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基于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方式课堂教学探究-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230 浏览:23459
论文导读:我修炼等途径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职业活动中起决定作用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虽然本文的研究对象为高职学生,他们并没有真正从事工作,但是在课堂中,我们可以提供一些模拟训练,在实习和实训中可以针对性地培养基本的职业品质,以为将来的职场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职业素养包括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团
摘要: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获得了很大发展,高职毕业生逐步获得了社会和用人单位的认可,但是还没有达到理想就业的境地,高职学生职业素养不高成为他们就业的瓶颈。针对这种情况,“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方式研究”课题组尝试探讨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方法。本文从就业指导课课堂教学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高职教育职业素养课堂探究

一、问题的提出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生产和服务第一线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高级实用人才。各种调查显示,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普遍不高,这成为制约他们提高就业质量的瓶颈。“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方式研究”课题组通过对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08级毕业生、09级参加企业顶岗实习的同学的调查,同时对各类代表性的用人单位进行问卷调查和座谈,也证实了这个问题。高职毕业生虽然基本都能够找到工作,也逐渐取得了社会和用人单位的认可,但是职业素养不高却成为他们提高就业质量的瓶颈。如何提高高职学生的职源于:论文格式范文网www.7ctime.com
业素养成为课题组的关注重点。

二、对职业素养概念的认识

(一)文献综述

如何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素养,国内外已有众多学者做了前期的一些研究,他们从职业素养的内涵及构成、职业素养培养的途径、模式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1.内涵
许亚琼认为,“素养”有两层含义,一层是名词的涵义,静态的,指后天养成的某些品质,另一层则是动词的涵义,动态的,指人不断修习涵养的过程。总之,“素养”都是指后天的养成,不论及先天的遗传素质。作为“素养”概念的下位概念,职业素养的养成场所是现实职业世界。
2.构成
陈再兵将职业素养划分为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和职业技能四个方面,其中,职业道德包括职业义务、职业责任和职业行为上的道德准则,职业意识包括奉献意识、创业意识、竞争意识和协作意识,职业行为习惯则体现在主动进取、友好合作、服从服务和谦虚低调。裘燕南认为职业素养是职业人在从事某种职业时所必须具备的综合素质,不仅包括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职业道德及丰富的职业情感、良好的职业习惯,而且需具备社会适应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社会实践能力、自学能力等职业素养。

3.职业素养培养的模式或途径

国外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模式有CBE职业教育模式,MES教学模式,“双元制”模式。
徐国庆认为,真实职业情境中的管理要素对职业素质的提高能起到非常有效的影响作用,应当把职业素质元素融合到各专业课程中,结合具体工作任务进行培养。除此之外,还可以单独设置一些课程。职业素质培养方法除案例教学外,还必须采取行为教学方法,建立以职业能力为核心、职业素质培养为本位的教学体系、课程内容及相应的评价体系。
白鸿辉认为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实践技能训练教学是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培养的核心环节。为此,高职院校首先应在企业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专业实训的规范要求。其次是创建尽可能近似(或模拟)企业产品生产的实训条件。再次是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严格执行实训教学规范。除此之外,还应切实认真把好实践教学各环节的质量考核关,建立严格的考核机制。
谭豁主张将源于日本的6S管理模式引入高职学院的实习实训管理与教学中,认为这一方式将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产生深远影响。
李永萍探讨了将企业文化元素融入职业素养教育体系的机制,提出了以各行业优秀企业文化的共性因素构建职业素质教育体系大平台的基本内容,以不同行业企业文化的个性化因素构建高职职业素质教育小方向的观点。

(二)概念界定

1.内涵及构成

本文中,职业素养是指从业者在一定生理和心理条件基础上,通过教育培训、职业实践、自我修炼等途径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职业活动中起决定作用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虽然本文的研究对象为高职学生,他们并没有真正从事工作,但是在课堂中,我们可以提供一些模拟训练,在实习和实训中可以针对性地培养基本的职业品质,以为将来的职场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职业素养包括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团队合作精神、时间管理能力、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职业礼仪、创新素质等多方面的内容。

2.培养方式

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有多种途径,可以在专业课中贯穿职业素养培养理念,也可以在实训课、创业实践中锻炼培养。笔者从事学院就业指导课的教学工作,在探索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过程中,将“职业素养”作为大二学生的就业指导内容。结合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研究文献和实践工作,依托几本就业指导教材,笔者将职业素养教学理念和训练结合在一起,在课堂上进行了探究。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笔者结合对高职学生和用人单位的调研结果,将最重要的几项职业素养挑出来作为课堂训练的内容。笔者的理念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讲到的就一定要训练,取得教学效果。笔者不求多但求对学生有效果,真正地改变他们的思想和行为。

三、课堂教学探究

下面笔者将以汽车维修技术班的“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课为例来展示课堂教学探索过程。

(一)导入主题

古希腊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过,能独自生活的人,不是野兽,就是上帝。从认知角度来看,当代高职生对人际交往的重要性有一定认识。笔者按照“认知→训练→行动”的思路和学生进行交流。首先笔者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到,学生知道人际沟通在哪里都很重要,但是由于性格、环境等方面的原因,他们的交往范围是很有限的。也有一部分学生说他们很善于交往,人际关系还不错,并且还举了一些例子。其他同学听了有的羡慕有的不屑,大家的情绪已经被调动起来了。看到这种情景,笔者问:“你们真的了解自己的沟通能力吗?”有的同学摇头,有的同学点头。

(二)评估自己的人际交往状况

接下来笔者对他们进行了“人际交往能力”的测试(25道题)。测试结果表明,大部分同学的人际交往能力一般,能够与一般人正常交往,但是为了解决问题、完成任务而有目的进行的交往存在困难。他们感觉要真正地成为一个擅长交往的人并不容易,还必须进行学习和训练。笔者让他们说出提高自己沟通能力的方法。他们论文导读:基金项目:广东省高职研究会重点课题《关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方式的研究》GDGZ11Z023。上一页12
有的说跟着电视节目学习,有的说多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种活动,尤其是一些公开的活动。对他们的答案笔者给予肯定,同时给他们提供了以下思路并要求他们在课堂上准备并讲述。

1.开列沟通情景和沟通对象清单,即在哪些情景中为什么事与人沟通?交往对象是谁?

2.评价自己的沟通状况。

(1)对哪些情景的沟通有心理压力?
(2)最(不)喜欢与谁沟通?
(3)是否经常与大多数人沟通愉快?
(4)是否感到自己的意思没有说清楚?
(5)是否与朋友保持经常性的联系?
在他们列出自己的清单之后,笔者讲述了一个农药销售员的案例,说明经常沟通和沟通技巧的重要性。

3.评价自己的沟通方式。

(1)通常情况下,自己是主动与人沟通还是被动交往?
(2)在与别人交流时,注意力是否集中?
(3)在说明自己的意图时,信息传达是否充分?
研究表明,主动沟通者更容易与别人建立并维持广泛的人际关系,更可能在人际交往中获得成功。(插入同学的正面例子和同事的反面例子。)
根据以上情况要求同学们评价人际沟通能力,并由此列出提高人际关系的计划。

(三)人际交往课堂体验

这是一个游戏,主题是“迅速建立自己的交际圈”。让全体学生围成内外两个圆圈(班额在30—40人),内圈和外圈人数一样,一对一站好。接着,分别就“兴趣爱好”“我的家乡”“大学生活”“一个笑话”“评价对方的穿着”等5个话题进行3分钟的随机交谈。要求他们在交谈时注意自己的动作和面部表情。每谈完一个话题,内圈的学生顺时针移动一个位置,转换交谈对象,继续讨论下一个话题。
活动结束后,请同学们谈谈刚才的情况,比如:我的表现如何?哪些话题我比较擅长?有没有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四)拓展阅读与行动

课程结束的时候,要求学生完成以下任务。

1.阅读一则人际交往的故事并在下节课堂上讲给大家听,评出讲得最好的故事;

2.尝试在一周之内尽可能结交更多的朋友,尽量记住他们的姓名、专业、班级、外貌等基本情况,课堂上汇报。
(五)反馈
对于人际交往故事,大家搜索的范围很广,有名人故事也有身边的故事,有几个同学明显讲得很精彩,但是大部分同学在讲故事的时候出现一些问题,要么照读故事,要么讲述的逻辑混乱,用词不当或者词不达意,有些同学讲一点就觉得接不下去。
对于一周之内在校园里结交更多的朋友,那些班干部同学,参加社团的同学,组织活动的同学,交的朋友数量和范围比一般同学都要大很多,而且他们在发言的时候明显表现出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一般同学所交朋友多数局限于自己的专业和系部,如果说有活动的话就会认识较多的人,否则很难在一周之内认识五个以上的新朋友。对于新朋友的基本情况,活跃的同学了解得比较多,途径也很多;一般同学对新朋友了解甚少,甚至只是记住他们的性别,其他一无所知。
四、结语
从课堂上的情况来看,这种少量的讲授加训练和体验的方法引起学生很积极的反应。相对于以讲授为主的就业指导课,学生对这种上课方式更感兴趣,他们在课上课下和笔者的交流也比以前多很多,师生间的互动更广泛。不管是比较枯燥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还是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时间管理”“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学生都表现出了空前的兴趣,作业和考试也都变得认真而真实。这些情况表明,这种课堂探究的方式值得继续。
职业素养的培养方法可以在课堂上通过谈论的方法获得,也可以合理安排一定的时间给学生体验和训练,但是课堂时间非常有限,因此除了课堂上的训练和课后的作业之外,还应该继续追踪他们后续的表现,对比上过职业素养课的班级和没上过职业素养课的班级在职业素养方面是否有明显的区别。课后的跟踪更重要,学生已经了解的方法、初步习得的行为必须在课后得到巩固,在活动中得到应用和保持,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李建军.大学生职业素质与能力拓展教程[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2]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技术学范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3]许亚琼.活动导向的职业素养培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度硕士学位论文.
[4]白鸿辉.高等职业教育要强化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6).
[5]李永萍,吕玲,董自红.融入企业文化,构建高职职业素养教育体源于:论文书写格式www.7ctime.com
系[J].职教论坛,2009(6).
[6]陈再兵.智障学生职业素养调查与教育对策研究[J].南京特教学院学报,2008(2).
基金项目:广东省高职研究会重点课题《关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方式的研究》GDGZ11Z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