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关于中国微博研究梳理与评析-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8265 浏览:32321
论文导读:时代”即将来临。在这个全新“交流时代”来临之时,中国内亦有很多学者对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笔者在中国知网中输入“微博”跨库搜索,从1979-2010年,共有606条记录,其中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的文章为591篇,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的文章为12篇,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中有2篇,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文章
微博客(Micro-blog)的概念产生于2006年,这一理念是由Odeo公司的合伙创始人伊万•威廉姆斯(Evan Williams)提出,这个团队创办的Twitter网站是世界上最早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这是一个集有线网络、无线网络、即时通讯为一体的交流平台,用户可以通过网页、手机短信、IM(Instant Messaging,即时通讯,如、MSN、Gtalk、Skype等)软件和上百种API应用向其追随者(followers)发送不超过140字摘自:7彩论文网学年论文www.7ctime.com
的信息,从而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Twitter自创建以来,被称为“当之无愧的互联网‘明星’”,在诞生不到两年的时间,twitter全球用户实现了爆发式的增长,一举突破5000万。目前,Twitter是世界上用户规模最大的微博网站,在全球有120多个国家拥有至少超过18中语言的用户。
在中国,最早出现的微博是在2007年5月,由王兴创立的饭否网,随后,忙否网、叽歪网、做啥网接连成立,腾讯“滔滔”的上线标志着内地门户网站开始进驻微博市场,2009年年初,嘀咕网成立,微博呈现出竞争的格局。2009年8月,新浪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成为门户网站中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2010年1月20日,网易和搜狐微博分别进行内测和公测。2010年2月1日凌晨新浪微博全面升级为新版,添加了关注人气组、用户标签、发音乐微博等新功能。几天后,人民网的微博平台在改进后全新上线、凤凰网微博的内测、的微博开通,一度引发了人们对微博的关注热潮,微博正式进入主流网民的视野,并得到中国主流媒体的认同。
在谢尔•以色列的《微博力》一书中,把Twitter描述了给人一种家庭似的、小城镇般的感觉的温馨小城,“这是一个当你徜徉于熟悉的街道时,总会遇到熟人的地方。这些人和你拥有相同的朋友、兴趣和道德规范。当你在这里遇到一位陌生人时,你们很可能拥有共同的朋友或志趣”。并且,以色列预言“传播时代”即将寿终正寝,一种全新的“交流时代”即将来临。
在这个全新“交流时代”来临之时,中国内亦有很多学者对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笔者在中国知网中输入“微博”跨库搜索,从1979-2010年,共有606条记录,其中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的文章为591篇,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的文章为12篇,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中有2篇,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文章1篇;在文史哲、教育与社会科学综合两大类目中搜索,共出现90条记录,政治军事与法律类目中搜索有31条记录,均为叙事文本类的文章,如《经典微博》、《微博中的温暖》、《微博妙语》、《图片微博》、《微博热词》等类。在电子技术及信息科学类目中,除去新闻与传媒类(153条),搜索结果显示共有70条记录,在经济与管理类目录中搜索,共有221条记录。
本文选取新闻与传媒类的153篇文章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检索词中输入“传播”,在结果中搜索,出现的文章为37篇,占总数的24.18%;此外,与传播关键词如“网络问政、网络新闻、适用于满足、公共社会”等相关的论文共有52篇,约占总数的34%;有关的输入“营销”,在结果中搜索出现的文章是29篇,占总数的18.95%;这两项占据了论文总数的43%。

一、传播模式探析。

杨晓茹在《传播学视域中的微博研究》一文中提出了微博的传播模式图(见图1)。
其中,X是微博网站,是信息传播的起点,也是终点;A-N代表不同的微博使用者,是信息传播的传播者和接受者:DI-Dn代表“博主”跟随者,是信息传播的传播者和接受者;M代表现在的移动互联网环境,是微博传播发生、完成的传播环境,由互联网、3G手机等技术和介质构成。
其传播过程如下:微博使用者通过手机或者电脑将信息上传到网站,其关注者可以通过网络在第一时间收到“博主”的信息,同时也可以发表自己的评论,这一评论可以第一时间反馈到上一“博主”那里,同时也会第一时间传递给自己的关注者。微博的这一传播过程充分体现了互动性、能动性、平等性、多向性与时效性。它建立了一个人人都能发声,人人都可能被关注的传播模式。
这一传播模式并不完善,微博的信息传播在特定的情况下是一种裂变式的。微博信息的传播途径一般来讲有两个:一是关注;二是评论加转发或者直接转发。其中,信息接收的力量主要来自于粉丝的“关注”,信息传播的推动力则来自于粉丝们的“转发”。吴敏的《基于微博的媒体营销研究》一文中提出了微博信息有以下传播模式:微博的裂变式信息传播模式(见图2)。

即甲发出一条信息,关注其的粉丝A、B、C就可以实时在他们的个人界面上接收到这条信息,A、C接到信息觉得有传播价值就会继续转发,然后他们的关注人就会在自己的界面上接收到信息……,传播过程就此形成。B接收到信息觉得这条信息没有价值,就不会转发,于是结束了传播过程。这一传播过程让微博呈现出自我组织和去中心化的人际传播特征,外在的表现就是文本的碎片化。
此外,还有一种网站聚合信息模式,该模式的提出是基于议程设置理论在新浪微博首页的表现,在新浪微博的首页,设有“一小时话题帮”、“热词榜”等专栏,以有利于信息的梳理,提升议程设置的效果。

二、传播特点分析

(一)微博用户特点

杨晓茹在《传播学视域中的微博研究》一文中认为微博的用户由于加入门槛低而具有“彻彻底底的草根性”。微博的用户更趋于大众化,“只要拥有一部手机就可以成为其中一员”,所以,平民也好,精英也好,都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微博的使用中。
徐蕉在《传媒走进名人大家的窗口——略论微博的信源利用》中指出,在网络上开微博的不仅仅是在网吧熬夜的年轻网民,更有大批娱乐明星、政界要人、媒体精英、学界名人、企业高层、社会红人等,形成了各类演艺链、媒体链、作家链、房地产大亨链等等。就大体而言,新浪微博推出后,着重发展两部分用户群:一是聚人气价值的明星名流;二是新闻“爆料”价值的媒体人士和资深媒体研究者。论文导读:#GetFullDomain}上一页12

(二)传播内容的特点

目前,新浪微博限定140字,网易限定163个字,搜狐限定200字,腾讯限定500字。毫无疑问,文本字数的限制决定了使发布者在编辑要发布的消息时不用经过大脑的深加工,而直接将所见、所闻、所感向以短消息的形式同步传递出来,这种“即时信息流”便捷地实现了内容的原创性。
“即时的信息流”在形式上和内容上都表现出了碎片化的特征,但同时也是群体极化的表现。这一说法在刘兴亮在《微博的传播机制及未来发展思考》一文中也有表现。其提出“传播碎片化可汇聚成新型的话语权”,他认为大量的信息碎片在一个主题下集中,就可能汇集成事件流、思想流,大量积聚后成为热门话题,从而可以产生一种新型的话语权。

(三)传播渠道自由多样

目前,微博客的信息发布整合了多种平台,可以通过WBE网页、WAP页面模式和手机客户端模式、S(短信服务)/MMS模式、手机微博与LBS的结合、电子邮件等方式实时发布简短消息。其信息发布机制实现了真正的4A(Anytime,Anywhere、Anyone、Anything)目标。

三、传播效果分析

在中国社科院出版的《社会蓝皮书》(2010)中,微博客被评价为“杀伤力最强的舆论载体”,其一大特点就是“强烈关注时事”,这使微博的产生对传统媒体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同时,传统媒体将微博的优势功能融合应用,产生了显著的效果。
摘自:7彩论文网硕士论文答辩www.7cti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