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构建高效课堂若干方法-结论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334 浏览:13439
论文导读:
[摘 要]新课程标准确立了思想品德课要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教学中要摒弃旧的教育观念,让思品课堂脱掉枯燥、乏味、说教式的帽子,努力向高效课堂这一目标迈进。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堂;兴趣;合作

一、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重精心设计导入新课的不同方式,在设计《挫而不折,积极进取》的导入时,笔者创设了一种特殊的情境,在不知道答案的情况下,让学生在天使、蝴蝶、小狗中一一做出选择( “天使”代表盲目硬拼的失败者; “蝴蝶”代表积极进取的胜利者;“小狗”代表一蹶不振的懦夫),选择之后与结果对照引发学生心理与情境的冲突,激起学生探究新课的,从而导入新课。为使导课更加完整,可以进一步明确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是“怎样才能战胜挫折”,以做到目标、任务明确。

二、课堂是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

教学过程是师生间共同参与、交流、互动的过程。例如,《挫而不折积极进取》这一节课主要围绕“怎样战胜挫折”这一问题展开讨论,为此可以采用了田甜的故事材料并分成三部分讲完,每一部分又设计了针对性的问题:田甜遭遇了哪些挫折?田甜在挫折面前采取了怎样的态度,如果向挫折屈服,她的生活又会是怎样的?田甜又是怎样战胜挫折的呢?学生在一段一段故事、一个一个问题的引导下分小组进行合作探究、交流,达到心灵的碰撞、情感的升华,从而提高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充分发挥了引导的作用。要注意的是教师的引导不能忽视知识点的及时生成和知识网络的构建,以便使学习更加有效。

三、课堂是生活化的课堂

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遵循“三贴近原则”,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启发、引导学生关注身边人,关心身边事,在生活中学习,向生活学习,使课堂成为生活化的课堂。如在教学《挫而不折积极进取》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笔者设计了记者在线环节,采访了学生几个生活化的问题:1.学习生活中你是怎样面对挫折的?2.面对挫折你还有哪些好的方法?3.你还有什么疑问、困惑吗?说出来让同学们帮你解决。让学生敞开心扉,有话可说。在生活化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生活在丰富、在发展,教学贴近了学生的生活。

四、课堂是情感化的课堂

曾记得索利特尔富在他的《教育心理学》中说到:无论何时何地,对学生多一分期待、多一分认真、多一分信任、多一分鼓励,学生也会“亲其师而信其道”。所以,在一节课的开始我试着采用鼓励性的语言、微笑的表情去激励学生,感染学生,使学生情感愉悦,精神振奋。用不同的眼神源于:毕业设计论文格式www.7ctime.com
:当发现有学生注意力分散时,用目光去暗示、提醒;当学生回答问题时胆怯、畏缩,用目光去鼓励、支持;当学生犯错误时,目光应严厉而诚恳;当学生有所进步时,应换成赞许、信任的目光。在教学习《学会与父母沟通》一课时,笔者曾问到“你为你的爸爸妈妈做过什么”,一男生回答此问题时有些难为情,说不出口,教师及时地用真诚的、信任的目光去鼓励他,结果他终于勇气十足地说出了心里话:“我觉得我为爸爸妈妈做得实在是太少了……”在说的同时还流下了眼泪,他的举动感染了其他的同学,一女生趴在桌上失声痛哭。这堂课使我和学生的心里都充满了感动。

五、课堂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育家陶行知指出:“生活即教育。”生活是大课堂,体验来源于生活,又扎根于内心,让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是课程标准的根本要求,也是教育的最终归宿。如在教学《合作使生活之路更宽畅》时,笔者设计了“绑腿二人跑”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合作的重要性,从而做到以知导行;在《挫而不折积极进取》中田甜因为高位截瘫只能用嘴咬着筷子敲击键盘制作动画,并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为了让学生体会到田甜的艰辛、体会到挫折,笔者设计了用嘴咬住笔在纸上画画的活动,学生通过用嘴画画、表演等形式体验挫折,感受挫折,心灵得到震撼,从而鼓起战胜挫折的信心,并体验学习的快乐。

六、课堂重视及时有效的评价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赞扬,初中生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自信,教师应该学会赏识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和鼓励;应拿起表扬的武器,帮助学生维持积极的情绪,树立我能行的信心。
教学评价要有特色,如“你的想法很有特色,但与这个问题的思路稍有出入,换一个角度想一想,或许会有新的发现。”“说得很精彩,如果声音再响亮点就更好了”……杜绝笼统模糊、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评价,并对课堂评价用语提出了具体要求。课堂上抓住学生的不同特点,给学生一个具体的、恰当的评价,即要有针对性、启发性、真实性、引导性、激励性、艺术性等。
责任编辑 周正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