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高中化学“问题教学”模式构建和实践-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1530 浏览:95564
论文导读:
摘要:阐述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教学”模式构建的理论基础、特点、实施步骤以及在教学中的具体实践。
关键词:高中化学“问题教学”;模式;实践
问题教学,指教师在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基础上,创设问题情境把教学内容化作问题,使学生在设问和释问的过程中萌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进而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问题教学”模式构建的理论基础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了“独立发现的道路让学生去走”的著名观点。中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较容易产生或激发,各方面可塑性强,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动机。心理学指出:兴趣有很大的动机成分,而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因或动力。因此,在问题教学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正确的学法指导和教学策略,培养和优化学生创新思维,对学生一生的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

二、“问题教学”模式及其特点

1.发现问题阶段

将与学生密切相关的化学现象或生产生活中某个实际问题直接或通过多媒体手段呈现给学生,目的是创设一种问题情境,使学生得到感官刺激,情感被激发,自然融入情境中而产生解决某种现象、问题的冲动或。在此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使学生产生各种相关的问题,并确定一个主要问题作为这节课的研究方向。

2.自主探究阶段

学生以小组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通过讨论、查阅资料、确定方案、实验研究、交流评价等一系列学习活动解决共同确定的主要问题。教师作为研究者参与学生的合作探究,并给予适当的组织和指导。

3.“问题教学”模式的实施步骤

目前问题教学研究很广泛,形式也各有千秋,但其操作和实施程序一般包括三个步骤:
步骤一:教师直接创设问题情境或教师创设情境间接引导学生置疑和提出问题,让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至于具体采源于:党校毕业论文www.7ctime.com
用哪种方式,个人认为应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问题创设。
步骤二:教学问题出来后,应围绕教学问题进行重点引导解决,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可以进行模型展示、信息提示或实验探究等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增强学生多角度、多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步骤三:教师回顾课堂教学过程,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小结反思。这一环节要求教师根据学生认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对课题的整个解决过程进行回顾,回顾课题解决的思想、方法和策略,总结所学知识,强化学习内容,及时安排实践练习进行强化巩固。

三、具体实践尝试

1.课前安排学生预习

2.引入一则亚硝酸钠误食中毒新闻

新闻资料:2008年1月2日,北京市吉广饭店建筑队一名女厨师,因晚饭无食盐了,就把一盒在橱柜中找到的盐(两大勺)放在打卤面中。她误将亚硝酸钠当成了食盐,结果造成21名民工集体中毒。幸亏就餐者吃出了“怪味”,没有把饭吃完,加上救治及时,最后未造成死亡事故。

3.引导学生对新闻资料置疑、联想和提出几个典型闭幕式问题

(1)工地上为什么会有亚硝酸钠,它有什么用途?
(2)为什么女厨师会误将亚硝酸钠当食盐?
(3)请利用你学过的化学知识帮女厨师来鉴别亚硝酸钠和食盐。
(4)亚硝酸钠使人中毒的毒害机理是什么?
(5)请你为建筑队的女厨师选择简便可行的方法,避免再发生误食中毒事故。
(6)如果不幸有人NaNO2中毒,利用你所学的化学知识思考,应如何对中毒者进行抢救呢?

4.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物质的用途、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知识

结合第一个问题,指导学生阅读学习亚硝酸钠的用途,教师在此基础上略作补充和讲解;
结合第二个问题,教师实物展示亚硝酸钠和食盐的样品,在此基础上学习亚硝酸钠的物理性质;

5.让学生结合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设计具体的实验方案对两种物质进行鉴别

对学生提出的实验方案进行分组讨论、评价,然后对典型的方案进行实验探究或验证;
结合第三个问题,让学生在刚学习的亚硝酸钠的物理性质和已知的食盐的物理性质的知识基础上,让学生分组简单讨论,设计确定实验方案,选择典型方案进行实验探究、验证,然后教师再在此基础上强调物质的鉴别概念和方法、实验方案设计流程以及实验的记录与结论;
结合第四个问题,让学生自学亚硝酸钠的化学性质并与食盐的化学性质进行对比,然后根据它们化学性质的区别,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对亚硝酸钠和食盐进行鉴别,然后师生共同进行实验探究,如果实验发现方案问题再进行讨论完善;
结合第五个问题,让学生分组简单讨论,确定一种或几种简便可行的,能在日常生活应用的鉴别方法,让学生学以致用,体验成功的喜悦。
结合第六个问题,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社会等多方面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6.小结反思、强化记忆

7.布置课后思考、适当的实践练习

思考题:生活中有哪些物质易使人中毒?它们使人中毒的机理是什么?如不幸有人中毒,我们应如何急救呢?
课后我进行简单调查:大部分的学生喜欢这种课并且认为这节课的学习效果较好。
调查还表明,“问题教学”的以下几个方面颇受学生认同:
(1)突出化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
(2)加强了学生对化学科学实践过程的体验。
(3)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问题教学”模式是比较符合现代教学理论的,是适合高中化学教学的一种有效尝试。在课堂上,教师应经常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为主线来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有“问”必有“思”,有“思”必有“果”,能促进和提高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实验和设计实验的能力、观察能力、自学能力、团结合作能力。
参考文献:
皮亚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邵晓明.构建中学生物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初步研究,2010.
(作者单位 江西省赣县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