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究参与参与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921 浏览:5249
论文导读:
摘 要:住区空间是人类生存空间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类型,文章从关注使用者生活品质和身心健康的角度出发,引用环境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剖析了住区环境设计的功能主义内核,并通过对关键词“参与”的强调,实现了住区环境设计与生活本身的真正连接。
关键词:参与;住区;环境心理;小群生态
Abstract:Residential Environment is an important type of space in human society, In view of the resident’s quality of life and healthy We found the functionalist nature of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Design based on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theory.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Design and life were actually connected by emphasizing our keyword"participation".
Keywords:participation;community design;environmental psychology;ecologies of all group
1008-0422(2013)08-0061-02
1 “设计”的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房地产市场的迅速发展,人们对于居住空间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人们渴望高品位和适合当今居住模式的环境空间,然而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却往往变成以市场营销和商业运营为目的的噱头,“尊享、奢景、御制、领袖、典藏”等华丽而空洞的口号越来越多,住区景观常常会做出特别的“设计”以迎合这样的产品定位,形式化、符号化、概念化的住区景观设计易于走向空洞和冷漠。“设计”的偏差导致了只可观赏的景观设计作品在市场上大量涌现。同时,住宅市场竞争激烈,发展商对于利益最大化的追求极为强烈,容积率、建筑间距和建筑密度的指标定会用到极致。许多高密度产品留给园林景观的用地少源于:本科论文www.7ctime.com
得可怜,且往往处于采光、通风、视野最差的“边缘”区域,留给景观的空间被挤压殆尽(图1),沦为填空和凑绿化率的“设计”毫无品质可言,“设计”的弱势最终导致结果的弱势,于是景观在“设计”后渐渐淡化甚至于消失于居民的生活中。
追求概念或追求利益本无可厚非,但在追求过程中忽略了设计的最终使用者,忽视了“以人为本”的设计宗旨,导致了环境与人的行为模式相悖离,成为飘渺的空中楼阁或冷漠的居住机器。牺牲景观换取的营销噱头或销售利益的做法将在项目投入使用后付出代价,甚者还会形成对城市空间、人居环境乃至发展商品牌难以挽回的伤害。
2 环境心理学的介入
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关系的一个应用社会心理学领域,又称人类生态学或生态心理学。这里所说的环境虽然也包括社会环境,但主要是指物理环境,包括噪音、拥挤、空气质量、温度、个人空间等等。环境心理学研究的重点是人的行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进而研究如何通过设计满足人们的行为需要,最终目的是创造更具有吸引力的空间环境。
美国学者阿尔伯特·J·拉特利奇认为环境行为心理的介入为现代设计充实了新的内涵,人的空间行为是环境设计的重要的构成部分,在建成环境中,应该能够反映使用者的各种行为意识。他通常会具体的做出在特定环境下人的行为心理的分析,并应用到设计中,例如在公园的设计中,通过观察调研得到“在公园吸引人的诸多因素中,压倒一切的王牌正是其他的人”,也就是大多数人在休闲小憩时的观看行为,人看人,其乐无穷。无论是公园中的开放Party、儿童的玩耍嬉戏、随意经过的人流都是人们放松休憩时喜欢捕捉的对象。因此,阿尔伯特将场地、景点作为活动的舞台,休憩设施朝着活动的方向布置,以吸引人来观看人,以创造具有实质意义的场地空间。
阿尔伯特理论的核心是把人的行为心理作为环境设计的基本依据。一个成功的景观设计作品应满足和鼓励多种类型的使用者行为发生,并利用这些积极的环境行为构建一个美好的、轻松地、令人向往的环境氛围,从而超越了简单的空间形式游戏,成为真正论文导读:
意义上以人为本的景观设计。(图2)
3 小群生态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彼此的距离、言语、表情、身姿等各种线索起着微妙的调节作用。无论是陌生人还是熟人保持恰当的距离和采用恰当的交往方式十分重要。过分热情会把人吓跑,过分冷漠会难以接受。这就是日本环境心理学强调的“心理的空间”。环境心理学家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划分为4个级别:亲密的距离、个人空间的距离、社交距离和公共距离,其中社交距离(Social Distance)被定义为两个人距离约在1.2~2.1m之间,双方并不干扰对方的个人空间,能看到对方身体的大部分,正常说话的声音很容易被对方听清。双方距离小于社交距离时个人空间会受到干扰,过于亲密;大于这一距离时双方面部细节就会被忽略、声调提高,交流模式过于正式。过分的亲密或疏远都与人类的社会行为模式相冲突,与之对应的住区的环境空间设计就是要在介于私密和公共的空间环境属性中把握微妙的平衡,创造半私密、半公共的交往空间,满足人们心理的空间的需要。
小群生态是社会心理学在描述社会交往行为时衍生的一个概念,是指环境中的交往活动中人们更多地喜欢选择三三两两、三五成群的“小群”交谈方式。在居住区景观空间中,符合这种小群生态特点的公共空间显然更受欢迎,空间形态与人们的活动模式相结合的向心式空间能够增强人与环境的互动,提升空间的效率与品质。适宜的空间距离、安全感和良好的环境会大大的鼓励社区交往的发生,从而塑造了优质的“小群生态”。 源于:科技论文写作www.7cti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