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议人才培养新形势下我国体育教育人才培养若干深思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248 浏览:16604
论文导读:
摘要:办学定位不明、发展方向不清、同质化倾向、专业特色不“特”、课程设置随意性大等因素是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发展中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的实施,我国高等教育面临教育大众化、国际化和办学主体多元化的新形势,同时,给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地提出了新的挑战。
关键词:体育教育人才培养
1672-1578(2012)09-0018-02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经过5次重大改革,充分反映了时代的特色与社会发展变化的要求。培养什么样的体育人才?为谁培养?如何培养?是高等体育教育面临的基本问题。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优化结构办学特色”。提出各高校要合理定位,克服趋同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高校面临着各种机遇和挑战,如何顺应趋势,科学规划,提升其核心竞争力,与当今时代的发展需求相衔接,是我们关注的焦点。
1 当前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基本问题

1.1办学定位问题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趋势,伴随高校扩招和“升本”的现象出现,大多高等教育机构拼命往研究型、综合性的路线发展,形成“千校一面”的办学模式。高校如何确立自身使命,明确办学定位,是适应社会和人的发展多样性的需求,是凝聚办学特色、提升办学水平的要求。十二五期间,我校办学定位为:以教师教育为特色,重点发展非教师教育,努力实现研究生教育;培养基础宽厚、素质全面、实践能力强的基础教育师资和学科理论扎实、职业能力突出、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把学校建设成为教育教育特色和应用型特色显著的多科性大学。

1.2培养目标抽象、模糊,实施有悖

培养目标就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国家教育部在2004年“课程方案”中规定的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本专业培养能胜任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训练和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复合型体育教育人才”。我国大部分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基本上都是将教育部规定的大目标稍作修改或照搬照抄,致使培养目标模糊、空洞,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体育院校、师范院校、综合性高校等不同层次、不同体制的高校培养人才规格应不同,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处境尴尬,培养的学生既缺乏实际操作能力,也不具备扎实的理论素养,离“应用型”、“复合型”、“通才”等人才培养模式相去甚远。

1.3 专业特色不“特”,人才培养质量不高

跟随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的步伐,许多高校迷失方向,抛弃传统专业发展新型专业,形成各大高校千遍一律的专业布局、专业类型及专业内涵,使之专业特色不“特”。加之高校扩招,生源质量不高,培养主体五花八门,因此在较大程度上决定了人才培养质量水平难以有突破性进展。特色学科专业必然是学校传统优势学科专业和新型交叉学科专业的结晶。立足地方、服务地方,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是地方高校办学的基本准则。所以,所谓特色专业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体现地域文化、地域特色。

1.4 课程设置随意性大,难以权衡

国家教育部2004课程方案主干课有11门改变为6个领域约20门课程,但学时学分却有所减少。大多高校课程体系一直按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老三段的以学科为基础的课程体系框架,造成各专业最大最难解决的问题是课程的归类不准确,且自主性较差。我院专业一直存在必修课门数偏多,比例偏大,计划性太强,而选修课程门数偏少,比例偏小等问题(表一)。
论文导读:
 2 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基本思路
在现代社会制度下应该考虑三个主要因素:一是以国家社会发展需要为导航,调整高校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及规格;二是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基础,调整专业的培养方案、方式及途径;三是提高摘自:毕业论文格式www.7ctime.com
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相衔接。

2.1以社会发展为导向,明确办学定位

人才培养模式是学院人才培养思路的具体体现,是一个既具有良性结构又表现出不良特性的复杂复合系统,任何现行的或即将推广的人才培养方案都非终极模式,而只是培养方案“动态转化”链条上的一个环节。
新《课程方案》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实现了由“中学体育教师”到“体育专门人才”再到“复合型体育教育人才”的动态突破,基本上顺应时展的趋势。因此,我们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弘扬与时具进的社会发展观,以社会发展为导向的人才培养观,根据社会的不同层次、不同规格、不同类型的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调整人才培养目标,科学定位,努力培养符合社会当前和未来需要的具有创新思维、宽厚知识、强能力、高素质、广适应的新型体育人才。

2.2围绕“上质量”,深化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困难, 其根本原因在于高校培养的“人才”称不上“真才”,不能文也不能武。教与学是整个教育过程的关键环节,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是评价质量高低的秤杆。所以,优化师资结构,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是必然。积极开展“人才工程”,培养“双师型”师资团队;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努力实现人才培养模式战略性的转变是趋势。通过职业岗位设置与分析,了解社会人才市场,完善“大专业+小方向→出精品”的人才培养模式。

2.3围绕“上层次”,优化课程体系,提高实践能力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载体,是实现人才培养规格和要求的主要手段和途径。按照优化结构、资源共享、办出特色、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的思路,做好学科专业课程体系的布局调整。一是优化课程结构。本着“少而精,博而通,强基础,突特色”的原则优化课程体系;二是整合课程资源。课程资源亦可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共10个方面,合理利用、优化配置。三是搭建支撑平台,提高实践能力。搭建“校体结合”,“校企联办”,“省队校联”,“实习基地”,“引进来,走出去”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综合素质能力为目标,最大可能的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
3 结语
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对体育教育专业人才提出的新需求,使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也面临着发展的机遇。如何建立一个适应市场经济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于体育学院的长久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此,体育教育专业要开拓思路,勇于探索,加强研究,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科学确定复合型应用人才的培养规格和质量,使其真正成为培养高质量体育人才的出发点和归宿。
参考文献:
严德一.新世纪我国体育面临的发展机遇与体育人才培养[J].山东: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3,3.
刘斌,周挺进.在普通高校建立高层次体育人才培养体制的探讨[J].四川:四川体育科学,2004,3.
[3]刘淦清等.我国普通高等体育教育改革探索[J].湖北: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2.
[4]赵浅华.高等体育教育专业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广东:体育学刊,2001,9.
[5]李国栋等.四川省体育教育专业高层次人才培养有关问题的研究[J].四川:四川体育科学2008,3.
[6]叶成万.大学生就业难和体育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理性分析[J].湖北: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8.
[7]郑建岳,杨永明.浙江省体育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文化导刊,2003,12.
[8]夏思永.高等体育教育适应就业市场需求的探讨[J].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