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让生命之花在语文教学中绽放-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804 浏览:10404
论文导读:
【摘要】作为传输人文精神的语文教学,因充满着生命的元素和极富理性的思考,在落实生命教育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学生的成长需求出发,通过实践探讨与思考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生命教育,对于促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初中语文;生命意识;教学策略
1009-5071(2012)07-0155-01
在语文教学中,紧紧围绕语言文字这一载体,教师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认识生命、欣赏生命、把握生命,有着非凡的意义,从中让他们在体味和感悟中获得对人的生命意义的理解,从而学会努力地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这应是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真正意义所在,因此我们应该让生命之花在语文教学中得以绽放,让人的生命价值在语文教学中得以彰显。
1 深入挖掘教材中生命教育元素,理解教材中源于:标准论文格式范例www.7ctime.com
深刻而丰富的生命内涵
初中语文课本蕴含着丰富的生命教育素材与资源,教师首先应该结合初中阶段青少年较突出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需求,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挖掘语文教材中的生命教育元素,归纳生命教育主题,做到目标明确化、系统化、实用化。
1.1 确立“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生命元素主题:青少年在情感方面异常脆弱,害怕挫折,个别还无视生命的珍贵,教育应该把“热爱生命、珍惜生命”这一主题放在首要位置上,让学生了解生命的美好,帮助他们塑造一个健康光明、乐观坚强的人生。如课文《蝉》,作者用先抑后扬的手法,由一只小小的蝉引发了对生命的感悟。当知道蝉17 年埋在泥下,出来就活一个夏天时,本来无足轻重甚至恼人的蝉令作者惊讶起来。这些就是让学生知道一个朴素而深刻的哲理:生活历程就是如此,为了生命延续,必须好好活着,不管90 年,90天,都要好好地活着。
1.2 确立“同情弱小、平等尊重”生命元素主题:初中阶段的青少年身心发育正处在巨变期,他们情绪变化大,控制能力差,特别是受到家庭暴力、社会暴力、影视文学暴力影响的青少年,情绪压抑,性格暴躁。近几年来校园暴力的新闻屡见不鲜。教师应该着力培养学生真善美的情怀,培养他们同情弱小、物我平等、相互尊重的情思。如课文《老王》,杨绛用细腻的笔触真实动人地描写了那样一个令人同情的忠厚而不幸的底层劳动人民,并且字里行间渗透出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应该互相关爱等观念。
1.3 确立“学会感恩、善良博大”生命元素主题:初中阶段的青少年人生观、是非观已初步形成,但并未形成正确的评判标准,受外界影响很大。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把教材中“学会感恩,学会善良博大”这一生命教育元素充分地挖掘出来,达到以文育情的目的。如课文《散步》所体现的价值观是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写作目的是希望把这种我们民族引以为豪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平时身体力行,把它渗透到生活的点点滴滴,用心去孝敬你的父母,体谅他们的每一份苦心。
2 拓展延伸,利用课外阅读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语文教学有着极大的拓展空间,许多文学家都具有同样的生命意识与珍视生命价值的体验。我国古代的屈原、司马迁、杜甫、范仲淹……现代的鲁迅、闻一多、冰心、巴金……国外的安徒生、高尔基、海明威等等都是如此。他们的作品都是课外阅读中生命教育的典型题材。语文教师可以在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时适当地进行生命教育的渗透。让学生去感悟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感受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感慨;感受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广阔胸襟;去寻找安徒生笔下的那一颗颗善良的童心,体会这些名垂千古的人物对自己生命价值的追求,用他们的人格精神来影响学生,让他们树立正确的生命观。语文教师还可以结合教材中的课文进行适当的拓展,指导学生选择与课文有关的课外文本进行阅读,有意识地进行生命教育的课外延伸。比如:在教学《生命的意义》一文时,让学生去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文,通过对保尔的一生的了解更好地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此外,要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渗透生命教育,语文教师自身还应该具有强烈的生命意识,体现“身传言教”,才能自觉关注学生生命个体的成长。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培养青少年热爱生命的意识,就要让他们与热爱生命的人在一起。同样,教师对生命的理解与热爱,也会通过自身言行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教师对待困难和挫折的态度,直接影响到学生,所以,教师在对待生命的态度上也要身正为范,让学生受到生命可贵意识的熏陶。作为语文教师首先自身应洋溢着对生命的热爱,要用生命去温暖生命,用生命去撞击生命,用生命去滋润生命,用生命去灿烂生命,从而赋予生命教育以丰富内涵,让学生自由、快乐、文明、健康,让学生有尊严、有责任、有爱心、有创意地成长。
3 在写作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一篇作文就像一面镜子,它既能照出一个人的文采,也能折射出一个人的思想。在作文教学中引入生命问题的题材,可以促使学生思考生命问题,从中体会生命的伟大、生命的可贵、生命的可敬,体会生命的意义。我常在平时的作文教学和评讲中将生命教育的内容自然渗透进去,以期得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如在学习了课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之后,我让学生以《假如还有三天生命》为题作文,让学生假设只剩下三天生命,你会做些什么,想些什么,以假设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珍贵,要珍惜生命。又如作文“我美丽,因为我”,让学生挖掘自己身上的闪光点,体会自己生命中的亮色。材料作文是开拓学生思路、检验学生思想的好机会。每次材料作文我都精心选材、设计,让学生在从材料本身或写作中自然受到思想上的某种启迪。
4 构建“读-品-悟”相结合的课堂,追求深度的生命感知
生命教育只有和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才会真正变得鲜活、有意义、充满生命力。学生在与文本、作家平等对话,充分交流之后,会结合自身实际,得到独特的生命体验。如教授《台阶》一课,学生被作者笔下的父爱所感动,其中一位同学这样写道:“学习了《台阶》这篇课文,我从李森祥笔下了解到了父爱的伟大。而我的父亲呢?这份伟大是否一直在平凡的生活中被我忽视?我曾经抱怨论文导读:教育我如何做一个有价值的人,这就足以让我尊敬、感激他一辈子!总之,语文教学就应是生命个体所进行的具体而又丰富的生命活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为学生搭建一个生命教育的平台,重视学生人格的完善和发展,完成师生共同的生命成长。这是语文教学追求的目标,也是教育的本质。上一页12
过父亲只是一位普通的泥水工,一个月1000多块钱的工资只够维持生计,不能给我锦衣华服的生活,更不能让我像别人那样上学有私家车接送。但是,今天,我忽然懂得,父亲这个平凡的泥水工,给予我生命,教会我生活,教育我如何做一个有价值的人,这就足以让我尊敬、感激他一辈子!
总之,语文教学就应是生命个体所进行的具体而又丰富的生命活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为学生搭建一个生命教育的平台,重视学生人格的完善和发展,完成师生共同的生命成长。这是语文教学追求的目标,也是教育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