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人力资源支撑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4080 浏览:58400
论文导读:
摘要:当今世界,伴随现代科技迅猛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已开始转入以信息、知识、技术等智力资源为主要依托的新时期,人力资源的发展备受关注。中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推进人力资源发展理应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总体上看,目前我国的人力资源发展目前状况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要求还不相适应,面对人力资源发展要求,需要从我国具体国情出发,积极探索有效发展之策。
关键词:人力资源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经济社会发展
21世纪以来,随着现代科技发展突飞猛进,经济社会发展已开始转入以信息、知识、技术等智力资源为主要依托的新时期,各国发展战略资源系统中的人力资源开始备受关注。新世纪前20年,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随着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构建创新型国家”等一系列发展战略的提出,人力资源发展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一、着力推进人力资源发展理应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

当前,我们正值全球性战略发展转型期,经济社会发展已开始由以物质资源尤其是稀缺的自然资源为主要依托的物质经济时代,转向以信息、知识、技术等智力资源为主要依托的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在自然资源、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等三大经济资源系统中,作为既能开发自然资源,又能创造出新的物质资源以弥补其不足的人力资源的核心性地位开始日益突显,逐渐成为现代经济运转的灵魂和主要的推动力量。
人力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广为认同。首先,人力资源发展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现代经济发展证明,物质资本增加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固然重要,但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比物质资本的增加要重要得多,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对经济的发展可以起到倍数增长的效应。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在研究中发现,1900-1958年美国经济增长过程中,农业物质资本投资增加4.5倍,相应的利润增加3.5倍;而人力资本投资增加3.5倍,却能使收益增加17.5倍。这充分反映了人力资源对经济发展贡献的倍数数效应。其次,人力资源发展是国际竞争力角力的基础。通常在对国家或地区的国际竞争力定量分析中,人力资源往往是最具潜力的分析要素,是形成国际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特别是科技竞争力的重要前提,其发展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国民素质竞争力。当今世界激烈的国际竞争,说到底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谁掌握了先进的科技和丰厚的人才资源,谁就掌握了国际竞争的战略制高点。从历史看,世界经济重心的几次转移,都无一例外地依赖于教育、科技和人才重心的转移和形成。再者,人力资源发展也是提升民生水平的基本目标和重要手段。世界银行2000年发表的《增长的质量》,将影响增长和福利的要素分为三类,即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自然资本,并且认为对物质资本的投资是通过增长来影响福利,而投资于人力资本和自然资本不仅可以通过增长影响福利,其自身也是福利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是说,发展人力资源的过程,同时也是增加民生福利的过程。
在党的十六大确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基础上,十八大首次提出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新要求,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完成五位一体的战略系统工程,归根结底还是取决于人力资源的支撑。人力资源发展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能否如期完成全面小康社会建成任务。为此,党的十八大着眼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基于准确判断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基础上,作出了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推动我国由人才大国迈向人才强国的重大部署,对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才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着力推进人力资源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保证和智力支持,是中国富民强国大战略的重要基础,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要任务,应当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

二、当前构建人力资源支撑面对的挑战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的不断推进,我国人力资源的发展有了显著进步。但是,总体上看,目前我国的人力资源建设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要求还不能完全适应,人力资源的发展还面对着严峻挑战。
首先,人力资源的发展与庞大的人口和就业压力相伴。人是生产力最活跃的因素,在一定条件下,人口数量的增加,可以推动生产力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人口越多越能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过多的人口必定带来教育、就业、交通、医疗等一系列社会压力。我国是人口大国,到2013年年末全国大人口为13607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68万人。由于人口基数过大,再加上单独生二胎政策全面放开,未来若干年内我国人口净增人数不可避开地有一定幅度的进一步增加。庞大的人口所造成的诸如住房、教育、就业等各种社会压力将长期存在。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每季度公布的有关数据显示,中国城镇登记失业率自2002年起一直维持在4.0-4.3%水平,2014年上半年期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8%。如果从国际上比较通用的调查失业率看,我国失业率更高。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于2013年9月9日在英国《金融时报》发表署名文章《中国将给世界传递持续发展的讯息》就指出,2013年上半年中国调查失业率为5%。
其次,人力资源的结构与分布不够理想。在我国潜在人力资源中,男女性别结构比例失衡与年龄结构呈现老龄化特征并存。2013年年末,我国男性人口69728万人,女性人口66344万人,男女总人口性别比约为1.05:1;65岁及以上人口13199万人,比2012年年末增加485万人,占总人口的9.7%,根据联合国的统计标准,我国早已进入老龄化社会阶段。此外,人力资源分布的地区差异也非常大,且产业分布格局不合理。从地区差异角度看,西北、西南等不发达地区,人口密度明显低于中东部发达地区。在人力资源产业分布格局方面,据2013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3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6977万人中,第一、二、三产业就业人员分别占比31.4%、30.1%和38.5%,尽管相比较于过去有较大的改善,但与经济发展水平大体相当的发展中国家相比,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例仍然偏高,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例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bjshxlw/lw42385.html上一论文:简论基于和谐社会视野的档案信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