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述老调重弹老调重弹“小学数学练习设计”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503 浏览:10195
论文导读:每一个知识点,把进度放慢一些,在每个知识点上多问几个为什么,多做一些刨根究底式的追问,直至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内化,并且享受解题过程中思维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源于:毕业论文致谢信www.7ctime.com
好友大力推荐一篇文章——“1 × 100与100 × 1不等值的启示”,细细读,慢慢品,收获颇丰. “1 × 100”与“100 × 1”是否等值?单从数字看,这个问题似乎很多余,然而在不同的情境中,两个算式的内涵和价值就不一样了. 就拿掘井来说,在一个地方挖100锨和挖100个地方,每个地方只挖一锨,哪种办法更容易挖到水?再比如在教学上,对一个知识点以100个不同的问题形式来提问思考,问100个为什么,与抛出100道题,每一道题只浅显地问一个为什么,哪种办法更有效?
六下“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中“试一试”的教学内容是这样的:计算■ + ■ + ■ + ■. 听过几位老师的执教,虽然细节的处理不尽相同,但总体设计思路是一致的:首先抛出一个问题:“怎样计算呢?”六年级的孩子会自信满满,异口同声地告诉你——“通分”. 接着教师会抛出至关重要的第二个问题:“你还有其他更简便的方法吗?” “更简便”——老师加重语气的三个字让孩子们陷入了沉思:“通分”还不够简便吗?在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教室里是安静的,所有的孩子都迅速地在脑海里搜寻以往解题的经验,试图找到一种比“通分”更简便的方法.
我想请所有的老师进行一次换位思考,如果您是孩子,如果您事先没有看过教材,就这道题而言,除了“通分”,你还能想到更简便的方法吗?即便是成人,在没有任何提示的情况下也未必能找到,原因有二:(1)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经验使我们在第一时间选择“通分”. (2)毋庸置疑,就此题而言,“通分”已经算得上是非常简单有效的方法了.
长时间的沉寂后,学生依然没有要举手发言的迹象,教师只能无奈地选择告知方法. 在后续学习中我们发现:由于缺少对这部分知识从容的思考,学生并没有真正内化这部分知识,在碰到相同结构的题型时,在运用知识时显然力不从心.
也许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看得高远透彻了,我想谈谈自己是如何锻造这道习题的:
A. 提问:如果把王伯伯家这块正方形菜地看作单位“1”,你能在图上分别表示出四块蔬菜地的面积吗?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而言,这不是难事!
E. 当我们带领学生感受天地造化数学之美妙,数学学习领悟之欢快的同时,不要忘记教材编者的意图,所以适时的归纳总结必不可少:“解题时,往往不对问题进行正面的攻击,而是从不同角度,不同的侧面去探讨问题的解法,从而寻找到最简单的方法. ”——这样我们就再次回到了本课的主题: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
孩子几乎天天要做题,有时我们会感慨:为何孩子会一错再错?为何一旦问题稍稍发生变化,孩子就手足无措?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不透彻,掌握不到位. 这需要我们反思日常的教学:教学一个知识点以100个不同的问题形式来提问思考,问100个为什么,还是抛出100道题,每一道题只浅显地问一个为什么,哪种办法更有效?我们的教学到底是选择“1 × 100”还是“100 × 1”?
减负增效,要求我们每位教师深刻理解教材编者意图,充分挖掘每一道习题的内涵,扎扎实实地锻造每一个知识点,把进度放慢一些,在每个知识点上多问几个为什么,多做一些刨根究底式的追问,直至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内化,并且享受解题过程中思维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源于:毕业论文致谢信www.7cti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