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我国沙滩排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局限性分析-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4958 浏览:159360
论文导读: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对我国沙滩排球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沙滩排球后备人才的培养和输送主要依靠室内排球队,这种依靠室内的模式,将会导致优秀人才的流失;导致运动员技战术、体能等方面不适应沙滩排球;导致沙滩排球运动员待遇、教练员待遇、运动员保障和运动员出路差;从而影响沙滩排球后备人才的选择和培养,导致沙滩排球运动发展缓慢。
关键词:沙滩排球后备人才局限性
0 引言
随着世界排球运动的飞速发展,我国排球运动项目也表现出了强劲的势头。2008年北京奥运会我国女子沙滩排球获得了铜牌,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但是,我国沙滩排球运动项目与世界强队相比,仍处于弱势。想要与国际接轨,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沙滩排球后备人才的培养就显得尤其重要。
本人通过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了解我国沙滩排球运动项目后备人才的培养体源于:论文范文网www.7ctime.com
系,解决在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期对解决我国沙滩排球后备人才匮乏提供理论性的参考。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研究学习了相关的文件资料,同时通过查阅中国期刊网2005~2012年中外文献,查阅了大量有关我国沙滩排球后备人才培养方面的研究,并对所得资料进行了分类、整理和归纳。

1.2 专家访谈法

访问部分省市队的教练员和沙滩排球管理中心的专家,听取各方面有关男子沙滩排球身体形态和专项身体素质的建议,并进行归纳和总结。
2 我国沙滩排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

2.1 我国沙滩排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我国竞技体育训练系统从层次结构上划分为:高级,指省排球队;中级,指省、地市级体校和体育运动传统项目学校(高中部分);初级,指县区级的业余体校、体育运动传统项目学校(初中、小学部分)和初中、小学运动队。我国室内排球运动项目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仍然是我国传统的“业余体校——省、市青年队——体工队”的训练网模式。培养模式趋于多元化,随着我国排球主客场制职业排球联赛的实行,我国排球俱乐部成立,在二线和三线训练体系中体教结合,青少年俱乐部和体校为我国室内排球输送了大量人才。
我国沙滩排球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单一,只有高级即高水平层次的训练和培养,青少年和少年队的训练和培养体系尚未形成,沙滩排球后备人才的培养和输送主要依靠室内排球队,虽然有些队伍,例如山东、浙江、江苏和成都等队都有选择未练习过室内排球的运动员,但这些运动员年龄小,培养周期大,并且一直在省市队,增加了教练的负担,但主要还是要依靠室内排球。这种依靠室内排球队培养和输送沙滩排球人才的培养模式,具有极大的极限性,这种培养模式阻碍了我国沙滩排球运动成绩的提高。

2.2 沙滩排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局限性

2.1 优秀人才的流失

沙滩排球在选材上受室内排球的牵制,首先,最优秀的排球后备人才首先满足室内排球发展的需要,然后才满足沙滩排球运动发展的需要,大量适合沙滩排球的优秀运动员流失;其次,当运动员改打沙滩排球时,取得了一定成绩后,有些地方将会召回此运动员,导致运动员室内当不成主力,沙滩排球亦打不成。

2.2 沙滩排球与室内排球的差异

当一些青少年运动员由室内排球改打沙滩排球后,发现运动员在快速移动能力和攻防转换上明显差于从小练习沙滩排球的运动员,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沙滩排球和室内排球在身体、技战术训练上差异明显,沙滩排球是两个人一队,在8*8的沙地上进行的运动项目,它要求运动员的身体轻盈、移动变向能力强、衔接快速、耐力持久及攻防转换快。在技术方面,沙滩排球要求技术更加全面,垫球、传球要缓慢,给队友时间来完成下一个动作,室内排球强调单一位置的练习,自由人垫球、防守要好;二传要统筹全局,眼界开阔,最主要分配球和传球的能力要强;主攻队员要有一锤定音的能力,要跳得高,力量足;副攻队员要灵活快变,往往利用速度给对手措手不及。室内排球运动员在技术定型后会对沙滩排球运动技术的学习带来负面的影响。

2.3 激励因素

我国沙滩排球运动员待遇、教练员待遇、运动员保障和运动员出路等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随着我国室内排球俱乐部的推进,室内排球和沙滩排球运动员和教练员的收入差距相差较大,这造成沙滩排球运动员和教练员心理上的不平衡,运动员在选择室内排球和沙滩排球时,几乎都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室内排球。其次,在训练的艰苦程度来说,沙滩排球场地往往在室外,相比室内排球训练条件差、环境艰苦。最后,在运动员出路问题上来说,沙滩排球运动员退役后,由于路子窄,自己的大好年龄都献于祖国,导致运动员其他各方面素质较差,而沙滩排球又无二线和三线队伍,省市队教练不需要很多,导致很多国家冠军亦找不到出路,很多就进入省市的地方队,更多的是选择了其它的职业,出路上得不到保障,导致很多运动员半途而废。
参考文献:
程静静.我国竞技体育后备队伍培养体系的历史变迁及发展态势研究[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02.
亢晋勇.我国男子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成因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12),57-60.
[3]项贤林.我国沙滩排球后备人才的陪养机制及其影响因素[J].体育学刊,2005,5,(12):11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