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论风潮时代风潮下媒体微评论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5846 浏览:118365
论文导读:
2012年7月23日,《人民日报》微博推出评论栏目——“你好,明天”,每天临近更新。这个栏目紧扣热点,积极发声,精炼有度,既区别于《人民日报》的纸媒评论,也区别于网络微博上的“散户”评论。随后,一些传统媒体相继推出微博评论栏目,如新华社新华视点的“新华微评”,《南方都市报》的“南评晚钟”,《新京报》的“新京报快评”等。还有一些媒体,虽未以特定栏目命名,但观点、态度大量存在于微博文字中,都各自赢得了关注。这些媒体都有自己的传统评论样式,但官博微评论仍然有创新,成为一种值得关注的传媒现象。

一、影响:新闻评论的新生长点

2010年9月,在“人民日报校园行”清华大学之行活动上,人民日报社总编辑吴恒权发表了题为“报网融合:既是现在也是未来”的主题演讲。其中有一段讲到:“在当今世界媒体发展潮流之中,传统媒体要想跟上数字化、网络化的脚步,必须从新兴媒体中寻找支点,反过来,新兴媒体要谋求健康快速的发展,则离不开传统媒体强大的生产能力所输送的充足的养分”。
这可以被视为新闻媒体官博“微评论”诞生并勃兴的背景。与微博上海量的“散户”评论不同,新闻媒体的微评论既是传统评论向微博世界的延伸,也是微博借助传统优势做大影响的重要手段。
可以看到,无论是《人民日报》还是新华社、《南方都市报》、《新京报》,它们累积发布的微评论都为他们的微博贡献了一定比例的粉丝数量。以《人民日报》为例,“你好,明天”在上线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微博只发出了近800条微博,但却收获了60多万的粉丝。除了其传统的影响,一定程度上正与“你好,明天”受关注有关。
传统媒体不仅话题受到限制,言说方式也受到很多限制。为什么人们不愿意或者不喜欢读机关报的评论,就在于它们一以贯之的话语模式,不可亲、不可近。“你好,明天”不仅极大地突破了人民日报社论、本报评论员文章等评论样式难以言说的题材,而且创新了说话的风格,有态度、有锐度、有力度,这让新闻评论在微博上有了新鲜面貌。
“专家最近宣布,经指标体系测评,民族复兴任务已完成62%。然而,当湖南永州遭的母亲因被劳教的新闻传出,这一数字显得如此苍白。一个国家的强大,不应只有GDP和奥运金牌,复杂的数理模型中,更应包含百姓的权利与尊严、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我们共同努力。晚安。”2012年8月5日23时36分发出的这条微博,获得了人民日报自开博以来最多的关注。该微博一共获得了13万多次的转发和近4.3万条的评论,原因既在于这是《人民日报》在微博说话,也在于《人民日报》还能这样说话。一个对比就足以说明问题。
其他报纸或媒体的微评论基本也有这样的特点:在评论版面上不太好言说的题材通过微评论来反映;热点事件通过微评论率先发出本媒体的声音;微评论灵活、机动,在现有新闻管理制度下,写作可以更富意味,或尖锐,或幽默,或清丽、或隽永,不必一板一眼,正正经经。
确实可以看到,在当前言说环境下,传统新闻媒体的微评论在作出努力,评论的主要阵地仍然在传统媒体,但微博成为一个生长点,它为一张报纸、一家媒体吸引住了不同于发行量指标的另外的阅读人群。

二、限度:阅读兴趣的保质期

140个字,填字数很容易,但要成为有影响力、有传播度的评论文本,殊为不易。
举一个例子。2013年7月15~16日,《人民日报》“你好,明天”、《新华视点》“新华微评”、南都评论“南评晚钟”等微评论栏目相继关注了唐慧胜诉案。
媒体共同选择这一话题作为微评论题材,是因为它的重大性。但从“评论”和“转发”量来看,都在各微评论栏目的正常水平内。截至2013年7月16日22:30分,“你好,明天”评论1004条,转发2815条,“新华微评”评论92条、转发148条,“南评晚钟”评论127条,转发574条。“你好,明天”在同组评论中赢得更多关注,但仍然要归功于《人民日报》的特殊性。哪怕是像“你好,明天”这样的关注度,和一些门户网站唐慧案件新闻的跟帖量相比,差距悬殊。
一种说法是,现在新闻热点的保质期很短,一个出来,很快就被另一个取代。新闻评论也是这样。微评论适时建言发声,显现其价值和意义,但微评论的本质还不在于每天的亮相,而在于其言说的内容本身。以前,人们更多的是关注一家媒体、一张报纸的微博评了这个事,越论文导读:
往后,人们可能会更关注它们的微博都是怎么在评论这个事,是什么观点,140个字是怎么写的?它们的微评论是传统评论的寻章摘句,还是独到的创作?传统媒体的评论诞生过很多名篇,在微博时代,能不能诞生大量的名微评论?
传统的新闻评论有很多是千字文,逻辑铺陈,层层递进,有空间、有容量,让观点、认识慢慢打开,140个字的限度不容抽丝剥茧、一层一层地逻辑推演。某种程度上说,微博重新定义了评论写作,先引事实、再亮观点、分析论证的套路在微评论的写作上可能无效了,我们需要重组,以最凝练的方式整合这些要素。
总之,140个字不只体现为一种新的技术方式,它更意味着一种新的书写和思维方式。

三、突破:格言的力量

跟权力有关的文字,最让人难忘的恐怕就是那句“权力会产生腐败,绝对的权力,绝对会产生腐败”,这其实就是微评论的追求,更明确地说,就是赋予其格言的力量。
在句法结构上,微评论不只是一组相对完整、相对独立的句子,在语言形式上力求简洁精炼。微评论拒绝不必要的连接词,拒绝学术文章式的长句子,拒绝一句话转三道弯。过长的语言句式不便于记忆,不利于传播,适宜记忆的是形体短、词语数量简练的文体形式。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140个字,决定了微评论理应成为用最简洁的方式表达最有价值认识的样本,做“短小精悍”的典范。
在评论内容上,微评论就是表达态度和认识。现在很多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依托报纸阅读难以引人关注,但经由网络传播,影响力可能有很大不同。网络转载时改写的标题往往发生了很大作用。这其中既有不符合事实的“标题党”,也有醒目传神的鲜活标题。这类标题其特点就是扣住了受众的关注点,把最重要的信息用最精当的方式提炼出来。微评论也是如此。陈述事实,抒发感悟,这不是微评论;空洞无物,繁冗缀长,这不是微评论;什么都说,什么都没说,这不是微评论。微评论就是切中要害,就是简洁明快,就是直击主题,赋予人以格言般的启发性。
在传播效果上,好的微评论不只是被评论和转发,而是被记忆。“评论”是局限于一个技术平台的回复,“转发”是一次按键操作,而记忆是进入人的内心。与新闻媒体的微评论不同,分散在微博上的“散户”评论贡献了更多的金句,它们不只是得到大量的评论和转发数量,还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日常话语。没有传播影响,微评论只是流于平庸,微评论不是日复一日地刷微博动作,不是自娱自乐,它背后有中国、有时代的人与事。
过去,我们常说,事实胜于雄辩,但现在,雄辩的价值在凸显。这是一个生产观念的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都要说话。说话就不再只是事实层面,而是进入了雄辩层面。现在微评论更多地还只是传统媒体的一件附属品,还可想见,未来还将有一些媒体像《人民日报》、新华社那样,在微博的世界建言发声,建立阵地。我们乐见它开枝散叶,但更重要的,无论传统的评论,还是微评论,都应是负责、有追求的文本,微评论不是一个小玩意,而是在时代风潮中记录世界、书写世界的平台。
注释:
http://.cn/n/2012/0820/c1009-1878129

2.html

(长江日报社)摘自:本科生毕业论文www.7cti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