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谈高等院校高等院校数字媒体技术教学对策相关不足研究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079 浏览:19651
论文导读:
摘 要:制定教学策略是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与传统专业存在许多差异,所以本文主要探讨了与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教学策略制定相关问题,并且以许昌学院数字媒体技术教学网络平台为例对平台为教学策略提供服务保障问题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教学策略;教学保障;数字媒体技术;教学网络平台
中图分类号:TP391.41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是现今时代和市场导向下的新兴专业,属于我国各高等院校的新建专业,并且与高等教育中传统专业之间存在比较大的区别。在教学原则与理念上,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与传统专业是一致的,但是传统专业的教学策略并不完全适合于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为教学策略提供支持的网络教学平台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很多高等院校仅仅是将原有专业的教学策略和网络平台进行了简单的修订与修改后套用到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上来,导致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教学活动无法正常与时代、与市场接轨,产生了教师组织教学活动流于形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对自身准确定位,最终教学效果得不到合理评价等弊病。当然,在这些环节中也有当时网络技术条件无法满足教学需求等客观原因。
本文主要以作者所教授课程为例,对高等院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教学策略进行探讨,并就新兴网络技术下、适应本文中教学策略需求的数字媒体教学网络平台建设抛砖引玉,希望与广大高等院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教师充分交流、共同进步。
1 基于就业岗位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教学策略必备要素研究
所谓教学策略,是指为完成特定教学目标而采取的包括教学活动程序、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和教学媒体等因素在内的总体考虑。教学策略的制定必须满足以下要求:“从学习目标出发;不违背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符合学习内容特点;适合教学对象特点;考虑教学条件的可能性和可行性”。教学策略的制定同时具有以下基本特征:选择或制定教学策略必须对教学内容、媒体、组织形式、方法、步骤和技术等要素加以综合考虑的“综合性”;教学策略不是抽象的教学原则,也不是在某种教学思想指导下教学模式,而是可供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参照执行或操作的方案,有明确具体的内容的“可操作性”;教学策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并参照学生的初始状态,选择最适宜的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并将其组合起来,保证教学过程的有效进行,以便实现特点的教学目标,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灵活性”。
在以上教学策略制定原则的基础上,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教学策略的制定更突出强调以下要素:

1.1 创造力与个摘自:学术论文模板www.7ctime.com

性化
高等院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是旨在培养技术与艺术并重的现代艺术设计人才,可适应新媒体艺术创作、网络多媒体制作、广告、影视动画、大众传媒等工作。这些就业岗位需要的不仅仅是工种熟练的“蓝领工人”,还要求学生具备足够的创造力和个性化,被磨平了思维棱角的人很难适应工作要求,发展潜力也受到限制。

1.2 思维的碰撞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充分的、合理的思维碰撞是必须的。如果缺少了思维的碰撞,整个课堂就因丧失灵性而陷入沉闷。从表面看,老师教的认真、学生学的认真,但实际上丢失了最重要的东西,这与要素1是背道而驰的。

1.3 现代化与智能化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是与现代信息社会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专业学科,因此,专业课程的教学应当与社会不仅仅是内容上的接轨,还要在形式上与其接轨。这样不仅能集中学生学习注意力,还能提高学生对自身专业的认知,进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1.4 自主与团队的平衡

自主学习能够最大限度提升学生学习成果,团队学习能够提升学生协同精神。数字媒体产业的主要生产流程是非常需要团队协同的,学生的第一个就业岗位往往就是普通团队一员。如果学生要自主创业,那么团队合作、团队协同更是他们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2 较适用于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教学策略探讨
本文所主张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教学策略主要按照以下几个环节依次考虑:

2.1 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

如上文所述,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能够面向的就业岗位在社会内分布是十分广泛的,但是教学总体时间是有限的,不能妄想培养全能型学生,而应当是结合高等院校自身在教育、社会等不同领域内的地位和影响,最好符合院校所处地域发展方向的集约型教育论文导读:”。以《剧本策划》课程为例,整个课程的授课过程均在团队环境下进行,最后考核也是要求各团队自编自导短剧。当教学完成和学生座谈时,学生都有非常好的评价。2.5教学效果评价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极强的学科,教学效果的评价不能使用简单的一张试卷完成。本环节建议对课程引入“社会评价”机制,使学生
体系,坚决杜绝粗放型。以许昌学院为例,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结合本地产业发展倾向和需求,强调数字媒体技术与电气电子等本地优势产业、企业的结合与合作,人才培养目标也是面向相应就业岗位具有针对性。

2.2 就业情境的呈现

就业情境的呈现应当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模式,突显其活动性、生活性、真实性特征。这一环节建议采取“探究式学习”:
首先在教学准备阶段,教师需要确认学习内容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思考能力,根据学生的就业背景准备问题。这一阶段需要教师进行切实的市场调研和对学生过往学习情况的把握。因为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往往是文理兼收,所以在低学年本阶段难度较大。然后进行教学阶段,教师、学生都需要转变身份,老师变老板、学生变员工、求职者,使用真实发生过的问题进行教学,而不能仅仅对着课本实例。最后的教后实施评价阶段,因为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大多无法使用传统的试卷考核,教师必须像一个真正的老板看手下员工一样,合理、多方位评价,发掘学生的闪光点。

2.3 基础学习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课程的一大特点是“跨专业”情况非常严重,而课堂教学时间有限,除了必须的知识以外,这一环节建议采取“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要求学生“能学、想学、会学、能坚持学、可以学”,因此教师要多采取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注重学习策略教学,能够指导学生对学习进行自我监控,指导学生学会利用社会性和物质性的资源。例如《非线性编辑》课程,教师不能采取简单的“演示—练习—演示”的枯燥循环,可以辅以要求学生自行拍摄影片素材、搜集软件第三方插件、阅读摄影摄像书籍后讨论等方式,使学生能够真正将这门课程的基础扎实起来。而且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过程,也能够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在后续的团队合作环节找到自己的正确位置。

2.4 团队合作

在整个计算机领域,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远去,团队合作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自然这一环节主要采取“合作学习”。
好的合作学习前提是有一个好的团队,教师不能草率的主观划分,应当在学生自主组队下遵循以下要点观察和指导:
要观察团队成员间是否存在积极互赖性,杜绝单方面的寄生虫式依附;要观察团队成员间是否经常有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避免团队形同虚设;要观察团队成员对自身个体责任是否明确,人际关系是否融洽;要正确看待团队的自评,给予恰当的“旁观者视角”。以《剧本策划》课程为例,整个课程的授课过程均在团队环境下进行,最后考核也是要求各团队自编自导短剧。当教学完成和学生座谈时,学生都有非常好的评价。

2.5 教学效果评价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极强的学科,教学效果的评价不能使用简单的一张试卷完成。本环节建议对课程引入“社会评价”机制,使学生不仅只看到任课教师的意见,也能看到本校同学老师、社会人士等更多人的意见;不仅只得一个分数,优秀的得到更多肯定和认可,差的也受到足够的刺激使其奋发向上。在这一点上,许昌学院采取了与许昌电视台合作、校园展览等形式,收取了良好的效果。

2.6 教学保障

作为教学策略的有力支持,建议高等院校结源于:www.7ctime.com
合新兴网络技术大力革新网络平台,有计划的发展移动平台,不断丰富教学媒体,使各个环节工作更便利,更容易落于实处,避免因可操作性太差而因噎废食。
下面本文将简单介绍许昌学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教学网络平台的建设和为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教学提供服务情况。
3 良好的支持平台为教学策略实施提供切实保障
图1 数字媒体教书专业实践教学网络平台框架图
如图1所示为许昌学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教学网络平台第一阶段建设框架。该平台建设目标是:学生能够在平台上获取与课程教学相关的资料、实验教学任务,并能够与教师进行沟通联系;教师能够在平台上发布实践教学任务,进行实践能力考核评价论文导读:
;对外能够展示师生风采、成果作品,提供校企联系、人才资源信息,增强校企互相了解。通过平台运作,使企业人才需求、工程需求与学校人才资源库快速互通,能够实现企业深度参与学生培养过程,学校以行业标准评价教学质量,学生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与社会实际相结合,提高就业率和院校社会美誉度,达到双赢、多赢。
平台各个模块的设计基于本文探讨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教学策略进行布局。其中网络窗口模块的设计主要为就业情景再现环节提供充实的素材资源;教学服务模块和资源管理模块为学生基础学习和团队合作环节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成果展示模块为教学效果评价环节提供服务。
4 结束语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与高等院校传统专业不同,具备许多自身独特的要素和特点,因此,不仅在确立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上要审慎,在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教学策略的制定上也要因地制宜、因时而异、因事而异。一个好的网络平台的建设更能使教学策略得到完美实现。本文仅就实际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教学和网络平台过程中一些感想抛砖引玉,希望为数字媒体技术人才培养大环境的合理、良性、可持续发展尽一份力。
参考文献:
黄晓好,王玉红.基于数字媒体游戏的用户体验设计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07):157+159.
金蕾,姚冶平.试论数字媒体技术背景下的信息传播[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19):199-200.
作者简介:刘晔(1978-),河南省许昌人,硕士,讲师,计算机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计算机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