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从“电视偶像”看文化传媒受众心理需求-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1941 浏览:96972
论文导读:
[关键词]电视偶像;文化传媒;受众
偶像崇拜通常指对任何一种偶像、图像或物体的崇拜,与敬拜有神论的神相对。偶像崇拜,是一个人对信仰着的象征物、对象信仰的极端。这种极端由执著甚至到疯狂。随着科技的发达,电视媒体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领域,偶像的含义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现今年轻人崇拜的偶像变化极快,但每一轮的崇拜中,他们都那么狂热。何以偶像崇拜现象的生命力如是顽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青少年们崇拜偶像主要有三个原因。
首先,追星的青少年是要追寻自我。当他们或早或迟地走过童年,面对纷繁的世界时,往往会感到无所适从:“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他们这种内心深处的困惑缘于心中没有建立起一个稳定的自我形象,即所谓“自我同一性”。此时,他们开始思索自我的意义,他们急需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活生生的形象作为自我的代表。他们在公众人物中寻找那些具有自己欣赏特点的人物,于是明星出现了。如果明星能够有足以让他们佩服的表演,就会成为被崇拜的偶像。从这个角度来说偶像是崇拜者的代言人,是崇拜者的理想自我,也是崇拜者心目中的未来。
其次,偶像也是青少年心目中父母的替代品。青少年在生理上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心理上的发展却远远滞后。由于生理上的发展,他们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希望能够独当一面,渴望摆脱父母的控制。然而,他们有限的生活经验又使他们不能没有父母的帮助,这种矛盾状况使他们感到很苦恼。因此,他们选择崇拜拥有能力、地位和独立的偶像,希望通过偶像崇拜来实现独立自主的目的。某种意义上,这不过是将偶像作为了父母的代替品,让偶像来行使父母对自己的控制。
再次,偶像崇拜也是青少年融入自己团体的一种手段。有些追星族是为了保持与同伴的一致而被卷入追星的行列的,相形之下他们是二流的追星族。他们追求的是让自己有所归属,是为了让自己和别人知道他属于那个团体。所以他们需要知道大家正在讨论的明星的生日、星座和爱好。
而在电视节目中,现场观众分两种,一种是室外的,就是当节目在外景录制时现场的观众;一种是室内的,这样的观众有一个专有名词——演播室受众,“我们通常把那些进入演播室配合或参与节目制作的受众称作演播室受众。广义的演播室受众包括凡是走进演播室配合或参与节目制作的所有人,包括节目的参与者和配合者。狭义的指除嘉宾以外的其他受众” 本文研究的现场观众是演播室受众,且主要是指狭义的演播室受众。
演播室受众在发展初期扮演的角色只是“陪衬者”和“欣赏者”,他们的作用是作为一种道具在现场“应景”,既作为摄像机构架画面的一部分,也用来制造现场热闹的氛围。因此他们除了制造气氛,鼓掌、欢呼外,几乎没有任何实际的作用。以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为例,那时演播室内的观众并不多,其中还包括很多名人嘉宾,但是我们可以看到每当一个节目结束后,不论节目是否精彩,现场都会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现场的气氛很是热闹。其实这些早就安排好了,现场有专人负责领掌,受众只要按照手势和要求做就可以了。他们不需要开口说话,不需要有个人的判断力和思想,仅仅是个“陪衬者”。另外摄像机的镜头停留在观众身上的时间也是少之又少,即使有也大都给了前排的嘉宾。更多的时候,他们是节目的“欣赏者”,只是欣赏的地点从电视机前换到了演播室内。因此在这一时期,演播室受众被媒体机构控制,基本是一个被动的信息接收者,是一个纯粹的节目欣赏者,并没有真正参与到节目中,更不用说体现自我意识了。
参与讨论、发表看法是现场观众发展到第二个阶段时出现的参与方式,表现出了观众的求真性心里。现场观众与主持人、嘉宾一起就一个问题展开讨论,或发表自己的看法,或向嘉宾提问,这是第一次实现了观众与节目之间的双向交流,第一次使观众有了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因此一经推出就大受欢迎。《实话实说》正是凭借着这种平民化的节目风格,从当时众多的访谈节目中脱颖而出,成为其中的佼佼者。之后大量的此类节目陆续推出,比如央视三套的《艺术人生》、凤凰卫视的《一虎一席谈》等,使访谈节目成为观众最喜爱的节目类型之一。
让观众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是节目发展的必然趋势。伴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受众的文化素质和受教育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对事物逐渐有了自己不同的判断力和鉴赏力,他们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媒体灌输式,而是要求发出自己的声音,现场观众就是他们的嘴巴。现场观众其实也是他们的镜子,每一个现场观众都可以代表一部分受众,他们的观点就是这部分受众的观点。当电视机前的观众在现场观众找到了认知和行为上的共知时,他们就如同自己参与节目一样,于是注意力就被锁定在节目上,这也是节目制作者希望的。正是这种“嘴巴”和“镜子”的作用,使得参与讨论成为直到今日仍普遍采用的受众参与方式。
物质产品市场中,生产者通过向消费者出售产品来获得经济利润。但是,在传媒市场上,传媒通过两种途径获取经济利润。一是传媒向受众出售内容产品;二是传媒将出售内容产品时所凝聚的受众的注意力资源出售给广告主。在这一循环中,传媒卖出的产品包括两块:内容产品和受众的注意力资源。受众既是传媒的消费者,也是传媒产品的一部分,被广告主所消费。
喻国明教授系统地阐述了传媒经济的影响力本质,并使“影响力经济”这一概念在中国产生了广泛影响。他认为:“注意力经济”说解释了广告商付出广告费所购买的并不是报纸的版面或电视的时段,只有通过报纸的内容或电视的节目凝聚起了足够多的受众,这样的源于:7彩论文网论文格式模板www.7ctime.com
版面或时段才是有价值的。但是,传媒的市场价值又并不仅仅是由于它所凝聚的人群数量简单决定的。传媒作为一项产业的市场价值在于,它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它的受众,并且这种对受众的影响力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进一步地影响社会进程,影响社会决策,影响市场消费和影响人们的社会行为。□
(编辑/李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