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议中国养老保险综合水平地区差异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9027 浏览:34574
论文导读:层次的步伐。关键词:养老保险综合水平;因子分析;地区差异经过近30多年的不断探索,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努力朝着“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和可持续”的方向不断完善,逐步实现由制度全覆盖迈向全民覆盖。作为社会保险制度核心的养老保险制度无论是制度的覆盖面、保障水平还是城乡统筹方面均取得很大成就。由于我国采取非均
摘要:文章选取分析和评估中国省际城乡养老保险发展水平的指标,结果显示,我国养老金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主要受到各省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结构这两个宏观经济因素与养老保险制度成熟度、财政对社会保障制度支持等政策因素影响。总体而言,全国养老金发展水平总体偏低,并且养老保险综合水平的地区差距制约统筹层次提高的一个重要理由。最后,倡议通过合理降低地区间的差距,加快提高养老保险统筹层次的步伐。
关键词:养老保险综合水平;因子分析;地区差异
经过近30多年的不断探索,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努力朝着“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和可持续”的方向不断完善,逐步实现由制度全覆盖迈向全民覆盖。作为社会保险制度核心的养老保险制度无论是制度的覆盖面、保障水平还是城乡统筹方面均取得很大成就。由于我国采取非均衡的发展战略和各地区自然禀赋、经济基础、社会条件存在的差异,追求社会公平的养老保险制度应考虑地区养老金综合水平的差异。如果养老保险制度省际差异过大,本质上体现出公共资源配置的不公平,将导致不同地区公民享有养老保险待遇水平的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固化地区之间的利益格局,阻碍统筹层次提高这一既定政策的实施,还直接影响到公众的养老质量和对制度的信心。在民众对社会公平诉求不断提高的情况下,统筹地区间养老保险发展综合水平是我国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不断优化和自我完善的关注焦点之一。

一、 中国省际养老保险综合水平目前状况实证分析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包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简称“城职保”)、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金制度和2014年初刚合并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由于机关事业单位参保者无需缴费,经费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以及考虑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刚合并数据的可得性理由,本文主要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为研究对象,将二者的待遇水平统称为养老保险综合水平。
本文从经济发展水平、覆盖面、待遇水平、基金可持续性及人口结构这五方面选取指标构成综合评价体系(见表1),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2》、《2013年度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和《中国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的数据直接引用或简单计算得出。同时为消除不同量纲指标值的不可比性,通过统计软件SPSS1

7.0采取Z得分值法对18个指标的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1. 养老保险综合水平实证分析过程。我国养老保险综合水平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建立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涵盖指标较多,而且指标之间难免会有较强的相关性或存在共线性,由此使养老保险综合水平测量分析结果达不到很好的效果。为了能够更好地反映各省份养老保险综合水平地区差异,本文首先采取因子分析法,将潜在的多个变量用少数几个公共因子的线性组合表示,此外,较之人们常用的德尔菲法(专家评分法),因子分析法在计算各个变量的权重时完全是通过变量产生的,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分析结果的客观性。
(1)我国养老保险发展水平测算策略检验与公因子提取。进行因子分析之前,需要检验各省养老保险综合水平指标值的分析是否适用该策略,本文选用SPSS17.0自带检验选项:KMO和球形Bartlett检验。一般而言,KMO值越大,表明各变量间的共同因素越多,越适合做因子分析。一般KMO的统计量值达到0.7以上,因子分析效果较好。通过计算,本文KMO值为0.713,Bartlett球形检验表明:Bartlett值为687.461(自由度为153),P<0.000 1,相关系数矩阵和单位矩阵显著,表明存在共同因素,较适合做因子分析。
通过检验后,经过SPSS17.0的分析得出相关矩阵的特征值、方差贡献率和累计方差贡献率。本文以特征值大于1为标准提取公共因子,得到4个公共因子,分别用F1、F2、F3、F4表示。这4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81.663%,说明对原始数据信息的解释力度较大,这样既简化了计算,同时还保证了足够的准确度。
由于初始的因子载荷系数效果不是十分明显,为了使因子载荷矩阵中的系数向0或1分化,采取最大方差法进行方差的最大旋转,得出各公因子旋转后的载荷矩阵负载值。结果如下:① 第一个公因子在指标变量X1、X3、 X5 、X6有显著负载,这四个指标主要描述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地区人口结构,是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的直接支撑,将其命名为地区支持因素;② 第二个公因子在指标变量X2、X12、X15有显著负载,这三个指标主要与养老保险支出水平相关,将其命名为养老金支出水平因子;③ 第三个公因子在指标变量X7、X16、X17、X18有显著负载,主要体现各省基金收支状况,用于衡量养老保险基金财务可持续性发展,将其命名为养老保险基金备付能力因子;④ 第四个公因子在指标变量X10、X11有显著负载,主要反映参加养老保险制度的缴费负担情况,体现出对养老保险制度的需求,将其命名为制度需求因子。
2. 养老保险综合水平的测算结果。本文用F1、F2、 F3、F4等公因子的得分,根据各个公因子方差贡献率占累计总体方差贡献率(8

1.663%)的权重计算出各省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综合水平的总得分F,计算公式如下:

F=0.402 3 F1+0.229 0 F2+0.202 2 F3+0.166 5 F4

二、我国养老保险综合水平地区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养老保险综合水平在东部和中西部之间存在显著失衡,中西部内部非均衡程度较小,东部地区内部差异最明显。其非均衡发展的理由既有历史发展进程中的沉淀和延续,也与政策和发展导向密切相关,既包括养老金历史债务水平的畸轻畸重的历史理由,也包括经济发展、地区人口结构和制度政策设计等现实理由。
1. 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作为衡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人均GDP变量和非农产值比对地区间养老金发展水平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分析提取的地区支持因子、养老金支出水平因子、基金备付能力因子和制度需求公因子发现,综合得分最高的省份在支持力度和养老金待遇支出水平方面远高于其它地区,而得分较低的中西部地区在制度需求方面得分较高,说明这些地区"扩面"潜力较大。事实上综合水平排名前十的几乎全是经济发达的沿海省份,而大量的研究表明: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论文导读:
与社会保障水平高低有很强的正相关关系。一般而言,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说明有更多的经济资源用于发展社会保障事业,生活水平的提升使得人们对养老在内的社会保障需求越大,因此从供需角度看,一般经济发达省份会比经济欠发达省份的养老保险水平高。然而本文发现,虽然一地区养老保险综合水平与该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相关,但是经济发展水平并非唯一决定性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垫底的西藏,其养老金支出水平因子得分3.23,排名第一,而经济发达的浙江省分值-1.067,排名28,除此以外,挤入十强的还包括北京、上海、天津、福建等经济发达省份和青海、宁夏、内蒙古等经济落后省份。部分西部省份养老金发展水平反超中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差距逐渐缩小。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变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