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解读网络流行语“神马都是浮云”-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246 浏览:21346
论文导读:是浮云”进行语义变化机制解读,分析其变化的原因,并对其生存前景进行合理预测。【关键词】神马浮云语义变化机制言语现象一、引言2010年十一黄金周,天涯论坛名为《感谢这样一个极品的朋友给我带来这样一个悲情的国庆》的帖子中,网络红人极品女小月月横空出世,以极其诡异的言行雷倒众生,并让网友们将
【内容摘要】网络时代衍生出众多新奇的网络流行语。本文将对网络流行语“神马都是浮云”进行语义变化机制解读,分析其变化的原因,并对其生存前景进行合理预测。
【关 键 词】神马 浮云 语义变化机制 言语现象
一、引言
2010年十一黄金周,天涯论坛名为《感谢这样一个极品的朋友给我带来这样一个悲情的国庆》的帖子中,网络红人极品女小月月横空出世,以极其诡异的言行雷倒众生,并让网友们将“神马”和“浮云”联系在了一起,诞生诸如:“用任何词语来形容她,都根本乏味得很,神马网络豪放女,浮云!都是浮云!小月月还能保持着晕的状态靠在他胸口,神马晕倒无意识论,统统是浮云!”的感叹。随之网友们将“神马”和“浮云”结合在一起组成“神马都是浮云”,推之四海而风靡,高居2010年网络十大流行语榜首。
本文就此网络现象展开研究,首先对“神马”、“浮云”进行语义变化机制解读,然后分析其变化的原因,最后根据此言语现象预测其生存潜力。

二、理论综述

瑞士语言学家Saussure认为研究语言学首先要把语言和言语区分开来。“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符号系统,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语义为意义内容的词汇材料和语法组织规律的体系。“言语”是人们所说的话的总和,是人类通过高级结构化的声音组合,或者通过书定符号、手势等构成的一种符号系统来交流思想的行为。刘润清(2006)认为语言是社会化的、归约性的,相对稳定,具有系统性;而言语是个人性的,不稳定的,可以根据语境因素发生变化。因此本文探究的“神马都是浮云”属于语言共时性研究中的言语现象问题。
Lyons(2000)对意义有三种分类:词汇意义、句子意义、话语意义。其中词汇意义以概念为基础反映客观的真实世界和想象的虚拟世界;句子意义对词汇的搭配组句具有制约作用;话语意义的最大特点是必须依赖言语环境,研究词汇在特定语境中的意义。本文探讨的“神马都是浮云”脱离了原词汇意义,在新的话语使用中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即主要研究其话语意义。
冯奇(2007)认为词语搭配有常规搭配和超常搭配之分。超常搭配是建立在相似和相关基础上的言语创新,通常情况下能够产生奇妙的表达效果和一定的修辞效果。超常搭配突破语言规范不等于置原有的规范于不顾,合理健康的创新接受逻辑规律和社会规约的限制。当创新项目被社会群体重复使用而得到全民公认后能够进入语言体系,成为新的规范。然而离谱的超常搭配不容易语言社会的认可,更谈不上进入全民公认的语言体系。近年来,网络上新生的流行语层出不穷,它们是否具有生存能力呢?本文就“神马都是浮云”来初探其生存能力。

三、语义变化机制解读及原因探究

(一)解读“神马”

“神马”一词的词汇意义是指有非凡特征的马,即神奇的马;随后在《庄子·大宗师》:“浸假而化予之尻以为轮,以神为马,予因以乘之,岂更驾哉!”中被理解为:以精神为马,比喻委心随化,超脱尘世的精神境界。此时,“神马”一词的话语意义为超尘脱俗的精神境界。
然而,网络流行语“神马”其实是“什么”的谐音。据百度百科资料其来源可追溯为:网友们在用搜狗拼音输入法打“什么”时,习惯用拼音首字母“”来代替,又因为打字飞快,常在打“什么”时打错,打出一个“神马”来。“神马”一词就像曾在网络红极一时的“虾米”一样,采用谐音的方法。
神马的出现并非偶然,在神马之前,虾米存在了一段时间。它们产生的原因很一致:在互联网讲究高效率的活动中,网友们在网络交流中,尤其是在使用微软系统的输入系统时,没有时间去查找正确的字词,也没有耐性保证打字的准确无误,于是就产生了大量同音字词去代替本想表达的字词,这些同音字词逐步扩展开来,直至成为公认的新词汇。此时“神马”已脱离原来的词汇意义和话语意义,纯粹是作为谐音词“什么”在网络上使用。

(二)解读“浮云”

“浮云”在新华字典中的词汇意义为:飘浮在天空中的云彩,如:浮云蔽日。随后在具体使用中,产生了不同的话语意义:(1)表示漂泊不定,变幻无常;如:诗人李陵的《与苏武诗三首》中,“仰视浮云驰,奄忽互相逾。风波一失所,各在天一隅”;(2)由“浮云”飘忽而去的特征又可引申为转瞬即逝的事物。
然而,网络流行语“浮云”却被主流观点认为是出自周星驰的《少林足球》“虚名而已,就好像浮云一样”。后来演变为“一切都是浮云”。
但是“神马”和“浮云”作为单独的网络词语使用时并未吸引人们的眼球。直到被十一黄金周天涯上《极品女小月月》的雷人网贴合起来使用后,“神马都是浮云”一夜红遍网络各个角落,随后被收入2010年十大网络流行语,并高居首位。
迅速窜红的网络流行语“神马都是浮云”中,“神马”并未发生改变,依旧是“什么”的谐音,但“浮云”却由其话语意义进一步得到了新的话语意义:

1.比喻某些看得到却得不到的东西,也可表示无实际意义的事物。

2.比喻不把某些虚无缥缈,转瞬即逝的东西放在眼里,此时多用来指不在意的事物。

3.比喻把那些想要得到却得不到的东西故作无视,本质却是不愿意直接面对。

由此本文认为“浮云”一词的词义在其本身的历时性发展中语义发生了扩大,由原来的仅指飘浮在天空中的云彩扩大为虚无缥缈的东西。

(三)“神马都是浮云”网络使用体

“神马都是浮云”在网络上成为万能金句后,被网友们频繁使用,主要可归纳为三种使用体:抱怨体、感叹体、超然体。例句如下:
(1)奖金、升职这些是神马东西?都是浮云、浮云……
网友们创造的这些句子充分表达了他们内心的苦闷、压力,让自己拥有凡事皆浮云的淡定态度,也不失为一种精神胜利法,来告诫自己对不着边际的事情,不要抱有幻想。
(2)看了网络相亲红人“凤姐”红果果的写真集,我只能这样说神马都是浮云呀……
网友们用“神马都是浮云”表达自己的感慨、感叹。
(3)新华每日电讯文章《神马都是浮云》讲:“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可我们都是俗人,真能看破一切,做到“神马都是浮云”并不容易论文导读:

新闻媒体用“神马都是浮云”来表达一种超然物外7彩论文网论文大全www.7ctime.com
的人生境界。

(四)解读“神马都是浮云”流行的原因

每一种风行的社会热点现象的背后都潜伏着深层的原因,“神马都是浮云”也不例外。因此,本文从社会和个人两个方面分析原因:
1.社会因素。当今社会是开放的社会,人们的思想比较开放,比较容易接受新事物,而网络时代的到来加速了新事物的更新和传播。同时社会每时每刻都在发展变化,语言是社会的一面镜子,社会的变化相应的能够在语言中表现出来。网络流行语的出现正是社会变化的结果,原有的旧的词汇不足以表达变化的社会,于是人们创造出新词来弥补,以便能够更加精确地反映变化的社会。另外网络的开放性以及大众传媒铺天盖地的宣传使网络新潮文化以光速传播。
2.个体因素。互联网的普及增加了人们之间的交流,尤其是青年人,他们富有创新精神,不喜欢陈词滥调、人云亦云、标新立异、追求风尚、彰显个性……是网络流行语的主要创造者。同时,他们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是传播新潮事物的主力军。同时,大众网友推波助澜的从众心态进一步传播了新潮文化。另外,年轻一代在大城市打拼,要承受城市带来的各方面的压力,而创造属于年轻一代们自己的网络文化给这些年轻人带来希望和欢乐,他们用属于自己的另类非主流文化来自嘲,自我安慰,自我解压,以便更好的适应社会。

四、解读“神马都是浮云”生存前景

首先,“神马都是浮云”是词语搭配中的超常搭配,是建立在相关的基础上的言语创新。本来八竿子打不着的事物“神马”和“浮云”,却能够被人们联系在一起使用,不仅仅是因为“神马”是“什么”的谐音,从深层次上讲,“神马”和“浮云”两个词都有含有玄虚飘渺,不容易实现的特点。试想一下“神马”不容易得到,“浮云”又转瞬即逝,虚无缥缈,人世间再美好的东西都是虚无转瞬即逝的,什么都不值得一提,只能用一句“神马都是浮云”来抒发一下内心的悲愤和抱怨。
其次,我们可以清醒地认识到“神马都是浮云”网络流行语的爆红属于特定时期由特定事件引发的言语使用现象。然而言语现象的个人性,不稳定性等特点预示着“神马都是浮云”并不能一直爆红下去。罗常培、吕叔湘(1995)曾在“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的主题报告中指出:不是每一个变动都是发展,不是每一个变动都会巩固下来,有的站住了,有些过些时候又消失了。冯奇(2007)认为语言和言语的关系表明,言语活动中的绝大多数创新项目都是临时的、不能进入语言体系的。言语的使用频率增加就有可能转化为语言。成功转化的决定因素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全民公认,因此语言的社会性是语言的最高属性。因此本文认为网络流行语“神马都是浮云”虽然目前风靡整个社会,但是最终前途命运黯然,有可能像“虾米”一样风光一时后,昙花一现,黯然退场。因为“神马都是浮云”像以往的网络流行语一样,由于特定的事件被网友们创造并传播,这些如法炮制的网络流行语像速食一样,没有竞争源于:7彩论文网毕业论文致谢范文www.7ctime.com
优势、生命力和生成能力,衍生能力差,流行范围单一(主要为年轻的网民中),无法经受时间的考验和全民的公认,无法进入语言体系。
五、小结
本文通过对网络流行语“神马都是浮云”的探究,解读其语义变化机制和原因,并合理推断此种言语现象的生存能力:网络时代催生的纷繁的网络流行语大多会昙花一现,黯然退场。
参考文献:
John Lyons.Linguistics Semantics:An Introduction[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John I.Saeed.Semantic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3]安志伟.网络词语特殊类型及其形成机制研究[J].语文学刊(高教版),2005(5):102-104.
[4]冯奇.核心句的词语搭配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5]蒋悦飞.简论网语的衍生原则[J].修辞学习,2003(2):3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