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利率市场化视角下金融机构改革发展研究-大纲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9582 浏览:84082
论文导读:
2012年6月8日和7月6日,我国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及其浮动区间经历了两次调整。这是遵循二级市场先于一级市场,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后短期的基本原则,继1996年6月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放开,1997年6月银行间回购利率放开,1998年贴现利率和转贴现利率可在不超过同期贷款利率(含浮动利率)前提下由商业银行自行决定,1998年后,开始允许贷款利率浮动,2004年10月,在放宽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同时,开始允许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后利率市场化的又一次大的“动作”。经过这两次调整,除城乡信用社外的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已不设上限,在基准利率以下具有30%的自主定价空间,我国贷款利率市场化接近完成。更重要的是,允许存款利率上浮至基准利率的1.1倍,是改革存款利率上限管理的突破性尝试,完成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惊险一跃”。面对利率市场化步伐的加快,金融机构目前表现出“十里不同天”的景象,大型银行均能理性应对,利率浮动不瘟不火、有条不紊;而中小金融机构却反应激烈,存款定价普遍高于大型银行,且缺少稳定性,尤其是小型城商行、农信社、农商行等更是将所有期限存款利率上浮到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利率市场化必然会加剧金融机构存款、贷款、客户资源等领域的猛烈竞争,要求其有足够强的成本核算和控制能力,要求其拥有更强的资产定价能力,要求其改善资产运用等等,这些都对金融机构提出了更高要求,成为目前金融机构迫切需要通过改革和发展适应利率市场化的进展,也需要通过利率市场化促进金融机构改革发展。

一、目前金融机构不适应利率市场化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表现之一:金融机构法人治理建设亟需进一步适应利率市场化需要,亟待疏通自主定价的“源头”。近年来虽然我国金融机构都通过各种有力措施不断加强法人治理结构建设,并在法人治理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果,四大国有银行已实现股权多元化上市,股份制银行更加规范,城乡信用社通过改革有的转制成商业银行、合作银行,有的虽未转制但已初步建立起了“三会一层”的治理架构,法人治理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法人治理结构仍不够完善,仍存在着“行政化”的影子,一长独大、少数人说了算的现象仍然存在,职责不清,权责制衡机制并未充分实现,董(理)事会下设的利率定价委员会并未真正有效的发挥职能作用,尤其在农村金融机构利率定价委员会有的有名无实,出现了利率定价由几位领导研究拍板决定的现象,这在源头上阻碍了利率定价工作的开展。
表现之二:金融机构分支机构经营管理模式亟需进一步适应利率市场化需要,亟待改进差异化定价的“位子”。目前我国国有银行等大中型银行一般采用总分行的机构设置模式,利率定价权往往集中在总行,分支机构不管规模有多大、路途有多远在利率定价上基本都属于总行的“终端”,没有差异化自主定价的权力,这与利率市场化颇有差距。而农村金融机构如农村信用社的利率定价权更是集中在联社,基层信用社等营业网点被约束在联社设定的“条框”中,不能越“雷池”一步,僵化死板。并且农村信用联社大都没有设置专门的利率定价部门和管理部门,利率定价“缺位”,缺乏专门的部门应对利率市场化的需要。
表现之三:金融机构尤其是中小金融机构主观意识亟需进一步适应利率市场化需要,亟待增强积极定价的“习惯”。由于长期受利率管制的影响,中小金融机构尤其是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对利率执行基本上持“等、靠、看、要”的态度,缺乏自主独立定价的意识,虽然在2006年人民银行以银发(2006)8号《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下发农村信用社贷款定价模板的通知》文件推动农村信用社自主定价,但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利率定价工作仍然有些似是而非,仅简单地划分了几种贷款类型不同类型执行不同利率,并未真正树立自主定价的意识。当利率市场化脚步临近时,中小金融机构还未完全从利率管制的“影子”中走出,对利率自主定价有种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感觉,颇感不太适应,盲然失措。尤其对存款利率定价更是无所适从,基本上“清一色”将存款利率“一浮到顶”,存款利率自主定价成了吸收存款的一种手段。
表现之四:金融机构利率定价能力亟需进一步适应利率市场化的需要,亟待提高利率科学定价的“本领”。近几年金融机构尤其是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基本上处于资金的“卖方”市场,资金的垄断地位养成了利率定价的惰性,不管利率制定的高或低贷户只能无条件接受,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利率科学定价能力的养成和锻炼。当利率市场化的真正到来,当农村金融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科学定价已成为必备的“硬”条件,利率定价能力越来越重要,但此时的金融机构尤其是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却因为没有形成一套科学的定价机制、没有成熟的定价方法、没有必要的定价测算模型、没有完善的市场利率预测模型与利率风险应对机制、没有一批专业的利率定价人才等面对利率定价显出“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慨和无耐。
表现之五:金融机构利率定价信息来源亟需进一步适应利率市场化的需要,亟待建立利率定价客户信息“数据库”。目前我国金融机构利率定价数据信息系统建设还不成熟,客户信用数据积累时间短,关键信息缺失。尤其是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由于发放的企业贷款多数为农村中小型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不规范,财务报表随意性较大,要收集真实准确的信息比较困难。而且贷款农民不像企业那样能够提供会计财务报表,能够通过相关指标进行流量、财务状况等深入分析,
表现之六:金融机构利率定价外部环境基础条件亟需进一步适应利率市场化的需要,亟待提供利率定价的“配套设施”。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社会环境总体上跟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金融机构利率定价外部环境基础条件还不够发达健全,主要表现为:一是我国金融市场还比较落后,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同业拆借市场等还不够规优秀论文查重www.7ctime.com
范,金融机构也没有全部参与到上述市场中,这对于金融机构利率定价参考价值不大。二是我国市场基本利率的培育还需进一步深化,虽然目前我国培育推出了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anghai Interbank Offered Rate,简称Shibor),但其代论文导读:“关系利率”“人情利率”“失误利率”的发生,减少利率定价的随意性。二是要加大对利率定价的监督检查力度,构建起纪检、稽核、监事会、理事会四位一体的内部审计检查网络,对利率定价进行突击式不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改,确保利率定价的合理、合规。建议之五:金融机构应加大金融创新力度,大力发展中间
表性和实用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金融机构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金融机构对其运用还很有限。三是当利率全面市场化后,银行出现风险的可能性变大,而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存款保险制度,银行风险都由国家最后承担,国家又缺少银行退市的必要机制,这也影响到利率市场化的进程。源于:论文格式模板下载www.7ctime.com
建议之二:金融机构应加强法人治理建设及分支机构设置并加大对员工的培训教育,通过自身“强身健体”为金融机构利率市场化解决根本“阻障”。一是金融机构继续按照现代银行制度的标准加强法人治理建设,尤其是中小金融机构更应加大法人治理建设力度,尽快建立科学高效的股东(社员)大会、董(理)事会、监事会及经营班子分工明确、协调合作的责、权、利相互匹配、相互制衡的运行机制,各行其责,不越位、不缺位,一切以职责及规章制度为准则,真正蜕去“行政化”色彩,避免“一长独大”及少数人说了算的现象发生,从源头上肃清利率市场化的障碍。二是加强对分支机构及内设机构利率定价的授权和管理,设立专门的利率定价、监测、分析、管理的内设机构,专门研究制定科学的贷款定价制度,搜集、积累、分析与利率定价相关的信息和数据,主动适应市场变化,及时制订和调整利率定价政策。同时授予分支机构足够的利率定价自主权,真正为差异化利率定价、个性化利率服务给予机制上的保障。三是加大对员工利率市场化的培训和教育,树立自主定价的意识,形成自主定价的习惯。四是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加大对利率定价人才的培养,一方面可以引进或挖掘专业定价人才,另一方面可对现有人员通过举办培训、赴外学习交流等方式培育专业定价人才,为利率定价提供必要的人才支撑和人力保障。五是成立利率定价行业自律组织,一方面加强对利率定价有关事宜及经验的交流与协作,另一方面加强利率定价的自律,约束和规范金融机构的定价,避免定价中的不正当竞争,并共同抵御利率定价的风险。六是建立客户信息数据库,加大对客户信息的收集力度,拓宽客户信息收集范围,尤其要将客户的关键信息录入数据库中,还要对客户违约率、违约损失等关键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真正为利率定价提供翔实可靠的数据信息支撑。
建议之三:金融机构应积极建立健全利率定价的机制和运行规则,以过硬的利率定价 “本领”从容应对利率市场化。一是要建立有效的市场利率预测机制,金融机构应逐步建立起有效的内部利率预测机制,对利率政策进行准确把握,有效预测市场基准收益率曲线的动向,为资产定价提供依据。二是要建立符合各金融机构自身实际的利率定价模式方法,根据经营环境、竞争策略、管理水平及经营目标等,可选择成本加成模式、基准利率加点模式、客户盈利分析模式等定价模式,也可三种模式混用,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修订利率定价方法,逐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三是要实施差异化个性定价,对市场和客户进行细分,针对不同客户、不同贷户,在综合考虑其与自身的依存关系、其信用程度、资金用途等为其量身“利率套餐”,真正靠利率定价赢得客户、赢得市场。四是要建立有效的信用风险评价机制,制定规范科学的内部评级标准,加大内部评级力度,通过内部评级为利率定价提供可靠可信的依据。五是要建立有效的成本管理体系,对经营成本、资金成本、管理成本、费用成本、风险成本等进行详细认真的测算,加强成本费用分摊,加强成本核算,加大成本控制力度,提高利率定价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六是要建立利率风险预警机制,定期通报利率市场趋势,通报利率变动对业务经营产生的影响,根据基准利率上升或下降的趋势,引导自身调整利率敏感性资产与负债的结构,规避利率风险。七是要建立利率风险应对机制,应通过加强资产负债管理,通过对资产负债组合的调整,建立起有效的利率风险免疫机制。同时,通过创新发展各种信用衍生品工具(包括信用违约互换、总收益互换、信用利差期权、信用联系票据等)来对冲可能的利率风险。
建议之四:金融机构应尽快建立利率定价系统,不断提高利率定价的科技含量,为利率市场化构建强大的“免疫系统”。一是要尽快研发出利率定价管理系统,并加大其推广应用力度,只要将客户相关利率定价信息输入到系统中,即可生成一定的利率,这样既可保证利率定价的一致性,又可有效的防止“关系利率”“人情利率”“失误利率”的发生,减少利率定价的随意性。二是要加大对利率定价的监督检查力度,构建起纪检、稽核、监事会、理事会四位一体的内部审计检查网络,对利率定价进行突击式不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改,确保利率定价的合理、合规。
建议之五:金融机构应加大金融创新力度,大力发展中间业务,逐步构建防范利率市场化风险的“另一片天地”。金融机构要逐步改善利润来源主要依靠存贷款净利差收入“一枝独大”的局面,不断加大金融创新力度,引入先进的科技手段和服务方式,大力开拓中间业务市场,不断丰富中间业务品种,做大做强中间业务,不断增加中摘自:学术论文格式模板www.7ctime.com
间业务收入在利润中的占比,以防止利率市场化风险给金融机构利润收入造成的重大影响,实融机构利润来源一手抓存贷款净利差收入,一手抓中间业务收入,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目标。
(作者系中国人民银行安泽县支行副行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