会计法律法规理由的治理策略
3.1 扩大责任范围加大处罚力度。首先,完善违反会计法律法规的法律责任,扩大单位负责人对会计信息真实性,完整性的责任范围。其次,加大处罚力度。由于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主要目的是获得一定的非法经济利益,如果处罚力度过低,甚至低于者,由此获得的经济利益,就无法发挥会计法律法规对虚假会计信息的处罚作用。
3.2 增设民事责任条款,在修订的会计法中,对伪造,变造,编制虚假会计资料,严重损害股东或其他人利益的规定中,明确民事赔偿的法律责任。
3.3 完善信息披露的法律法规,加强与证券监管机构,审计机构的合作研究,改善财务会计披露的内容和形式,完善以公司法证券法为核心的信息披露法律体系。明确定期报告的审计规定,对中期报告必须经过具有相应证券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缩短定期报告的披露时间,使定期报告披露的时间间隔更为合理,反映的会计信息在时效上更有相关性,避开上市公司利用会计信息披露的滞后性操纵股市。满足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性和可靠性,防止会计信息的失真。
4 针对监管理由的治理策略
4.1 财政部门应设置专门机构,由独立的专业人员实施对违规公司,诚信不高的单位实施会计规范执行的监督。加强会计管理力度,对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特别是会计基础资料依法实施监督。

4.2 证监会监管的改善,进一步论文导读:

加强资本市场的稽查工作,提高稽查人员全面素质和办案人员(特别是会计,法律等专业人员的人数),建立办案督办制度。加强派出机构稽查力量,并对派出机构进行严格管理。提高办案效率和办案质量。
4.3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监督的改善,本文倡议,第一,终止上市公司自行聘任注册会计师的做法,改由监管部门或证券交易所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会计报表进行审计。第二,实行对上市公司审计轮换制,每隔三年,强制性更换会计师事务所。第

三、建立针对注册会计师的民事法律赔偿机制。

5 控股股东会计的治理策略
5.1 股权结构的改革,第

一、实行国有股减持策略。第二,可以采取限制表决权的策略。

5.2 治理结构的改革,第一,建立审计委员会,健全独立董事制度。第二,完善监事会职能,第

三、明确董事会和管理层各自职责。

5.3 内制约度的完善,第一,会计信息的共享,第

二、内部制约机制的健全,对财务决策的结果,要建立评价体系,完善相应的策略责任制度。

通过以上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会计失真的理由可分为一般理由和深层理由两个方面。通过完善《会计法》和《公司法》等法律法规关于法律责任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治理策略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的规定,加强财政部门、证监会对公司等企业在会计基础工作,会计规范执行方面的监管力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改造和优化股权结构等治理措施。从而使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公允性得到进一步改善。由此可见,此项工作的建设过程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汤云为.会计理论[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PP58-156.
[2]黄世忠.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面对的挑战与深思[J].会计研究,2001年第10期.
  • 相关论文
  •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