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议小康社会试论从人为本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5012 浏览:159834
论文导读:
摘要: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了“以人为本”,这是首次以纲领性文件提出这一思想,“以人为本”思想的提出不仅顺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也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党的十八大又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一个政治文明、经济文明、文化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建设等五位一体的社会,它的最终目标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们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本文介绍了“以人为本”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内涵并简述了二者的关系,进而提出了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以人为本;以人民为本;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009-0118(2013)03-0088-01

一、以人为本

(一)充实了“人”的概念

以人为本是与古代的民本思想有着本质性的区别。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是我国传统民本思想的基本内涵,它形成于春秋时期,成熟于战国时期。传统的民本思想一方面维护君主专制;一方面宣扬人民的地位与作用,这是一种维护君主的落后性与维护人民权益的先进性的对立。
以人为本中“人”,指的是现实中的人,即是在社会生存、发展,各种社会关系、从事各种社会活动的具体的历史的人,是由个体、群体以及整个人类构成的复杂的系统。这里包含两个方面:人民,这是人的主体与核心;人人,从量的角度来说,就是每一个人、一切人。这里的人,是与人民、最广大的人民相统一的,突出了最广大人民的核心地位,同时也凸显了人作为个体细胞在社会发展的地位与作用。

(二)提升了“人”地位

“以人为本”就是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的风尚,真正做到“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的受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落脚点是“人”,它将人民与人人、执政与为民、服务与谋利进行了高度的统

一、这与“以权为本”的政绩观和“以物为本”的发展观有着本质的区别。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理论是阶级利益在观念上的表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它的落脚点在于满足人的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民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全面发展。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中国执政是为了代表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与人民群众的利益有着高度的一致性。员的一切言行都“必须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正是“执政为民”的政治理念,才使党在长期的执政过程中坚持群众路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并让人民群众共同享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的建设与发展成果。

二、以人为本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系

(一)“五位一体”的社会建设,是人与人民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社会的全面进步是以经济的全面发展与进步为根本条件的,只有经济全面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真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政治建设,为人活动与全面发提供了制度保障;文化建设,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社会建设是人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生态文明建设,不仅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一种价值或是意识形态,更是为维护人类生存环境提供了一种建设方式。
(二)民生至上,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社会基础。顾名思义,民生就是国民的生计与生活,它的重点在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源于:标准论文www.7ctime.com
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从人民群众中获得巨大的能量,我们必须要坚持人民群众利益无小事,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事情开展工作,将人民群众的利益落实到实处,切勿空头应付,否则,容易动摇执政之基。
(三)生态文明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环境基础。地球是一个有限的系统,一方面,人类认识与改造自然是有限的;另一方面,资本的无限扩张和地球生态系统的有限性之间有着矛盾冲突。这种矛盾冲突,正是我们要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因此,我们所提的生态文明建设,是在追求一个人类社会与自然和谐、共同发展的状态。这是一个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民幸福、资源节约、环境良好的有机结合,只有这样的生态环境,才能更好地促进经济、政治论文导读: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几代领导集体思想智慧的结晶,是中国人民60多年的社会建设的目标追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引领着中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上一页12
、文化、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也才能更好、更快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几点思考

(一)化解人民群众的矛盾,实现和谐,促进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是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必要发展过程和必要举措。
和谐社会是一个相对富裕的社会,也是一个矛盾冲突缓解的社会,更是实现以人为本的关键。解决好不同阶层的人民群众之间的利益关系尤其重要。而“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们搞革命、搞建设、搞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化解各种社会矛盾、保持社会和谐的一个根本之策。”这是社会稳定,继续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
(二)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制。完善社会保障体制,实现再次分配的公平性。要通过经济手段、市场干预、法律、法规等手段对市场经济进行调节,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切实有效地保障收入居民的最基本的生存需要,解决不同收入群体、不同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同时,也要加大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的投入力度,确保保障性收入的公平。
(三)健全制度。我国是一个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国家。是我国政治体制的最大特点。健全人民制度,保障人民权益,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是实现良好的政治环境与法律地位的基础保障。
(四)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一个健康、安全、舒适、文明的环境,是公民应享的基本权利,也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求之一。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和政府的主导作用,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健全环境协调机制,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一要更加完善生态建设法规、建立一支高效的生态建设的执法队伍。只有制度与执行队伍同时作用,才能切实有效地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法制化的轨道。二是要在制定文明建设的相关制度时,充分遵循生态的基本原则,兼顾多方利益。以期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人民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和谐发展、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几代领导集体思想智慧的结晶,是中国人民60多年的社会建设的目标追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引领着中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