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课堂上如何“讲”出高效-学位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0746 浏览:143052
论文导读:状,一方面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应用和风细雨、润物无声的方式和学生沟通。另一方面,要在教学时根据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结构、兴趣爱好等方面确定讲的内容。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乐”指的正是兴趣。教师富于鼓舞性的语言往往能够使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的才能得
摘要:本文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对“讲”的艺术进行了分析,提出如何通过“讲”,提升课堂效率和培养学生能力水平的方法。
关键词:教师;讲授;内容;方法
1671-0568(2012)25-0113-02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无论是“传道”、“授业”还是“解惑”都离不开教师的讲解。人们习惯于把授课称之为“讲课”,把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称之为“听课”,由此可见“讲”对于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但又不能简单的理解为“老师在课堂上讲的越多,学生理解就越好,课堂效率也就越高”。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对“讲”的目的、内容、方法、时机、程度等方面进行适当的研究,以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教学效益。
教师要有目的的“讲”。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师要朝着促使学生举一反三这一目标精要地讲”。日常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有些班级的学习氛围浓郁,各项工作有条不紊,有些班级的课堂就显的混乱不堪。究其原因,并非是讲得越多越好,而要看教师的“讲”有没有明确的目的性。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课堂教学是有序的,如同一篇散文一样,形散而神聚,聚在目标,聚在主线。教师的“讲”有了明确的目的性,就能保证教学不偏离目标,要做到张弛有度,收放自如。教师的讲授要根据学生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知识积累情况和学习能力进行预估。对那些学生易了解的知识、能够掌握的技能,无需多讲;对那些学生不容易理解的知识、不易掌握的技能要进行适当的讲解和训练。
教师应在学生需要时“讲”。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教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讲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 这句话包含着两层意思:其一,“用不着教”与“用不着讲”是“教”和“讲”的目的;其

二、要以适度、适时的“教”与源于:毕业设计论文www.7ctime.com

“讲”为基础。那么,什么叫“适时的讲”呢?教育家吕叔湘说过“教师只要在估计学生有困难的地方……指点一下就行了”。其实早在2000多年前孔子就说过“不愤不悱,不启不发”。这是孔子论述启发式教学的重要名言,对后世影响非常深远。按宋代朱熹的解释:“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可见,“愤”就是学生对某一问题正在积极思考,急于解决而又尚未搞通时的矛盾心理状态。这时教师应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适时给以指导,以帮助学生开启思路,这就是“启”。“悱”是学生对某一问题已经有一段时间的思考,但尚未考虑成熟,处于想说又难以表达的另一种矛盾心理状态。这时教师应帮助学生明确思路,弄清事物的本质属性,然后用比较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就是“发”。可见学生似懂非懂的状态时最需要教师的启发。这一状态下,学生强烈的求知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了。教师如果能够抓住这一最佳状态进行适当的点拨、讲解,必然会使学生心无旁骛、凝神静听,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教师要“讲”到学生心里去。上海市教科院《城市中小学生危机干预研究》中显示,中小学生的心理危机主要分为学业危机、青春期危机、家庭危机以及道德价值危机,在被研究的案例中,包括恋爱受挫、体象烦恼、发育恐惧在内的青春期危机约为32.6%,占第一位;包括恐学、严重厌学在内的学业危机则紧随其后,约占21%。正值青春期的中学生涉世不深,缺乏正确的认识、分析、判断能力,还没有形成科学、完整的人生观、世界观。针对这一现状,一方面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应用和风细雨、润物无声的方式和学生沟通。另一方面,要在教学时根据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结构、兴趣爱好等方面确定讲的内容。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乐”指的正是兴趣。教师富于鼓舞性的语言往往能够使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反之,如果教师只是一味机械地“传道授业解惑”,学生听来也是味同嚼蜡。要让学生的学习心理始终处于最佳的状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讲”得新颖、幽默,使学生感到轻松愉悦,同时还要做一个充满的激励者,做一个给学生喝彩的观众,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进而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去,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
是不是教师在课堂上讲的越多,学生理解就越好,课堂效率也就越高呢?答案是否定的。从山东的杜郎口中学到江苏的洋思中学都对教师的讲授时间进行了设定。实践证明,那种以讲授为主要方法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与素质教育的要求不相符合,影响了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极大地降低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所以讲的要适当,并非越多越好。
做平等中的首席。人们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并且是新鲜的。教师只有在讲解之前充分备课,准确把握教学内容、重点难点,才能在课堂上进行准确恰当地分析,才能做到面对教材中的内容不急不躁、从容不迫,不至于面对新问题产生陌生感和紧张感。可是,21世纪是一个资讯充斥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从网络媒体里了解的知识有很多是教师不能完全了解、掌握的。教师们掌握的知识也不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后现代主义课程的代表人物之一威廉姆·多尔把教师的作用界定为“平等中的首席”。 他称师生关系应是“舞蹈型”的互动,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首席”,意思是“职位最高的”。课堂教学中的教师,首席的含义当如乐队中的“第一提琴手”,既是乐队中平等的一员,又起着独特的作用。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着。教师只有把自己和学生放在平等的地位上,在与学生的交流同提高,才能有取之不竭的源头活水。
要想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其主体地位,必须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即学生对于自己学习主体地位、主体能力、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而要唤醒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能真正把教师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把学生转变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总而言之,在“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的教改背景下,让课堂不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的流水线。如果我们的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我们的课堂就会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