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作文教学中“积累”与“倾吐”思考-流程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638 浏览:21619
论文导读:
思考一:积累与表象
我对学生的作文心理过程作了分析。先是有了对客观事物的感性认识,然后转化为理性认识,最后才是表达倾吐。对于感性认识,《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解释的:通过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的片面的、现象的外部联系的认识。感觉、知觉、表象等是感性认识的形式。由此可见,感觉、知觉、表象是思维的起点。有了感觉知觉,而后在脑中形成事物的表象。没有了这些,头脑就是“空空”的。事物在人脑中的表象不是凝固不变的,常常会被淡漠或者遗忘。表象储存的质量与观察和记忆有关,观察越仔细深入,记忆越深刻,表象储存就越牢固、清晰。小学阶段的习作多为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文章(即使是想象作文,也要建立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只有深入细致地留心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才能不断充实事物的表象,为“言之有物”打下基础。充实表象的过程就是积累。学生的阅读、摘录好词佳句是一种重要的积累手段,但必须与死记硬背隔离开来。真正意义上的积累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在脑海中储存这些词句及其所包含意思的表象,并且能自觉地与现实生活相互联系,反复地激活唤醒更多表象。
思考二:内化与倾吐
头脑中积累了表象,就一定能把文章写好吗?正如娱乐当中的牌源于:7彩论文网论文范文格式www.7ctime.com
局,有一手好牌,不一定稳操胜券,还得看你对这些好牌的组织运用。《现代汉语词典》对理性认识是这样说的:认识的高级阶段。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把所获得的感觉材料,经过思考、分析,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整理和改造,形成概念、判断、推理。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飞跃,它反映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不难看出,在表象积累到表达倾吐之间,还有一个理性加工过程,我们称之为内化。内化过程是至关重要的,却往往被我们所忽视。内化表现为选材、构思、加工等。
选材是在学生有了丰富积累的基础上,提取与当前作文有关的表象和对事物的认识,从命题提示的例子和老师的举例中产生联想,或者从选材范围展开联想,由此及彼选取自己经历留下的记忆。而后是构思,它根据当前作文的需要对表象进行分解、组合和想像,并进行加工,包括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还要融合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使之意旨集中,条理清晰。
思考三:要有真正意义上的积累
1. 改变机械记忆。要引导学生感悟语言,能把语言所表达的意思既能概括化又能具体化,如练习说出段落的意思或围绕中心句展开扩写。
2. 加强学生的阅读感悟。朗读的作用不仅在于增强记忆,更有助于理解,要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唯有多读感悟。在课外阅读中,对于自己喜欢的词句,应先在理解的基础上才摘抄下来,并积极地尝试运用有新鲜感的词句于自己的习作当中。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在对语言的感悟、探究中培养语感,如联系句子理解词语的意思,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宋学家朱熹就曾强调,“凡读书,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当学生的感悟能力提高时,在习作中就会很自然地把心中所想的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从古到今,许多有成就的文学家哪一个不在“读”字上下功夫?把阅读培养成一种习惯,一种促使人向上奋进的能力,这也是我们积累到的最大的一笔财富。
思考四:功夫下在命题和选材上
1. 选择学生表象丰富的题材进行练习。如《我的苦恼》、《妈妈的拿手菜》、《当我____的时候》、《第一次____》等,这些题目可选用的题材直观性高,形象感强,提示了生活情境,刺激、触发了学生对往事的追思,促使潜藏的表象苏醒复活,学生津津乐道。
2. 选择能够诱发情感的题材进行练习。情感具有强烈的唤醒表象的功能,是促使感性认识提升为理性认识的催化剂和原动力。有些题材能引发学生对写作客体产生情感,拨动心弦,催醒表象。如,《____我想对您说》、《____请原谅我》、《好心人,谢谢你》、《这件事感动了我》等。
3. 迎合学生猎奇质疑的心理,激发他们思考探究,使他们视写作为乐事,产生不吐不快的情绪。诸如《你猜我说谁》、《____的秘密》、《我眼中的外星人》等。
当然,任何有效地激发学生头脑当中表象的做法都有助于学生自由而有创意地倾吐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