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当前我国教师教育体系特征研究-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5901 浏览:118545
论文导读:在校生规模分别占到该省当年总规模的38.85%、54.67%、6.48%,以综合院校规模最大,师范院校次之,职业院校规模最小。两省师范生规模在院校结构上的不同与其省情的不同密切相关,但二者又有一个共同之处,即两省师范院校的师范类普通本专科在校生规模已经低于各省总规模的40%,综合院校和职业院校的师范类普通本专科在校生规模所占
摘要:对我国c省与s省教师教育体系的调研显示,当前我国已经构建起师范院校、综合院校和职业院校共同参与的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教师教育仍是师范院校人才培养的主体部分,省属师范大学对教师教育的促进作用表现突出;教师教育院校的分层分类培养格局基本形成,布局结构调整趋于理性;高水平综合大学参与的教师教育体系尚未建立,综合大学的教师教育普遍处于边缘地位;教师教育机构认证标准和质量评估标准缺失,教师教育管理机构不统

一、职能分散,难以形成工作合力。

关键词:中国;教师教育体系;特征
1671-6124(2012)04-0013-06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加强教师教育,构建以师范院校为主体、综合大学参与、开放灵活的教师教育体系。”构建这一体系,必然要基于对当前我国教师教育体系现状的深入调研和科学研判。这是明确我国现代教师教育体系建设方向及其政策框架的必要前提。那么,当前我国的教师教育体系具有哪些特征呢?本研究旨在通过对G省和s省的调研,就我国当前教师教育体系的现状与特征进行研究和分析。

一、调研的基本状况

1 调研对象
本研究采取分层抽样与目的性抽样相结合的原则,同时考虑抽样省份教师培养政策的特点,最终确定了位于东部地区的G省和中部地区的S省作为调研对象。
教师教育是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的统一体,是教师教育院校、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幼学校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事业。基于此,本研究的访谈对象有3类:一是教师教育院校的校长及其教师教育学院院长、教务处处长和部分教师代表;二源于:7彩论文网硕士论文www.7ctime.com
是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高教处、人事处、师资处的负责人;三是部分中小学校长及教师代表。为保证研究的客观性,本研究在教师教育院校的选取上,覆盖了师范大学、师范学院、师范专科学校、中等师范学校以及参与教师教育的综合大学、地方综合学院、高职高专等主要院校类型。
2 调研内容
为确保访谈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本研究根据访谈对象的不同设计了3类访谈提纲。对教师教育院校相关负责人的访谈内容主要包括院校的教师教育理念及其教师教育发展规划和学术治理结构,师范生培养的定位及其招生录取机制、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和课程设置、师资队伍结构、实习实践模式以及就业情况等;对教育厅相关负责人的访谈内容主要包括该省的教师教育发展现状、规划、院校布局以及该省在教师培养培训、教师编制、教师资格认证、教师聘用等方面的现状和问题;对中小学校长的访谈的主要目的是了解中小学在师资队伍的数量和质量等方面的要求,并通过对中小学教师招聘、专业发展培训、薪酬制度等方面的调研,间接了解我国教师教育体系的现状及特征。
本研究共赴12所院校,访谈教师教育院校相关负责人94人次、教育厅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13人次、中学校长及教师代表5人次;分别完成了G省、s省教师教育体系调研报告。

二、当前我国教师教育体系的若干特征

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教师教育体系开启了由封闭向开放的转型进程,至今已形成由师范院校与非师范院校共同参与的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并在总体上呈现出多元、多类、多层等特征。本研究通过对G省与S省的调研结果的对比分析,总结出了我国当前教师教育体系的若干特征。
1 构建起师范院校、综合院校和职业院校共同参与的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
调研结果显示,G省与S省均已构建起师范院校、综合院校和职业院校共同参与的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具体可以从院校数量和学生规模两个维度进行考察。就院校数量而言,G省的综合院校和职业院校数量分别为师范院校的2.2倍和2,6倍;S省的综合院校数量是师范院校的1.4倍,高职院校数量达到了师范院校的71.43%。因此,从院校数量而言,综合院校和职业院校已成为教师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就学生规模而言,以2010年为例,G省师范院校、综合院校和职业院校的师范类普通本专科在校生规模分别占到该省当年总规模的34.98%、17.31%、47.71%,以职业院校规模最大,师范院校次之,综合院校规模最小。S省的情况与之不同,其师范院校、综合院校和职业院校的师范类普通本专科在校生规模分别占到该省当年总规模的38.85%、54.67%、6.48%,以综合院校规模最大,师范院校次之,职业院校规模最小。两省师范生规模在院校结构上的不同与其省情的不同密切相关,但二者又有一个共同之处,即两省师范院校的师范类普通本专科在校生规模已经低于各省总规模的40%,综合院校和职业院校的师范类普通本专科在校生规模所占比重则超过了各省总规模的60%。这表明,综合院校和职业院校已经承担了60%以上的本专科层次的师范生培养任务,形成了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
2 教师教育仍是师范院校人才培养的主体部分,省属师范大学对教师教育的促进作用表现突出
教师教育在师范院校人才培养中的主体地位直观地体现在其师范类学生的校均规模上。以2010年为例,G省师范院校、综合院校和职业院校的师范类普通本专科在校生校均规模分别为9861人、2218人、5174人,师范院校分别超过综合院校和职业院校344.59%和90.59%。S省师范院校、综合院校和职业院校的师范类普通本专科在校生校均规模分别为6058人、5969人、1415人,师范院校分别超过综合院校和职业院校1.49%啼328.13%。而且,G省与S省师范院校的校均师范类普通本专科招生规模分别达到2825人和1921人,远远超过两省其他类型的院校。因此,在师范院校综合化的背景下,师范生培养依然是其人才培养的主体部分。特别是相对综合院校和职业院校而言,教师教育的主体地位十分明显。
在师范院校中,省属师范大学对教师教育的促进作用表现突出。G省与S省各有1所省属师范大学。调研显示,这两所师范大学在各自所在省域的教师教育改革发展中发挥着示范引领作用,对教师教育改革的促进作用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摘自:7彩论文网本科毕业论文答辩www.7ctime.com论文导读:FullDomain}教育的不仅有师范大学、师范学院、师范专科学校和中等师范学校,还有综合大学、综合学院、财经大学、理工大学、科技大学、理工学院、体育学院、美术学院等综合性或单科性院校以及数量较多的职业技术学院。这些学校的校情各异,在教师教育的师资队伍、专业建设、经费投入、课程体系、养成氛围以及教育实习基地等方面

与之相比,无教师教育基础的综合大学的教师教育一直处于边缘地位,其参与度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一方面,其师范生规模远低于有教师教育基础的综合大学。以G省为例,无教师教育基础的w大学2010年的师范生招生数仅为108人,不到有教师教育基础的g大学的1/10。另一方面,无教师教育基础的综合大学不同程度地存在教师教育师资队伍薄弱,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与非师范专业雷同,师范生实习实践基地不足等问题。调研中,某师范大学教师教育机构的负责人还特别指出:“教师的养成是需要环境的,这个养成的环境需要经过好几代人的努力才能逐步形成。而这类综合大学,无论是硬环境还是软环境,实际上并不具备教师养成的环境和氛围。”
5 教师教育机构认证标准和质量评估标准缺失。教师教育管理机构不统

一、职能分散,难以形成工作合力

从20世纪80年始,世界各国纷纷制定教师教育标准作为教师教育改革和保障教师教育质量的一个基本前提,教师教育标准化已经成为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基本趋势,是现代教师教育制度的基本内容。其中,教师教育机构认证标准旨在保证教师教育院校的“合格”办学资质,教师教育质量评估标准旨在通过评估不断引导教师教育院校提高办学质量。然而,由于教师教育机构认证标准和质量评估标准的缺失,导致我国教师教育体系的“开放”表现出某种程度的“粗放”特征,直接造成的“未经认证”的院校“进入易”和部分办学水平低的培养机构的“退出难”。
目前,在G省与S省,参与教师摘自:7彩论文网论文查重www.7ctime.com
教育的不仅有师范大学、师范学院、师范专科学校和中等师范学校,还有综合大学、综合学院、财经大学、理工大学、科技大学、理工学院、体育学院、美术学院等综合性或单科性院校以及数量较多的职业技术学院。这些学校的校情各异,在教师教育的师资队伍、专业建设、经费投入、课程体系、养成氛围以及教育实习基地等方面的情况不一而同。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教师教育机构认证标准,而未能对其教师教育办学条件进行评估和认证,导致大量薄弱环节的存在,难以保证其参与水平与培养能力。与此同时,部分办学水平低的传统师范院校的退出机制不畅。如s省的中师层次的挂靠办学点,虽然存在“布局不合理、管理体制不顺、生源质量下降、教师队伍不稳、投入不足、教学管理落后”等诸多问题,其教育厅有关负责人曾明确指出:“如果这部分学生充实到教师岗位,将对基础教育的办学质量造成不良的影响。”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机构依然在进行师范生的培养。
此外,我国的教师教育管理机构也存在相应的问题:一是教师工作管理部门不统一;二是管理职能分散。G省教育厅负责教师工作的主要机构是师资管理处和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S省教育厅未设专门的师资管理处,其教师工作职能主要集中在人事处、基础教育处和继续教育办公室。与此同时,两省参与教师教育的本专科院校的教育教学接受高等教育处的宏观指导,其招生计划又由发展规划处拟定和实施,负责教师工作的管理部门对其没有业务指导的权力。因此,从师范生的招生、培养到教师的录用、编制、培训分别由不同的部门管理实施,教师工作存在多头管理、协调不力的弊端。相对于s省,G省有专设的师资管理处,近年来相继出台了构建新的教师教育培养体系的规划方案、“十二五”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意见,对该省的教师教育进行统筹规划。而S省在近5年内却没有出台过专门的教师教育规划,其原因之一就在于“没有专门的机构负责,高教处不可能就师范院校单独下文”。因此,设立专门的教师教育管理机构,对于教师教育的改革发展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结语
对当前教师教育体系现状的研究,是构建现代教师教育体系的基础。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我国的教师教育体系实现了从定向封闭向多元开放的转型,对于提高教师教育质量,培养培训优秀教师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当前这一转型并不彻底,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粗放”的特征,其结构仍有不合理之处,距离以高质量性、公平性、开放性和灵活性为特征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仍有很大的距离。
注释:
①S省师范院校普通师范类本专科学生在校生校均数与综合院校相差不大的原因在于,该省参与教师教育的4所综合学院都是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升格而成,其主体依然是教师教育,因此师范生依旧保持较大规模。
参考文献:
朱旭东,教师教育标准体系的建立:未来教师教育的方向[J].教育研究,2010,(6):3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