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论三大基于“三大核心”能力外贸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征文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8315 浏览:123587
论文导读:,因此,外贸人才的培养将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作为半壁江山的高职教育,在外贸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是本科院校无法替代,而研究如何提升高职人才培养水平是职业教育的永恒话题。一、调查结果综述本次在校高年级国贸专业学生和外贸企业的从业者中展开调查(调查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问卷115份,回收有效率为9

5.8%),调查内容与

摘要:通过调研,本文在归纳高职外贸人才所必需的市场开拓、业务操作和风险识别等“三大核心”能力的同时,指出目前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利于三大核心能力构建的主要问题,继而提出有效构建三大核心能力的主要设想和路径,并展示若干与之相关的具体实践及成果。
关键词:高职外贸人才 三大核心能力 培养举措
外贸是拉动国民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其动力大小虽受全球经济和国际市场等影响,但其功能是任何时候都不可或缺的,因此,外贸人才的培养将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作为半壁江山的高职教育,在外贸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是本科院校无法替代,而研究如何提升高职人才培养水平是职业教育的永恒话题。

一、调查结果综述

本次在校高年级国贸专业学生和外贸企业的从业者中展开调查(调查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问卷115份,回收有效率为9

5.8%),调查内容与结果分述如下:

(一)课程设置发生了较大变化

国际经济与贸易属于应用经济学范畴,具有较强的实务性,尤其是高职国贸课程,应将职业性放在首位,围绕外贸人才能力要求而设置课程。10多年来的职业教育推进,课程设置已经从偏“宏观”理论课,转向职业较强的实务类课程,课程与单证、运输、保险、报检、报关等与外贸流程有着较高的相关性,基本扭转了重理论、轻动手的传统本科型课程体系,改变毕业生不能在外贸企业直接上岗的局面。

(二)课证融合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

针对外贸企业的不同岗位设置,有96.2%的学校要求外贸专业学生在毕业前取得一种岗位职业资格证书,这些学校将职业资格证书纳入相应的课程体系中,使授课知识内容与职业资格要求融合,学生通过考证再一次系统温故了外贸知识,提升专业能力,就业竞争力明显得以加强。

(三)学生继续保持对实用型课程较高的期望

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钟情于实务类专业课热度不减,如《进出口贸易实务》、《报关与商检》、《国际运输与保险》、《外贸跟单实务》等都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专业课程,学生既能从中获取技能和专业知识,帮助其考证或就业,并能应用于今后外贸工作中。

(四)学生普遍重视英语等级证书

在调查中,有98%的外贸企业认为,英语四级以上是录用人才的基本条件,这与该行业的涉外性有关,也与英语等级考试统一的测试标准和严谨规范考试过程有关,已得到社会和外贸企业的认同,因此,学生普遍重视英语等级证书。

二、外贸职业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研结果来看,高职外贸专业在培养受外贸企业欢迎的人才方面,还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重传授、轻运用”现象十分普遍

虽然职业教育基本解决了课程职业性的问题,但教学过程中的“重传授、轻运用”知识还十分普遍,这与职业教育发展历史短,传统的本科式教学模式印记根深蒂固有关,也与师资背景缺乏职业性有关,其后果就是助长“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学生被动学习外贸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下降。

(二)实训课程内容亟待充实和改进

对于回答本次调查中的“在大学期间,是否需要外贸模拟实训”这一问题时,分别只有42.1%和41%的被调查同学或企业人员回答是“必要的”,有38%和45%被访人员回答“没有必要”、18%和14.44%回答“无所谓”。说明在实训内容、辅导老师配备、教材与实训软件等方面,还需亟待充实和改进。外贸人才培养中,

(三)课程内容缺乏与时俱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际贸易地位得到迅速提升,不仅确立了贸易大国地位,还带动了世界经济发展。随着我国外贸领域着力于“拓市场、调结构、促平衡”的深入,外贸企业急需能够从事进口贸易人才,但是98%的职业院校是以出口贸易为主的课程配置,以《进出口贸易实务》课程为例,出口贸易是其课程主线,内容无法涵盖进口贸易,相应实践(训)活动几乎为零。

三、践行培养“三大核心”能力的举措与建议

在调研中,笔者明显感觉到具备“三大核心”能力的人才受到外贸企业欢迎,因此,围绕该核心能力和职业岗位特点进行课程配置,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课程标准,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来培养外贸人才成为当务之急。

(一)课程配置

从基于“三大核心”能力的外贸人才培养路径而言,课程配置是首要路径。经过调研,本着“宽口径,重基础”原则,在兼顾小微外贸企业岗位群及素质要求基础上,笔者提出了专业课程设置方案(见表一)。力求通过三年的专业课程学论文导读: 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式教学法等传统教学手段在人才培养中,曾发挥巨大作用。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项目、任务教学法是职业教育的一大创新,笔者自2007年开始,将项目教学法运用于《国际货运与保险》课程中,通过项目导向、工作任务为线索,融“教、学、做”为一体,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将海洋运
习与培养,构建学生的外贸操作能力,提升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职业能力,从而实现“零距离”上岗的目的。

一、基于“三大核心”能力的专业课程设置

(二)课程标准

基于“三大核心”能力的课程体系开发完成后,编制课程标准是实现“三大核心”能力的重要路径,既保证外贸人才培养质量,也是教师教学的依据。笔者建议,由学校专业骨干教师、行业专家和业内人士组成团队,综合考量区域经济发展、外贸企业用人、外贸人才素质等要求,以科学严谨态度来共同拟定涵盖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等内容的课程标准。

(三)课程内容

在建立“三大核心”能力的课程体系基础上,专业课程内容是培养和提升三大核心能力外贸人才的有力支撑。在课程内容构建过程中,要兼顾知识体系的阶梯性、时效性和务实性,本着“够用、适用、实用”原则,组织每一门课程的知识体系。

(四)教学手段

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式教学法等传统教学手段在人才培养中,曾发挥巨大作用。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项目、任务教学法是职业教育的一大创新,笔者自2007年开始,将项目教学法运用于《国际货运与保险》课程中,通过项目导向、工作任务为线索,融“教、学、做”为一体,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将海洋运输中的“运费构成与附加费构成”演化成“项目:运输企业的运输成本”,利用石油上涨机会,要求学生下企业调研了解,承运人通过什么合理的方法/手段来降低运营成本。这种围绕项目、任务来开展教学,使学生摆脱了呆板的教学方法,调动/发挥学生的主观积极性,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五)突破时空限制开展网络教学

不可否认,职业院校利用各种模式来培养外贸人才受到了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学校和企业都存在时间、空间和地域上的不同步,人才培养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能有效解决时间、空间和地域上限制,学校教师利用网络平台开展传统教学和课外辅导,企业指导教师远程解答学生实务(训)操作过程中的疑惑,充分发挥教师的各自优势,实现教学团队向团队教学的转变,有效吸引年轻人利用闲暇时间参与专业学习,专业知识更加扎实了。
参考文献:
邵作仁.高职国贸类专业课程体一般论文格式范文www.7ctime.com
系的完善与优化[J].职业教育研究.2008.11
邵作仁.再创校企合作模式下现代商贸人才培养的途径[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